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正善谋者是不算计的,因为做大事的人不在小处着眼

作者:雪漠禅坛

善言无瑕讁;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瑕”是瑕疵毛病,“謫”也是毛病差错。“謫”同“谪”。李白有个外号叫“谪仙人”,也就是犯了错被贬下凡间的神仙,这是人们对他的称赞,因为他的诗实在太好了,大多是天成之作。《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和沙僧也是谪仙人,他们一个是天蓬元帅,垂涎嫦娥美貌而原形毕露,想调戏嫦娥,于是被玉皇大帝贬到凡间,错投入猪胎;一个是卷帘大将——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事实上他只是一个负责给玉帝卷帘子的仆人,因为在天庭里工作,级别比较高,才叫“大将”,后来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就被玉帝贬下凡间,成了流沙河上的一名妖怪。这就叫“谪”。

“善言无瑕讁”,如果你善于说话,就不会让人从你的话里抓住把柄,也不会让人从你的话中找到你的毛病。如果别人从你的话里可以听出你的得失,你就说错了。曾经有人建议我,说话不要太具体,含糊一点,学会“嗯”“啊”“有道理”“考虑考虑”“是这样的吗”,这样别人就挑不出你的毛病了,你就是大师。当然,这只是玩笑话。事实上,真正善于说话的人是不会极端的,不管了不了解情况,他都不会极端。如果你说的话别人能挑出毛病,而且爱憎分明、锋芒毕露,就是不善言。

“善数不用筹策”,善于计算的人是不用计算工具的。“筹策”指的是计算工具,古代的计算工具有算盘,还有一种叫算筹的用竹子、木头或骨头制成的小棍。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计算,就叫用筹策,心算实际上也是用筹策,因为心算是有方法、有口诀的,这些都属于筹策。所以,一位哲学教授把这句话解释为“善于计算者不用计算工具,心算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老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真正善于计算的人不会在乎蝇头小利。这个计算相当于算计,不仅仅是计算数字的意思。老子认为,不计较小利,不患得患失,甚至不计较得失,才是真正懂得算计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大算之人”。

小算计者计较自己得到多少利,比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她太聪明了,没人能算计得过她,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我经常对和我一起做事的学生们说,要让别人赚钱,不要算计利益。很多时候,如果签名售书不能让书店挣钱我就会想方设法让他们能挣到钱。很多朋友邀请我去讲课,答应替我承担很多费用时,我也会尽量为他们节省费用。比如,有一所新疆的高校请我去讲课,预计要占用我四天的时间,我答应了,但提了两个要求:第一,不能派车接我;第二,不能帮我订房间。为什么?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经费不宽裕。只要不触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我都会为对方着想。而且,新疆正好有朋友想见我,我去讲课顺便也可以见一见朋友,这样也很好。不算计付出和收获是不是成正比,也是一种“不用筹策”。

真正善谋者是不算计的,因为算计是针对小利的,做大事的人不在小处着眼,不去斤斤计较,没有那么多功利性的考虑。他有一种大气象,不在乎功利,只在乎那个大的目标。相反,如果你发现个人斤斤计较,非常执著于个人得失,他就肯定不是真正的善计之人。人生其实跟打仗一样,不能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要有一种不计较的胸怀。

过去没多少钱时,我就不管工资是多少,不管职称是高是低。现在有点钱了,人们教育我说,雪漠,你的钱不能放在银行里,放在银行里就贬值了,你要投资。但我从来不去投资,甚至从不考虑这个问题。虽然我也买了几处房子,但不是为了投资房地产,而是为了让做事的人住。要是有余钱,我除了做善事外,剩余的就放入银行了,贬值就让它贬去。只要有一碗饭吃,我觉得就可以了。而且我一般都会存活期,该用钱的时候,就随时把它提出来。我从来不考虑自己损失了多少利息,或者怎样存钱更加划算。因为,我的生命中还有更重要的事,瞅准更主要的目标,全心全力,不在小处着眼,不让功利冲淡目标,这也是“善计”。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的“关楗”是什么?是门闩。过去,人在屋里的时候,会在门后面架上几根杠子,有些杠子是直的,有些杠子是横的,目的是把门顶住,外面的人就进不来了。所以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的意思就是,善于关闭门户、封锁门户者,就算门后不上门闩,人们也打不开门。

