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法国厨师文森:用美食架起法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作者:海峡网络

老外不见外-文森

在云南省昆明市有个历史悠久的北门街。这条街上有一家法式烘焙餐厅,餐厅老板文森是个地道的法国人,餐厅里经营各种传统法式面包,还有多种口味正宗的法式简餐。

文森:您好,欢迎光临!想要什么面包吗?今天有新鲜的法棍面包,刚刚出炉,还有碱水面包。

法国厨师文森:用美食架起法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森在昆明的烘焙餐厅

1989年,文森出生在法国东北部的洛林。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厨,曾在很多米其林三星餐厅工作。文森的母亲是一位品酒师。子承父业,长大成人后的文森也成为一名厨师。

2011年,文森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家法国餐厅工作。有一天,一个朋友对他说,有个中国女孩儿想学法语,你愿意在业余时间收个学生吗?文森一口答应了下来,这个中国女孩儿就是后来成为文森妻子的海漄。

海漄:我当时在学法语,我的朋友就推荐了他,所以我们就认识了。上课时,别的老师都是拿课本教,他是拿着菜谱教,所以我的法语和美食相关的法语词汇都特别丰富,美食之外的词汇量非常少。

海漄当时在华盛顿从事环保工作。后来因为工作,海漄又先后前往匈牙利、瑞典、法国、尼泊尔等国家。2015年年初,海漄和文森登记结婚。那年年底,海漄回到家乡云南昆明,身为丈夫的文森也跟着来到中国。

海漄说,说服文森来中国其实一点儿也不难。定居昆明的第二年,文森的法式烘焙餐厅正式开业。

法国厨师文森:用美食架起法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森的烘焙餐厅

店内经营正宗的法式面包有牛角面包、法式长棍面包、碱水面包……制作面包的面粉和黄油大部分来自法国。文森说,“万事开头难”,店里的生意一开始不是特别好,他们只能一点一点地耐心培育市场,不断向客人介绍他们的面包,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文森介绍说,以法棍面包为例,刚开业时店里每天能销售10根左右的法棍面包,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40。

2022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法国法式长棍面包(法棍面包)的工艺和文化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法国,法棍面包有着严格的制作和烘焙标准。

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专访时,文森详细介绍了他烘焙店里的法棍面包制作工艺,在把面粉和水和好之后,要把面团先放置一会儿,这样面团里面的“气孔”会更好,这个过程大约1小时。加了盐了之后要再继续和面,可能1分钟左右,它就会很均匀。文森说,接下来的步骤,他根据中国人的习惯做了一点微调。

法国厨师文森:用美食架起法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森烘焙餐厅的法式面包

经过多年的用心经营,文森烘焙店里的回头客现在有很多。文森说,这些回头客年龄差不多在30岁到50岁之间。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昆明的咖啡馆和餐厅也慕名而来,定期从文森的面包坊预定面包坯,用来制作汉堡和三明治。批发订单源源不断。

法国厨师文森:用美食架起法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森烘焙餐厅的法式简餐

2020年,文森的烘焙餐厅开始制作多种法式简餐。文森说,与昆明的本地菜相比,这些法式简餐的口味更为清淡,有些顾客会很喜欢。

法国厨师文森:用美食架起法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森的烘焙餐厅

如今,文森对“昆明女婿”这个身份非常自豪。每当有人对他说“你是半个中国通”时,他都会很高兴。当厨师多年的文森这些年也学会了不少中国菜。

文森:我们每年春节有一个习惯,因为海漄的姥姥姥爷是北京人,所以我们每年都要包饺子。我会包饺子,还会做松鼠鱼、鱼香肉丝、鱼香茄子和芹菜牛肉,还有海米冬瓜。

法国厨师文森:用美食架起法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森和海漄的姥姥一起包饺子

每年春节,文森和海漄都会写副春联贴在家门上,一个用法语、一个写中文。今年春节,文森的父母来到昆明看望儿子全家,父亲正在学中文,还认真地带着作业本。

海漄:父亲70多岁了,今年来的时候带着自己的作业本。他父亲会和我们的女儿、6岁的小孙女两个人一起学中文,结果发现这个70岁和6岁的(一老一少)中文进度是差不多的,还可以互补。

法国厨师文森:用美食架起法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森在写春联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文森说,他在昆明创业近10年,亲眼目睹昆明的烘焙市场逐渐扩大,他自己的烘焙店也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能把法式烘焙美味带给昆明人,为法中两国的美食交流做出贡献,他感到由衷地自豪。一旁的妻子海漄补充说:

海漄:我觉得美食是共通的。通过美食我们相互了解,美食是民间交往的一座桥梁。我觉得我作为法国媳妇,他是昆明女婿,我们之间的配合挺好的。我们觉得在昆明生活幸福感很高,文森在这里的文化融入,我觉得也是很好的。

法国厨师文森:用美食架起法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森和海漄

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就要盛大开幕了。文森表示,由于店里正常营业,他不能回国观看奥运会。采访最后,文森用法语祝福巴黎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文森:祝愿巴黎奥运会圆满成功,欢迎中国朋友去巴黎,现场看奥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林颖

主持︱葛鹏

制作︱杨晓蕾

签审︱安然

监制︱潘晓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