天天看点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作者:雨田观史海

在解放战争中,一向以团结同僚和本分闻名的杜聿明,却始终将一位国军中将视为仇敌,甚至在特赦之后依然意难平,而这个人就是我军潜伏在国军内部地下党员——郭汝瑰。

在作为国防部第三厅厅长期间,正是靠着他多次战役中递出的情报还有国防部中的“乱”部署,间接支援了我军打赢了淮海战役,这也难怪杜聿明这么生气。

当然,在郭汝瑰卧底生涯中,最大贡献并非淮海战役,而是大别山之战。

在1947年底,老蒋围剿大别山刘邓大军的时候,正是靠着他搅起老蒋和白崇禧之间的矛盾,才让在大别山的刘邓10万大军,转危为安。

这又是怎么回事?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红色卧底郭汝瑰

老蒋围剿刘邓

1947年11月3日,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大别山作战检讨会议。

当时参加会议的大佬包含了国防部长白崇禧,参谋本部这边的次长林蔚、刘斐,以及归顾祝同管辖的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郭汝瑰等。

在会议开始后,老蒋先是来了老三样,不断为部下鼓气和PUA,在打完鸡血之后,才进入正题,那就是: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指挥大别山的作战的老蒋

那个时候,刚结束鲁西等作战的刘邓虽然跃进了大别山,但损失也很大,而且是在无群众基础的国统区作战,老蒋自然想把刘邓吃掉。

同时大别山往南就是富饶的华中和江南地区,他老蒋的卧榻岂容刘邓在此酣睡。

对于刘邓这一根扎在国军内部的针,老蒋是下了决心要除掉。

不出意外,围剿刘邓在大别山的计划就落在了原国防部作战第三厅厅长,现任陆军司令部参谋长——郭汝瑰身上。

其实在来南京之前,郭汝瑰就从老长官顾祝同那里知道此行的目的。

而且当时顾祝同也告诉郭汝瑰

“老头子在大别山围剿刘邓,可能要你去开会做个参谋,我想先问问你的意思。

但郭汝瑰哪里不知顾祝同心里打的什么小九九。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徐州陆总顾祝同

原来,当时顾祝同率领的陆军司令部主要就是对华东地区的我陈粟部队和山东解放区作战。

在1947年下半年,我军7月分兵后,顾祝同就分兵在胶东和鲁西南两地和华野内线和外线兵团打对攻,双方一直僵持不下,占据优势兵力,却打成平局,顾祝同在华东的战绩也引来老蒋的不满。而这个时候又要分兵去对付刘邓,他顾祝同还拿什么跟粟裕打。

所以顾祝同的潜台词——华东我都顾不上,更不要说抽兵去攻打大别山刘邓

面对顾祝同的问策,郭汝瑰自然是借坡下驴,顺势而为,说道

“本部集中主力先于大别山击刘帅部,同时在鲁中、鲁西、胶东、黄泛区各方以一兵力追则,不让陈老总部,妨碍我大别山方面的作战。”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在大别山的刘邓

而看到手下这么会来事的顾祝同,也是小声附和道

“话是如此,此行你的作战计划无论如何不能放松陆军本部在胶东与鲁西两个战区的兵力,所以此行你务必要将整编第5和第18军两个军保留住其中的一个。”

看到顾祝同在打他的小算盘,郭汝瑰心里也是暗乐,主力不去作战 ,刘邓那边的压力自然也会小,而且这边分兵出去,华东这边外线的粟裕兵团也能得到及时的休整和补充。

于是在会上,郭汝瑰将与顾祝同商量的作战意图在会上提交,具体是:

以第7、第48、第28、第54师(由胶东海运),由夏威指挥分二路进入大别山,到达黄山附近后,再以4纵队(由第10、第85师组成)由麻城东进,协力攻击。同时陆军司令部以整编第5、18军为主力在黄泛区、鲁西南和胶东进行牵制性作战,切断将华东野战军西西援刘邓集团的意图。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徐州陆总精锐部队

而老蒋在得到郭汝瑰的提议后,进行了调整补充,大方向不变,但将此次对刘邓作战的部队增加到33个旅。

郭汝瑰的这个计策,虽然一定程度上让华东的压力减弱,但刘邓面临压力会很大。

在国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大别山的刘邓压力会加剧。

总不能牺牲刘邓,而保华东?

