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积极行动

作者:贴近地面飞行
  想要打造繁荣的经济和健康的地球,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性别平等和促进妇女福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际妇女节主题为“投资于妇女:加速进步”,旨在庆祝全球在性别平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努力,同时,呼吁各方为推动性别平等增加投资,释放妇女经济潜能,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和可持续的未来。
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积极行动

  女性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联合国第六十八届妇女地位委员会(CSW68)于今年3月11日至22日在美国纽约举行。CSW68指出,世界正站在实现性别平等征程上的十字路口,2024年是极为关键且具有挑战的一年。世界范围内,近6亿妇女生活在受冲突所影响的环境中,面临着更大的危机和风险,包括资源短缺、粮食不安全、增加的性别暴力等。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也加剧了现存的性别不平等。全球范围内,约76.2%的无偿照料工作都由女性承担。在工作领域存在的性别歧视、有限的资源和金融资产获取机会,以及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限制了妇女在教育、体面就业和决策领域的充分参与。同时,妇女还承担着更多的无偿照料和家务劳动且对于医疗保障和金融服务的获取也不足够。这一切都使得女性面临的贫困问题更加严重。

  如果想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得以现有速度的26倍加快在消除贫困方面的努力。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全球性别差距指数》报告显示,尽管全球性别平等状况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整体改革速度明显放缓”。全球性别差距指数从四个关键领域(经济参与和机会、教育成就、医疗和生存以及政治赋权)对146个国家进行了评估,并跟踪了其随着时间推移在消除性别差距方面的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五“性别平等”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资金短缺。联合国妇女署和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每年联合发布一份关于SDG5进展的报告,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2023年性别快照》报告指出,根据来自48个发展中经济体的数据,每年还需要3600亿美元的投资,才能实现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今天,全球有10.3%的妇女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她们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16美元。根据报告,如果现在的趋势持续,到2030年,仍会有3.42亿(占全球人口8%)妇女没有摆脱极端贫困。尽管妇女组织在推动和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获得的财政支持远远不足。目前,只有不到1%的官方发展援助(ODA)用于支持妇女组织。同时,在所有的政府援助中,只有5%用于解决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行为,而用于预防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行为的援助不足0.2%。

  实现性别平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促进性别平等是消除贫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我们才能打造更加健康和公正的经济环境、实现社会繁荣。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妇女署执行主任西玛·巴胡斯强调了消除妇女和女童贫困问题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性别平等,是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和核心。如今,我们只剩下6年的时间,推动性别平等是我们重回正轨、实现2030共同愿景的最后机会。让我们所有人都成为带来希望的光,为世界各地所有人、每个妇女和女童加速推动实现一个平等、和平和可持续的未来。”

  投资于妇女至关重要

  实现妇女权利不仅是一项道德责任,也是一项明智的经济投资。例如,对护理产业的投资在减少主要由妇女承担的无偿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创造了体面的工作机会。联合国数据显示,投资于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政策和项目,可不仅仅使妇女受益,也会造福整个社会。第一,如果将教育、家庭计划、同工同酬以及扩大社会福利作为优先事项,将有超过1亿妇女和女童摆脱贫困。第二,通过投资照料服务,到2035年可以创造近3亿个工作岗位。第三,缩小就业中的性别差距可使所有地区的人均GDP增长20%。因此,对妇女的投资不仅利于妇女,也会造福整个社会。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女性在农业粮食体系中的地位》报告,缩小男性和女性在农业生产率以及农业粮食体系中就业的工资差距将使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提高1%,相当于增加近1万亿美元,帮助4500万人解决粮食不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推动性别平等是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表示,通过为妇女和女童赋能,并支持她们发挥带头作用,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构筑一个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粮食体系。

  云南省西南部偏远村庄外普拉的女性领导者们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外普拉是当地几个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人的家园。此前,外普拉村面临着机会稀缺的困境,导致许多村民外出去寻求更好的前景。女性除了务农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工作,这导致她们在社区中的地位较低,对保持传统艺术和习俗的兴趣也逐渐消退。2017年开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村项目使外普拉出现了转机。外出务工的村民被崭新的就业前景和革新的社区精神所吸引,纷纷回流发展。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11080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16221元。除此之外,现在外普拉村委会的七名成员中包含了三名女性,这与从前女性代表的缺席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今,外普拉村以技艺高超的绣娘、蓬勃发展的民间文化、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断壮大的女性主导的生态旅游业而闻名。

  这样的案例在全球还有许许多多。在印度尼西亚,有女性社团生产以红树林为基础的产品,如糖浆、蜡染、太妃糖和其他零食。社团通过培训并激励社区中的许多妇女创业,销售红树林产品赚钱养家,脱贫致富。在萨摩亚,世界银行与陆路交通管理局合作,致力于提高女性驾照持有率。通过这一努力,数百名萨摩亚妇女通过了培训测试,对公路、桥梁和高速路的升级工程也起了促进作用。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代表安思齐表示:“弥合性别鸿沟,需要极其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可以通过政策,加速消除贫困、实现包容与可持续发展。这将需要各方对推行全面的经济社会政策、增强性别响应的机构增加投入,以切实解决妇女和女童持续面临的系统性结构障碍、消除交叉性歧视。”(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