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作者:聪明的风铃008

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区传来一声惊天巨响,该地区的一家农药厂发生了剧烈爆炸。

爆炸产生的高温和冲击波,瞬间摧毁了周围几百米内的所有东西,更严重的是工厂内的农药气体伴随着爆炸喷涌而出,将近50吨重的甲基氰酸酯以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快速在博帕尔地区蔓延开来。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一时间,博帕尔地区死伤遍地,几十万人在这场事故中或失去了生命,或留下了终生残疾,博帕尔爆炸事件,也成为了截至目前全世界最严重的一起化学药品泄露事件。

那么这一切的起因是什么呢?

绿色革命

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期,印度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也开始急速发展。

印度本就有着非常大的人口基数,加上和平期带来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印度的人口开始急剧增加起来。

加上因为民族信仰的原因,想要在印度限制人口生育又非常的难,所以印度的人口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不过,人口急速膨胀的同时,印度的基础设施与社会发展并没有跟上脚步。

印度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农业国家,想要养活全国几亿人谈何容易?于是印度开始谋求出路,并且将着眼点放在了提高粮食产量方面。

印度总理英迪拉上台之后,开始着手实施所谓的“绿色革命”,就是想利用农业和化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保证印度粮食的自给自足。

不过,想要通过农药化肥大幅提高产量谈何容易,尤其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经济、科技各方面发展都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如果仅靠印度自己研制、发明农药化肥,不知道要等多久。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印度只能选择向美国求助。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刚开始,印度政府只是购买农药和化肥的配方、技术,到了后面美国的化学药品公司为了节省人力、运输成本,纷纷选择来到印度当地建立工厂。

印度政府为了本国农业的发展,干脆直接默许了这些公司的行为,也并没有对这些公司进行严格的把关与筛选,这就为后来的印度博帕尔爆炸事件埋下了祸根。

在众多进军印度市场的美国化学品公司中,有一家名为联合碳化物有限公司的企业选择在博帕尔地区建立工厂。

当时,本地的印度人民对此表示了热烈欢迎,因为他们认为这家拥有丰富经验的化学公司,会给他们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主助力,并且工厂的创办,还能解决当地人民的一部分就业问题。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选址埋下隐患

不过,联合碳化物公司在选址的时候,却遭遇了部分人的质疑,因为一般化学药品公司的选址都在远离人烟的郊区,同时还要考虑到城市风向、地势地貌等各方面的因素,力求最大程度上避免化学药品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危害。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家化学药品公司的厂址,居然选择在了靠近贫民区很近的市郊。

要知道,联合碳化物公司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跨国大型企业,拥有着非常完备的化学药品种类,这其中就包括具有超高毒性的甲基氰酸酯,以及其他数十种含有剧毒性的原材料。

将这样一家存在巨大潜在风险的工厂,开设在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市郊,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博帕尔当地的一些有识之士当时就看出了这点,并且竭力反对在这样的地点开设工厂,不过最终他们的声音,还是淹没在了更多印度人民的欢呼雀跃声中。

好在,联合碳化物公司派到博帕尔分公司的厂长是一位经验丰富、且具有极高安全意识的员工,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这位厂长对工厂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把关,甚至还一度创造了50万个工作时长无失误的记录。

在这位厂长的带领下,联合碳化物公司有条不紊地发展着,并且为博帕尔地区的农业发展输送了很多农药和化肥支持,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那些原本对工厂选址存疑的人,也渐渐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不仅是在博帕尔地区,在印度全国范围内“绿色革命”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印度的农产品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印度人民的粮食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基本生活终于有了保障。

甚至有些地区的粮食出现了很多盈余,最终出口到了国外,此时印度的农业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过,这种繁荣是靠着对土地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换来的,这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还只是一方面,博帕尔地区化学工厂开设在人口密集区的隐患还一直存在,并且终于在1984年12月份的一天,这个隐患终于爆发了,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

安全隐患进一步出现

进入到80年代后,在印度开设的化学药品公司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多的数量,市场也已经严重饱和,各公司的利润都在慢慢地降低,联合碳化物有限公司也不例外。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后来,出于种种原因,公司原本的那位厂长被调回了美国,新厂长由一位博帕尔本地的员工接任。

这位新厂长是财务出身,对公司的账务了如指掌,但涉及到生产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他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工厂的安全问题也就在此时开始走了下坡路。