可就在这时,心思活络的郭汝瑰想到了一个人——白崇禧。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国防部长的白崇禧

挑起蒋白矛盾,盘活全局

自从担任国防部长之后,白崇禧就在国防部被老蒋和陈诚联手做空。

而此次围剿刘邓又是在桂系的老根据地—— 大别山地区。

一旦处理不好老蒋来个驱狼吞虎,那桂系就真的成为中央系的附庸了。

因此桂系对于此次大别山作战极为关注,其在山东两个王牌部队——整编第7、28、48师悉数调回。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精锐桂军部队

深知此次大别山地区作战,对老蒋和白崇禧都很重要的郭汝瑰,故意在指挥人选上留着不说。

当时指挥大别山作战无非是三选一:

驻徐州的陆军总司令部、由程潜任主任的国民政府武汉行辕指挥、或者老蒋的大本营直接指挥,

而无论哪一个都没他国防部白崇禧什么事,自然让他颇为不爽。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白崇禧跟老蒋汇报

而郭汝瑰自然对这些都看在眼里,于是在南京的时间里,郭汝瑰找到了当时作战三厅的厅长罗泽闿,在闲聊间故意说明大别山桂系的重要性:

如果白崇禧能出来指挥就好了。

而两人的谈话,很快传到当时桂系出身的刘斐耳朵里。

而这也更坚定了白崇禧要指挥大别山作战的决心。

于是在12月3日,老蒋召开的作战会议中,罗泽闿在公布完作战计划后,却将此次指挥大别山作战任务交给了国防部统一指挥。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霸道次长刘斐

而这也让老蒋颇为尴尬,问白崇禧道:

“健生兄,你看如何?”

白崇禧也把皮球踢了回去:

“看主席怎么决定吧。我服从命令!”

于是在13日,而老蒋也在权衡利弊后,发布了国民政府代电:

“为彻底肃清大别山匪军,应即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白部长坐镇九江担任指挥,并将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等5省政府归其指导,以便军政之密切配合。”

而这个命令也让很多国军高级幕僚们瞪大了双眼。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老蒋和白崇禧

当天出席会议的,参谋次长方天(陈诚土木系)私下里找到郭汝瑰说:

“坏了!坏了!泽恺受刘为章(刘斐字)怂恿,把白(崇禧)抬出来,从此多事了。你为何不设法阻止呢?进攻大别山,正该集中兵力嘛!你们为何平分兵力呢?”

而对此心知肚明的郭汝瑰则是打起了哈哈,

进攻大别山确须统一指挥。按道理,进攻就应该集中兵力,像打篮球一样,球到自己方面来了,五个人一齐回来抢球,夺得球又五人一齐进攻,齐心协力,才能胜利。但是主席既不放心白部长,为何又不让顾总司令统一指挥呢?既让白部长指挥,为何又不把顾调开呢?这不明明让顾分白的兵权吗?对他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未弄清楚以前,我们小喽罗还是少说为佳!弄得不好碰一鼻子灰不合算。”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那么看到这里,很多人就问,白崇禧指挥为何就能让刘邓转危为安呢?

难道由白崇禧的国防部,取代顾祝同的陆军总司令部,真的会对战局产生影响么?

答案是肯定的(要不然郭汝瑰为何千方百计诱导白崇禧争指挥权)

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别山是桂系的老根据地,为了防止老蒋驱狼吞虎是他势必要这个指挥权,要不然十几万中央军鸠占鹊巢,桂系就彻底被架空,而且退一万步说,当时回大别山围剿刘邓的还有桂系仅存的老本夏威的第3兵团——整编第7、28和48师,一旦老蒋让其打头阵,可能会重蹈1946年桂系另一个整编46师在华东被歼的惨剧。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在大别山地区作战的国军

而白崇禧如果拿到了指挥权,他的目标可不仅如此,而是将这几个围剿大别山的部队收为己用,至于刘邓只要把他们赶出大别山,爱去哪就去哪。

而拿到指挥权的白崇禧,也正如郭汝瑰料想的那样。

当时老蒋让白崇禧担任总指挥,也就让他在九江担任名义上的指挥,但白崇禧哪会不知道老蒋的小九九,于是11月下旬他直接带领的指挥部到武汉,直接架空了武汉行营主任程潜,直接统一指挥大别山地区的33个整编旅国军。

在1947年12月对刘邓的围剿中,白崇禧采取的是第三兵团(包含桂系王牌第7军)围攻大别山腹地,其他中央军部队在外围伺机而动或组成外线兵团,牵制豫西的陈谢兵团和东线的华野部队。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桂系王牌钢七军

刚开始面对桂系在大别山的进攻,我军也是一度打的很艰难,白崇禧以并村筑寨”的方式让我军在大别山地区很难进行微店打援,根据地也是一步步被蚕食。

到了1948年1月,最艰难的时候,大别山大部分县城都落入白崇禧手中,可白崇禧在指挥了两个月后,也开始拥兵自重了起来,显示让桂系第3兵团在大别山不动了起来,转而打国军其他外线,如整编11、20师等主意,企图通过换帅或拉拢将其收入囊中。

而这也给了刘邓的机会,1948年的1月初,中野决定组成内外线兵团,由刘帅带领转移到黄泛区和皖北等地作战。而这些地区的部队,原先就是顾祝同指挥的陆总部队,白崇禧虽然有指挥权,但人家压根就不听他的命令,而两个部队的不协调统一作战,也给了我军运动的空间。

30万国军围困大别山,就在老蒋沾沾自喜时,却被我军卧底巧妙化解

跳出别山作战的刘邓中野部队

所以,如果当时郭汝瑰真的让陆总指挥,而不是白崇禧,恐怕刘邓大军大别山的日子更为艰难。

因此说郭汝瑰拯救刘邓10万大军也是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