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顾景昭:拎上鼓槌便是一辈子的事

作者:秦之声
顾景昭:拎上鼓槌便是一辈子的事

顾景昭,生于1946年,陕西周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西安市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顾景昭1962年拜西安鼓乐老艺人王顺堂、文明、陈友为、李石根等为师,掌握了行乐及坐乐的鼓点及所有唱谱及演奏方式,使鼓乐保持了原有的古韵古调,同时负责乐社事务管理。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音乐演出并获奖。

顾景昭:拎上鼓槌便是一辈子的事
顾景昭:拎上鼓槌便是一辈子的事

顾景昭演奏西安鼓乐曲目,细腻与热情并重,善于做到以情化曲,以曲育情。他诠释作品独具匠心,手法雄浑大气,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他在表演中常常合着旋律的进展,随时使用不同的鼓,他以敲鼓的快与慢、轻与重、鼓点的疏密和敲击鼓的不同部位变化,引领着全体演奏人员,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散发出西安鼓乐特有的气质和韵味。几十年来,他积极发掘西安鼓乐的精华,编演了大量鼓乐曲目,并在许多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推动西安鼓乐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顾景昭:拎上鼓槌便是一辈子的事
顾景昭:拎上鼓槌便是一辈子的事

1962年春节,集贤村召开了会议,号召年轻人学习鼓乐。企盼已久的顾景昭急不可待地去报了名,并坚定地提出要学打鼓。负责报名的师傅对他说:“年管月笛当日笙,学会打鼓得三冬。打鼓难着呢,你可得想好!”顾景昭表示,再难也要学打鼓,非学好不可。第二天,听说顾景昭要学打鼓,村里就有人说起了风凉话:“他也敢学打鼓?他要能把鼓学成,我就……”顾景昭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别人的风凉话反而激发了他学习的热情。

顾景昭:拎上鼓槌便是一辈子的事

从此以后,除了干农活儿,其余时间,顾景昭几乎都在师父的口传心授下,用心熟记鼓谱,手上的任何物品都能成为他练鼓的鼓槌。一年以后的春节,顾景昭登上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展示舞台,有忐忑,有怯场,也有几分激动。当他表演完后看到拿着茶壶坐在一旁的师父的表情时,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顾景昭:拎上鼓槌便是一辈子的事

“学会打鼓得三冬!”顾景昭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坐在了乐队中间的位置上。然而,十七岁的他还没怎么在鼓手的角色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时代便和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鼓乐活动停止了,一批技艺精湛的老艺人也陆续离世,鼓乐几乎处于凋零的状态。十几年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政府对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视,鼓乐重新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此时,鼓乐社成员有些已经离世,有些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热情,锣齐鼓不齐的情况经常会发生。

顾景昭:拎上鼓槌便是一辈子的事

“我们鼓乐社里的人都没住在一起,以前有演出时就得骑着自行车一个一个地去叫,不像现在打个电话就行。有些人不在家就没办法沟通,还得想办法找到本人。有些人不仅得不到家里人的支持,还会被说风凉话。”虽然有很多困难,很多时候不被理解和支持,但顾景昭却没有放弃,他知道自己不能松劲儿,因为他是鼓手,如果他一松劲儿,鼓乐社就如同一架正在上坡的马车,一不留神就会滑下去,“我即便不是国家级传承人,也一定要把鼓乐社管理好,在有生之年把西安鼓乐传承下去,因为我背不起‘千古罪人’这个名声,我不希望后人提到西安鼓乐时,说是在我的手里中断了”。

顾景昭:拎上鼓槌便是一辈子的事

来源/华洁《三秦非遗守艺人》

编辑/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