过去打仗,总会上演攻城和守城的一幕,那么守城者是不是架上门闩对方就进不来了?当然不是。攻城者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进城。比如,他们可以搬来云梯,爬进城里;还可以用巨木撞击城门,把城门后面的门闩给撞断;甚至可以断你的辎重,把你困在城里,困上一段时间,如果你没有援军,那么你要么殉城,要么打开城门投降。总之,你有多少种守门之法,对方就有多少种攻城之法。城池经常是守不住的。所以,拒绝别人不是最好的方法,真正善于守者,往往以无守为守。

美国的哈佛大学校区也是这样,它没有那种能时时关闭的校,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但哈佛大学永远不会丢失它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因为,它最珍贵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它本身就开放,不需要拒绝,也就谈不上失去。

君子也一样,君子坦荡荡,心中一片光明坦荡,没有任何鸡零狗碎,所以从不设防,就像藏地老百姓所说的:“圣人行了凡间事,他的心也是圣洁的。”就是说,即使看起来跟世俗的行为一样,也会因为出发点不是私欲而是利众,拥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结果。相反,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小人长戚戚”,小人心里有很多蝇营狗苟的东西,不敢示人,才会老是提心吊胆,想方设法地设防。

传说中的大菩萨也善闭,他们“举头迎白刃,犹如沐春风”你要砍掉他的脑袋,他就把脑袋布施给你,心中没有一点畏惧,就像沐浴在春风中一样惬意。这种境界非常高,已经达到了生死自在,连死亡都不计较了。

以上这些,都是老子所说的“善闭”——自然而然,不防不失,虽然不关闭,不用关楗,不提防别人,但也不可开,任何人都摧毁不了、进攻不了、害不了他。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于和别人结盟的人,即使不定合同,不用绳索拴住对方,对方也不会毁坏跟他之间的盟约。“结”就是打个绳结,把两根绳子拴在一起。这里的“结”,还有结盟之意。

信仰就是典型的“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比如,你见过哪个高僧大德跟弟子签订合同,约定“我做你的老师,你做我的学生,为期三年,无故毁约者必须赔偿对方三十万元整”?没有,但很多信仰关系都非常坚定,用钢刀都砍不断。革命理想也是这样。过去的烈士是真正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没有人制约他们、要求他们用生命来捍卫革命理想,但他们就是会这么选择。他们一旦跟某个群体、某个主义建立了联系,就将那个主义上升为自己的信仰,没有任何人能打碎他们的心灵盟约。所以,善于结盟的人即使不用绳索束缚别人,那种关系也仍然牢不可破。这有点像老祖宗所说的“三昧耶誓约”。所谓的三昧耶誓约是一种心灵的誓约,没有任何书面上的约定和保障,看似无形,但牢不可破。

“善结者”就是这样,不去控制别人,也不去捆绑别人,但跟他结盟者,绝不会毁约。

你也许记得耶稣和他的门徒。最早的时候,耶稣有十二个弟子,后人称之为十二使徒,他们都具有使命感。他们跟耶稣之间没有签订合同,但他们一辈子都在践行耶稣的真理。耶稣升天后,他们仍然尽心竭力,到处传播耶稣的福音。他们影响了一大批基督徒。早年,罗马皇帝疯狂地屠杀基督徒,把基督教定义为邪教,对其进行野蛮镇压,但基督教仍然走向了世界。因为,基督徒用自己的行为感动了欧洲,慢慢地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宗教。用老子的话来说,耶稣就是“善结者”,他和包括十二使徒在内的基督徒之间,就是典型的“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直到今天,耶稣殉难的故事仍然感动着无数的基督徒。过去,我在中国西部一些非常偏僻的地方见过一些神父,他们很年轻就去那里传道、当神父,一辈子当上帝的使者和仆人,无怨无悔,最后老死在那块土地上。他们没有和上帝签订合同,也没有和任何人签订合同,但他们心甘情愿地坚守信仰,坚守自己对自己的承诺。这也是“善结者”。

END

作者简介: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化学者,甘肃省 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香巴文化 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和上海中医药 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二辑》

雪漠(XU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