另一方面,市场的饱和导致联合碳化物公司利润下降,总公司给博帕尔的分公司下了指标,要保持一定的利润率。为了完成指标,公司就开始想办法降低成本,并且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公司先是裁掉了很多的员工,并且为了节省人工成本,公司裁剪的还都是些经验丰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员工,甚至裁掉了很多的管理层,剩下的员工尽是一些没有经验、不懂专业知识的基础员工。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公司还开始大幅缩短员工的培训时间,上一任厂长在的时候,新员工的培训期是六个月,并且请的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前来培训。

而为了节省培训成本,员工的培训期减少到了半个月,并且没有了高学历、专业的人员来培训,而是委托工厂里的其他同事过来给新同事直接培训。

更关键的是,公司在生产这方面开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公司生产选用的原材料都是最便宜的,危害也是最大的。

公司原本每个月都会开展的安全演习也被取消了,十几年的相安无事让他们放松了警惕,错误地认为意外根本就不会发生,可殊不知危险已经在一步一步的靠近了。

1982年,位于美国的总公司对博帕尔分公司进行了一次安全检查,最终检查出61处安全隐患。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不过总公司并没有对这些隐患做出任何的指示,而分公司也想当然地忽略了这些问题,为了获得眼前的一时之利,所有人都对这些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根据后来“博帕尔爆炸事件”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在工厂爆炸之前,厂房内的所有安全系统均已处于故障状态。

工厂内从消防系统到冷却设备,再到警报铃、防护设备基本都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有些尚且可以工作的安全设备也被人为地关掉了,理由是关掉这些设备可以一天省下30美元。

没有了任何的安全设备做报警和防护,工厂的爆炸已经是必然。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震惊世界的博帕尔爆炸事件

1984年12月2日下午,博帕尔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员工正在照常清洗管道上的过滤器,如果按照正常的步骤,在反向冲洗之前,应该关闭管道的阀门,并且设置好安装模板。

但是因为关闭阀门、安装模板需要先拿到作业许可证才能执行,工作人员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对管道进行了冲洗,从而导致了化学药品储存罐的阀门发生了泄露,在冲洗的过程中,冲洗下来的污水进入了甲基氰酸酯的储存罐。

罐内的化学药品开始产生放热反应,里面的温度和压力立马开始升高。

而此时粗心的员工,并没有注意到储存罐的仪表显示已经开始出现异常。

储存罐的压力和温度越来越高,罐排蒸汽量已经超过储存罐洗涤能力的数百倍。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原本这种情况下火炬报警器早就会开始发出警报声,但工厂的火炬系统早就陷入了故障,迟迟没有维修。

储存罐内的情况正在朝着坏的方向一步步发展,一直到了12月3日的凌晨,才有工作人员发现了泄露出来的甲基氰酸酯。

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慢慢靠近储存罐,在距离储存罐十几米远的地方他就停下了,一方面是因为罐内的隆隆声让他感到很不安,他不敢再靠近;另一方面是罐内的热辐射已经炙烤的他无法忍受,再往前一步身体就支撑不住了。

这位工作人员还算比较负责,在发现情况不对的第一时间没有逃跑,而是试图打开洗涤器,赶快给储存罐降压降温,不过他并没有成功。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随后,他赶紧去找其他人帮忙。

不过在凌晨这个时间,工厂里除了几位在值班的工人,哪还有什么工作人员,情急之下,这名员工出了工厂,一路跑向了工厂领导的家里,想要汇报这个情况,不过还没等他跑到地方,灾难就发生了。

12月3日凌晨0时45分,储藏了45吨甲基氰酸酯的储存罐压力和温度都到达了极限,安全阀随之起跳,一声惊天巨响惊醒了博帕尔地区的所有人,工厂的上空出现了一朵几十米直径的巨大蘑菇云。

热浪和爆炸产生的冲击席卷了方圆几百米的地区,顷刻之间工厂周边只剩下一片废墟,死伤一片。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而更可怕的是,储存罐内的甲基氰酸酯伴随着爆炸产生的冲击,开始在市区内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伴随着阵阵东风,毒气传播速度达到了5公里每小时,整个博帕尔地区和周边的几个镇子就被毒气所笼罩了。

很多博帕尔居民被爆炸声惊醒后,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爆炸,一波冲击过后就没什么危险了,可还没等他们抵达事故现场救人,就发现了不对劲。

