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作者:赵赵的期待

前言

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年轻的皇帝,他怀着改革的决心,试图挽救濒临崩溃的大清帝国,却最终沦为一个无权无势的木偶皇帝。这位皇帝就是光绪帝。

光绪帝的故事,无疑是晚清历史上最为悲剧的一幕。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怀着振兴国家的抱负,却被一个老妇人死死压制,最终沦为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光绪帝的改革雄心

1889年,18岁的光绪帝正式开始亲政。这位年轻的皇帝,对于清王朝的现状并不满意。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有志之士,如翁同和、文廷式等人,他们都希望通过变法来挽救这个岌岌可危的帝国。

光绪帝深知,清王朝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自从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后,民间对于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光绪帝也深受这股改革热潮的影响,他渴望通过大刀阔斧的变法来振兴这个濒临崩溃的帝国。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就在这个时候,光绪帝结识了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康有为是一个极具口才的人,他能够深深地感染周围的人。

通过康有为的引荐,光绪帝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康有为的鼓动下,光绪帝开始了他的变法之路。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1898年,光绪帝先是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接着又连续颁发了180多条诏书,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内容。这些变法措施无疑是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开始密谋对抗光绪帝的改革。

光绪帝的改革雄心可见一斑。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他并没有被清王朝的现状所束缚,而是主动寻求变革,试图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来挽救这个濒临崩溃的帝国。这种勇气和决心,无疑令人钦佩。但是,他的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很快就遭到了慈禧太后及其顽固派势力的阻挠。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慈禧太后的阻挠

慈禧太后作为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自然不会坐视光绪帝的改革措施。她首先命令光绪帝,凡是任命二品以上官员,都需要到颐和园向她谢恩。这无疑是在打压光绪帝的权力。

此外,为了控制京津一带的兵权,慈禧太后还任命了荣禄担任直隶总督。这样一来,光绪帝身边的"帝党"势力就越来越大,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忌恨。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慈禧太后认为,如果任由变法继续下去,她和她的顽固派势力在朝廷必定没有容身之地。于是,她与荣禄密谋策划,打算在光绪帝去天津阅兵的时候,废掉他的皇帝地位。

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光绪帝的耳中。他整个人变得惊惶不安,立刻向维新派发出"求救"的密诏。维新派发誓要挽救变法大业,铲除慈禧太后这个最大的障碍,重新让光绪帝掌权。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慈禧太后的阻挠,无疑是对光绪帝改革雄心的一次沉重打击。作为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她自然不会坐视光绪帝的改革措施。她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试图压制光绪帝的改革决心,包括限制他的任命权,控制京津一带的兵权等。

这无疑是在削弱光绪帝的权力,使他无法顺利推进变法。面对慈禧太后的阻挠,光绪帝只能绝望地向维新派求救,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重新掌权。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维新派的两套计划

面对慈禧太后的阻挠,维新派制定了两套对付她的计划。第一个计划是,借助西方列强的势力,让他们对慈禧太后施加压力,逼迫她下台。

康有为亲自出面交涉,可惜英国驻华使馆表示,对目前的利益现状很满意,不愿意卷入清廷的内部争斗。他又去日本使馆见伊藤博文,但也只是礼节性的表示同情,并不感兴趣。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第一套方案失败了,维新派只能执行第二套计划,那就是派兵包围颐和园,诛杀慈禧太后。为了实现这个计划,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了袁世凯身上。在谭嗣同的威胁下,袁世凯被迫答应了派兵的事情。

可是,就在关键时刻,袁世凯却出卖了维新派,把他们的围杀计划告诉了慈禧太后。于是,慈禧太后深夜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第二天早朝就重掌大权,把光绪帝囚禁在瀛台。就这样,历时103天的维新变法被慈禧太后扼杀。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面对慈禧太后的阻挠,维新派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策略。首先,他们试图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让他们对慈禧太后施加压力,迫使她下台。但是,这一计划很快就失败了,因为西方列强并不愿意卷入清廷的内部争斗。

于是,维新派只能执行第二套计划,那就是直接派兵包围颐和园,诛杀慈禧太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袁世凯身上。但是,就在关键时刻,袁世凯却出卖了维新派,把他们的计划告诉了慈禧太后。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导致了维新变法的失败。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光绪帝的无奈选择

光绪帝虽然没有杀掉慈禧太后,夺回实权,但这并非出于他的自愿。

首先,光绪帝身边只有珍妃和一群没什么政治经验的读书人,而慈禧太后背后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重要权臣,以及满清宗室和权贵地主阶级。如果杀掉慈禧太后,光绪帝根本无法驾驭这些人,整个国家必定陷入混乱。

其次,光绪帝缺乏政治手腕和经验。当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光绪帝根本无力应对。相比之下,慈禧太后是清朝宗室、朝廷忠臣和西方列强的连接点,她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勉强维持了清廷的运转。如果光绪帝真的掌权了,清王朝也许会很快被其他强国瓜分殆尽。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最后,光绪帝还不愿意承担"不孝"的罪名。慈禧太后虽然不是光绪帝的亲生母亲,但两人多年来一直以母子的身份相处。在古代,孝道是最为重要的,光绪帝自然不愿意在史册上留下"弑母"的骂名。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光绪帝都无法杀掉慈禧太后,夺回实权。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改革梦想被慈禧太后扼杀,沦为一个无权无势的木偶皇帝。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光绪帝的悲剧命运

在慈禧太后的软禁下,光绪帝的生活变得非常无聊。他只能在瀛台上研读世界各国的法律书籍,无事可做。

光绪帝的这种悲惨命运,也引发了人们的同情。有人说,如果光绪帝真的掌权了,凭借他的改革决心,也许能够挽救这个濒临崩溃的帝国。但是,他终究是一个缺乏政治经验和手腕的年轻人,无法对抗慈禧太后及其背后的权臣集团。

更有甚者,光绪帝的失败,也注定了清王朝的灭亡。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最终还是难逃覆灭的命运。

光绪为何不杀慈禧夺回实权?溥仪:没班底、没能力、懂孝道

结语

光绪帝的悲剧命运,无疑是晚清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幕。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怀着振兴国家的抱负,却被一个老妇人死死压制,最终沦为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光绪帝在慈禧太后的软禁下,生活变得非常无聊和无奈。他只能在瀛台上研读法律书籍,无事可做。这种悲惨的命运,也引发了人们的同情。有人认为,如果光绪帝真的掌权了,凭借他的改革决心,也许能够挽救这个濒临崩溃的帝国。但是,他终究是一个缺乏政治经验和手腕的年轻人,无法对抗慈禧太后及其背后的权臣集团。

更重要的是,光绪帝的失败,也注定了清王朝的灭亡。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最终还是难逃覆灭的命运。光绪帝的悲剧命运,无疑是晚清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幕。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怀着振兴国家的抱负,却被一个老妇人死死压制,最终沦为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探究光绪帝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