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手机号未解绑,六旬老人拆迁款遭新机主转走60万!谁之过?

作者:秋天那些事儿
手机号未解绑,六旬老人拆迁款遭新机主转走60万!谁之过?

当手机号码更换或注销时,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解绑相关账户,这往往会给后续的手机号码使用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在浙江省永康市发生的一起案件,就因前机主未解绑支付软件账户,导致新机主转走了账户内的近60万元,最终新机主被判刑。

视频加载中...

故事的主人公是76岁的刘先生。2019年12月,为了方便存取拆迁款,刘先生前往银行办理了一张储蓄卡。

同时,他实名购买了一张开头为153的手机卡,并用这个号码注册了一个支付软件账户,将其绑定到储蓄卡上。

在五个月后,刘先生觉得这张手机卡长期闲置是浪费,于是去营业厅取消了手机号码。

手机号未解绑,六旬老人拆迁款遭新机主转走60万!谁之过?

时间来到2023年7月,刘先生因急需用钱,突然想起自己的储蓄卡里有近60万元的拆迁款。他急忙拿着储蓄卡来到银行取钱,但柜台工作人员却告诉他,卡里的钱已经陆续转出!

刘先生大吃一惊,立即让工作人员查询卡内近三年的交易流程。经过查询,他发现这笔钱是从153手机号绑定的支付软件账户转出的,于2021年至2023年陆续转出。

手机号未解绑,六旬老人拆迁款遭新机主转走60万!谁之过?

这时,刘先生才想起来自己在三年前取消手机号码时,并未解除支付软件账户的绑定,导致账户一直绑定着这张储蓄卡。

刘先生于2023年8月4日报警,警方立即展开调查。经过调查,警方发现后来153手机号码的用户杨某涉嫌重大犯罪。在传唤后,杨某承认自己拿走了这些钱。

手机号未解绑,六旬老人拆迁款遭新机主转走60万!谁之过?

那么,这起事件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在刘先生取消153手机号码一年多后,运营商于2021年10月将手机号码重新投入市场流通,杨某用其真实姓名注册了该号码。

然而当杨某用手机号码注册支付软件账户时,他发现该号码已经注册过账户。

杨某认为这很正常,于是通过手机验证码登录并设置新密码。在一次网上购物时,杨某选择用这个账户付款,竟发现他从未充值过的账户可以成功付款。

手机号未解绑,六旬老人拆迁款遭新机主转走60万!谁之过?

经过仔细研究,杨某发现该账户绑定了他人的储蓄卡,而这张储蓄卡正是刘先生的。

面对这样的“意外之财”,杨某并未选择报警或联系刘先生,而是起了贪念。

手机号未解绑,六旬老人拆迁款遭新机主转走60万!谁之过?

从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杨某通过转账和取现的方式,共从刘先生名下的储蓄卡转入某支付软件账户59万余元,再通过该账户分371笔取现39万余元。这些钱款被杨某用于个人消费和挥霍。

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案发后,警方迅速锁定了杨某,并将其抓获。在审查起诉阶段,永康检察院认为,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秘密窃取他人财产,数额巨大,应追究其盗窃罪的刑事责任。检察院于2024年1月30日向法院提起公诉。

手机号未解绑,六旬老人拆迁款遭新机主转走60万!谁之过?

在法庭上,杨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他表示,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账户绑定了他人的储蓄卡,但在发现后,他没有选择报警或归还钱款,而是选择了继续侵占。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和愧疚,并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杨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且数额巨大,情节严重。鉴于杨某在案发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积极退赔被害人的损失,法院对其酌情从轻处理。最终,法院于3月15日判处杨某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手机号未解绑,六旬老人拆迁款遭新机主转走60万!谁之过?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在更换或注销手机号码时,一定要及时解绑相关账户,避免给后续的手机号码使用者带来风险。

对于突然出现的“意外之财”,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贪图小利而陷入犯罪的深渊。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