很多人开始闻到空气中出现了一股刺鼻的化学品味道,紧接着就开始有人出现眼睛流泪,剧烈咳嗽,突然失明的状况。

伴随着周围出现症状的人越来越多,博帕尔地区的人民开始恐慌起来。

但是,此时毒气已经在整个城市蔓延开来,任凭他们在黑暗中四处奔跑,也始终躲不开这无孔不入的毒气。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不断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被毒气入侵,出现了各种症状,而那些一开始就将毒气吸入体内的人,早就已经一命呜呼了。

博帕尔整个地区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大声哭喊的人,死亡和恐惧包围住了整座城市。民众们无处可逃,只能成群结队地奔向医院,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给医生。

而此时博帕尔地区的两家医院早已经人满为患,人手不够、空间不足这些还都是小问题,但最让医生们头疼的是,他们也对这种剧毒气体一无所知。

博帕尔地区这些年来只顾埋头发展农业,医疗水平发展却一直很迟滞,本地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预防意识也非常的落后,以致于整座城市从未制定过相应的安全防控措施和紧急情况应对措施,从而导致了现在这种面对毒气泄露不知所措的局面。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医院里拿不出对应的治疗方案,更没有对症的药物,束手无策的医生们只能向病人分发纱布和毛巾,让他们捂住口鼻,希望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痛哭。

但这样产生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面对甲基氰酸酯这样的剧毒化学品,即使是普通的防毒面具也未必能够做到绝对安全。

博帕尔人的生命每分每秒都在流逝,他们有的倒在了跑向医院的途中,有的倒在了医生无奈的眼光中,也有很多人根本没来得及从梦中醒来,就被剧毒侵入了身体,最睡梦中窒息而亡。

民众面对恐惧发出的哀鸣声、被毒气折磨发出的痛哭嘶吼声、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发出的哭喊声,博帕尔地区这一夜仿佛成为了人间炼狱。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12月3号那一夜,博帕尔地区就有几万人丧命,余下的博帕尔人几乎多少都受到了伤害,而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

到了天亮,政府开始组织人员处理乱状。

已经死去的人们被集中在了一起,尸体被一层一层的堆放在焚烧点,就地火化。

在事故中侥幸存活下来的居民被陆续转移到了其他地区,不过后续的一段时间里,每天仍然有大批的居民因为毒气感染太严重而死去。

焚烧点不断被送来一车又一车的尸体,焚烧工作持续了十几天,博帕尔变成了一座死城。

最终,这场化学品爆炸事故造成了共计57.5万人死亡,另外还有二十多万人因为毒气入体而留下了终生残疾。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不过这只是在人员伤亡方面的后果,更严重的是,这场毒气爆炸事故在后面的几十年中对该地区的环境、水土、居民安全所造成的深远后果。

在毒气的影响下,博帕尔地区当地人民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大升高,还出现了新生儿畸形、易夭折的可怕现象。

同时,该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1990年印度卫生部对博帕尔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水土仍然存在超标的毒素,当年那场惊天事故还在持续毒害着这方水土和这里的居民。

博帕尔事故在当时也震惊了全世界,事故发生后印度官方和联合国卫生组织都派出了专业的团队前来探查原因,检查显示直接原因确实是因为冲洗管道的污水进入了储存罐,导致甲基氰酸酯发生化学反应,进而造成了爆炸。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但通过进一步的探查,发现联合碳化物这家公司存在非常多的安全漏洞,联合碳化物为节省成本置安全于不顾的丑闻也被全世界所了解。

更让人气愤的是,这家公司的选址是在市郊,距离人口异常密集的贫民区只有一步之遥,这是对生命的极大不尊重!联合碳化物公司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

不过,即使是在遭遇了这样重大的事故之后,联合碳化物公司也并没有表现出歉意和忏悔。

在印度政府和人民的不断诉讼下,联合碳化物才拿出了2.8亿英镑的赔偿金,这些补偿分到所有受害者的头上其实并不多。

1984年博帕尔爆炸事件:57.5万人丧命,20万人残疾,医院束手无策

而这起事故的八位主要负责人,也是经过了20多年的诉讼审判最终才将他们绳之以法,但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酿成了如此惨案,这些负责人才被判处了仅仅两年的有期徒刑。

印度政府和人民对判决结果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且不断上诉,最终联合碳化物公司被逼无奈,只能拿出公司一半的股权用来建造医院,补偿博帕尔地区的人民。

博帕尔事件给全世界的化工企业敲响了警钟,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引以为戒,切不可因为一时之利就铤而走险,更要一直对人权、对生命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