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大汽车央企准备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学习华为全面改革体制机制

作者:国企改革明律师

导 读

汽车产业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经济悲观大环境下一抹亮丽的春色。为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异军突起、遥遥领先?我们试图探寻背后成功的原因。这与我们现在正在不断学习研究的新质生产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息息相关。

三大汽车央企准备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学习华为全面改革体制机制

三、吃瓜律师点评

(一)汽车央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呢?

国资委对三大汽车央企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考核已经转为专项考核,不再套用一利五利的考核指标,有利于汽车央企大力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不过仅仅只是砸钱,显然就把问题简单化了。除了钱以外,汽车央企还应该如何进行改革,怎么进行创新?

这么多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主要依赖大量民营汽车企业,很多地方国企发展的也不错,在推出自主品牌、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中都做的可圈可点,值得汽车央企学习借鉴。

最近,东风集团的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汽车央企发展的思路与造车新势力是不一样的,因为造车新势力是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不断融资。而汽车央企的销量80%以上甚至有的高达90%都是合资品牌,大量合资公司为汽车央企支撑了近乎全部的规模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这与过往国资委的考核还是比较衔接的。因为国资委考核的就是经营业绩,就是销量和利润。

汽车央企自有品牌匮乏,自有品牌没有战斗力,自有品牌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可以忽略不计,自有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投入的钱都打了水漂、不能转化为销量,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等等,这样的现象有识之士并不是没有看到,但由于合资品牌的辉煌都被掩盖了。

接下来如何发展呢?东风集团认为,当前国资委不再只考核利润和销量,而关注汽车央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哪些核心竞争力,如何打赢未来的市场竞争,这样的考核方式将新能源业务和合资业务、燃油车板块进行分割,分开进行考核,必然会推动三家汽车央企在投资结构、产品结构、品牌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深化。

具体到东风集团,考核转变以后,突出以效率、价值创造为发展导向。东风集团将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通过股权投资并购,收购一些社会上的新兴公司,比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公司等,实现科技创新和投资并购双轮驱动。

在企业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东风集团也将发生深刻变化,通过实施“跃动工程”将原本隶属于不同事业单元的研发单元整合成四大板块,在更好的支持子公司研发需求的同时,实现更大的规模化降本效应。此外,东风汽车还建立了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机制,引入PM管理制度、项目跟投对赌等机制,通过体制机制的改变,激发公司的活力,提升改革的成效。

(二)东风集团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

由于外资公司的强势主导,这几年三家汽车央企合资公司的贡献断崖式下滑,即使汽车央企想要继续躺在合资公司的大树下啃老也不可能了。所以,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在考核压力都要求汽车央企进行全面转型,倒逼体制机制深化改革。

以东风集团为例,2023年经历了集团一把手换帅,带来内部人事管理大幅震荡,同时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东风汽车进入新能源领域并不晚,从2018年年底开始就构建了自主事业的新格局,打造了岚图汽车、猛士科技等品牌,实现了东风风神、东风奕派和东风纳米的一体化管理,分别覆盖豪华、高端和主流新能源车市场。

在技术层面,东风汽车也拥有很多原创性、底层性的技术,拥有M TECH猛士豪华电动越野架构、东风量子智能电动模块化架构、DSMA多能源低碳节能模块化架构三个技术平台,推出马赫混动专用发动机、混动变速箱、自研芯片、车规级芯片等新能源、智能化技术。此外,还与华为、宁德时代进行深度合作,已实现部分新能源技术的向外输出,雷诺汽车、日产汽车等公司将采用东风技术平台来开发产品,只不过很多投入在市场和消费者中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从这一点来讲,国资央企虽然已经意识到要投入、要转型、要创新,但苦于推出的产品消费者不买账,客户体验差强人意,倒逼汽车央企要开展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这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目的。

接下来,汽车央企能否转型成功,从新能源汽车边缘化的处境中逆袭,绝非喊口号就能实现的。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如果三家汽车央企从2024年都能深化改革,跟行业内相关头部企业展开合作,真正全面改革体制机制,我相信能看到成效。

当年东风集团有一家参股公司东风小康,现在赛利斯的前身,是一家生产汽车弹簧的小公司,短短数年就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后起之秀,甚至赛利斯的问界能在细分领域排名第一,这离不开华为的赋能。

华为鸿蒙智选第一个合作的汽车企业就是赛利斯,赛利斯默默无闻没有其它选择,毅然决心与华为合作,将自身的灵魂身体全部交给华为去打磨,脱胎换骨,实现涅槃重生。

赛里斯虽然是民营企业,但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经营机制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全面敞开大门引入华为,没有任何保留,引入了华为的全员持股、轮值董事长、薪酬激励、采购生产、质量控制等机制。研发投入方面,虽然前期都是将华为的技术引进过来,但近两年赛力斯的研发投入在汽车领域已处于头部行列,申请的新能源汽车专利大幅提升,这才是真正的改革。

我建议国资央企与华为的合作不光是进行技术合作,还可以学习华为的公司治理、精细化管理。我们与其学习国外很多看不见、够不着的所谓先进管理经验,还不如学习华为我们自己的先进管理经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