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耕“加速度”

作者:成都新津

一年之计在于春

当前正是水稻播种的季节

位于宝墩镇玉龙村的

水稻育秧基地

新引入数字化智能育秧生产线

一派繁忙的景象

智慧农业

让春耕跑出“加速度”

春耕“加速度”

挖掘机为数字化智能育秧生产线送土

新的育秧生产线是如何工作的?

离不开高度的

机械化、智能化

整条生产线只需1分钟的时间

就能完成40盘水稻育秧工作

尽显科技范儿

春耕“加速度”

机械撒种

科技范:育秧六大环节环环相扣

“今年我们新引入的数字化智能育秧生产线是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成都市新津绿川农耕技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凃成元介绍说,这条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更高,填底土、消毒、撒种、施基肥、盖土、机械臂码垛等工序一气呵成,实现了育秧全程自动化、机械化。

春耕“加速度”

数字化智能育秧生产线

分盘

机械自动分盘,机械臂自动抓取育秧盘放至传送带。

填底土

自动上土装置能够精准识别漏斗里的土量,漏斗满了设备自动停止,土用完了设备自动启动开始添土。

消毒

生产线上备好的药水对土壤进行喷淋消毒杀菌,确保种子不受病虫害影响。

撒种

将已经浸泡过消毒药品的水稻种子均匀撒在秧盘上,两个漏斗配合,确保稻种播撒密度更加均匀,提高育秧质量。中控台还能提前设定每天播种量等参数,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施肥

设备自动在种子上播撒微量元素肥料,补充秧苗生长期间所需的营养。

盖土

设备为水稻种子撒上一层薄薄的疏松土壤。一盘水稻育秧就完成了。传送带会将秧盘传送至叠盘机前,按照中控台设置好的数量叠盘,再由码垛机自动抓取、码垛。

春耕“加速度”

自动码垛机

春耕“加速度”

暗化后生长出的水稻嫩芽

此时的秧盘不会直接送至田里,而是会在育秧中心进行暗化。4天之后,秧苗破土并均匀长到2-3厘米,就可以运往苗床上进行育秧。

高效率:1小时生产2400盘

凃成元回忆道,以前育秧需要工人把秧盘一个一个地放在生产线上,整个流程需要18个工人进行操作,效率较低。

虽然有两台育秧机,但是一个小时只能制作1500盘秧苗。

春耕“加速度”

数字化智能育秧生产线中控系统

3月中旬投用的

新育秧设备

虽然只有一条生产线

但只需要7个人

一个小时就能生产2400盘秧苗

可满足120亩田的种植需求

春耕“加速度”

暗化后的秧盘送入田间育苗

“新的流水线一天可以育20000多盘秧苗,满足一千亩以上的稻田种植需求。”凃成元介绍说,中心实行的订单农业,所育的秧苗都是种植大户们提前下好的订单。

客户主要来自于新津,以及都江堰、大邑、邛崃,德阳、南充、广安等周边地区。根据订单情况来看,中心的育秧工作将持续到四月底。整个春季所育的50多万盘秧苗能满足3万亩田的水稻种植。

春耕“加速度”

凃成元3月中旬育的首批秧苗

科技助力,育秧更便捷

节约人力、减少伤苗、提高效率

降本增效的同时

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农事

也为水稻高产、丰产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