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香港“新”工业成湾区新动能!

作者:南方新闻网

4月12日—16日,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旗舰活动“数字经济峰会”和“香港国际创科展”将陆续举办。为配合活动开展,4月1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组织媒体行,深入调研走访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下简称“生产力局”)、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应科院”)和数码港。南方网记者在参加媒体行时发现,香港正迎来发展创新科技和新型工业化的新机遇。

2022年12月,《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明确提出“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这与广东“制造业当家”不谋而合。但是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发展新型工业化是否有优势?对于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有何推进作用?让我们一探究竟。

发展新型工业化不是把工厂搬回香港

“新型工业化与以往香港提及的‘再工业化’不同,‘再工业化’更多注重提升传统工业的竞争力,强调技术更新和生产效率,而新型工业化则更加注重通过信息化带动,利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创新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发展新方向。”走进应科院,记者采访了行政总裁叶成辉,他提到发展新型工业不是把工厂搬回香港,而是充分利用香港信息化、智能化转型能力,加强科研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

香港“新”工业成湾区新动能!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与大陆内地及国外媒体调研合影。主办方供图

这与今年大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新质生产力不谋而合。生产力局相关负责人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诠释,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贯彻市场导向,发展创新技术,为传统及新兴产业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新型工业化是香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少人可能会好奇,香港“寸土寸金”“技术人才短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优势何在?

叶成辉认为,香港优势很多,尤其是在国际化资源链接及工业服务方面,例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能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丰富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能有效把产品“引进来、走出去”。同时,香港拥有良好的法治传统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国际企业至关重要。

“依托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香港还可以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更多资源。”数码港相关负责人表示,例如数码港在全球有170多家投资机构,能为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成员企业进行资金方对接。

从“重研发”转向“研发与成果转化并举”

调研发现,香港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少不了“主力军”,而生产力局和应科院等以应用研究为核心、着重技术落地应用的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香港“新”工业成湾区新动能!

媒体参观香港生产力局生产材料及工艺中心。主办方供图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在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服务香港的中小企业,每年服务的项目中70%为中小企业。为推动其实现信息工业化,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提供先进技术,通过我们自身的科研成果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遇到的痛点,二是提供培训或是教育,三是政府资助,我们相当于政府资助项目秘书处的角色。”生产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在过去十年间,生产力局已协助业界在大湾区落地1200多个智能化项目,其中约7成项目在内地落地,其余约3成在香港落地。

“主力军”的发力,离不开背后“军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方向指引和大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在去年出台众多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政策,包括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新设立100亿港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最高2亿港元的资助;将“产学研1+计划”下对每所大学的资助上限从800万港元增至1600万港元,推出“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扩大在港设立的智能生产线资助数量……支持政策坚持“产业导向”,从以往“重研发”向“研发与成果转化并举”转变,有效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

粤港新型工业化合作将为大湾区企业转型升级积极赋能

尽管路径比较清晰,但不可否认,香港在发展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还存在局部短板,例如营商成本相对高,适合发展工业的土地稀缺,市场不够广阔等。而这些恰好是广东所具备的优势。同时,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化顶尖人才等香港优势则是广东一直在努力提升的方向,可以说粤港合作存在着天然基因。在推动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共同目标下,粤港双方应如何优势互补,谋划更大的合作空间?

“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是很好的合作方向。”生产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产力局会经常走访大湾区各个城市,去聆听业界的声音,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通过香港的科技成果协助他们解决生产痛点。未来,生产力局除了目前在大湾区的4个办事处外,也计划成立9个新质生产力基地,为大湾区企业赋能。

香港“新”工业成湾区新动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除此之外,粤港科创及人才合作大有可为。数码港负责人表示,香港在大湾区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可以承担起科创生态和人才培育的角色,将科创生态培育模式复制到大湾区其他地方。数码港擅长产业发展、人才培育,还有推动新兴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使命就是促进营造一个富有活力的科创生态圈。

叶成辉则认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应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香港数据整合、人工智能等科技优势,以及大湾区内地的生产制造优势,做好分工合作。今年应科院正式进驻香港科学园深圳分院,希望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大湾区科研生态系统更加优化完善。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伍超贤 黎妙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