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田野上收获火红日子

作者:市场周刊
在田野上收获火红日子

五年来,宝应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走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乡村振兴新时代。

农业的特点是光明

近年来,宝应县一直在放大莲花品牌效应,聚焦特色亮点。"和森、鑫联、益益莲、华贤"等品牌享誉全国,莲花集团荣获"2020中国优秀农业企业"。"春夏花赏乡休闲旅游一日游线"入选江苏省休闲旅游农业100条细线,蜜汁、莲藕头入选江苏省100乡镇土地标准蔬菜清单。目前,宝应县已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营销、科研、文化旅游"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0%以上,高达40亿元,已发展成为宝应县富民产业。2020年,扬州宝应县率先创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美丽的乡村走进画面

"现在村里建设好多了,水泥路一路开门,前厅一路清爽,村里还有个小公园,晚上路灯亮丽,大厅明亮。"谈及村里的变化,广阳湖镇格庄村村民葛大杰吹嘘道。

格庄村的变迁是宝应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美丽乡村是广大农民有一个安息、用心、梦想圆的地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留在青山绿水,记住活怀旧",关系到广大农民的重要福祉。五年来,宝应县扎实推进乡村生活环境修复,建成100个美丽宜居村,特色田园村4个。为了不断提高管理和关爱水平,宝应县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污水、道路修缮、绿化养护、河流管理、公共设施养护等方面,完善了"制度、标准、队伍、资金、监督、问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期管理机制。

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稳定性

下济镇王桥村的陈道光,年轻时因火灾而上肢残疾,后来全家难以拼凑档案卡,被列入低安检。

2016年,在县残联的帮助下,陈道光开始了龙虾养殖。经过几年的努力,陈道光的家庭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成功脱贫。2018年,他自愿寻找该镇的残疾人工会,并申请退出保险。他说他想把低保险权交给比他更困难的人。

小康不富裕,关键是看村民。永远不要让一个贫困家庭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落后。五年来,宝应县通过购房服务引入第三方核查救助机制,推动精准救灾。重点"二保三不愁"、"三保五帮"政策全面落实。通过党员干部、爱心企业家帮助低收入农民,"智"智"双重帮助,激励农民脱贫致富热情,现代农业园区提供就业岗位、电子商务扶贫、"新产业加"扶贫扶贫等扶贫方式,实现宝应县档案卡10281户18995户提前一年实现全部脱贫, 59个市县两级经济弱势村集体营业收入45万元。

五年来,宝应县培养了27107名新专业农民,推动一批优质新型专业农民成为适度规模管理的主体。举办了38次创业培训班,组织创业培训1140人,支持成功自营职业3760人,支持农村职工创业1742人,带领大学生创业321人,带动就业11862人。

五年来,宝应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5%。2020年,宝应县农民年可支配收入达到23302元。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

"工作、吃饭、聊天、看电视、睡觉",这曾经是曹店镇古塔村村民王大杰每天重复的。近年来,淮剧团下村演出来了,一本书放进了村里的文化活动室,村里的健身器材上了......经过他所有的辛勤工作,他的生活不再单调。

五年来,宝应县镇级综合服务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大型舞台100余座,基本建成运动室和多功能运动场。发挥文化科技健康"三个农村"、"幸福家园"文化艺术节、"宝应好人"成万万个大众文化品牌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读文、书画摄影、劳动技能、运动健身等竞赛活动,鼓励广大农民"自创, 自我编辑,自我娱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文化券"等方式,正常送达戏剧、图书、电影活动,农村数字电影每年放映2000次,每年播放80多部。

田宇就像金,胡野金。乡亲们那一个充满快乐的笑容,让人真正感受到农民的生产生活的新变化。未来,宝应县将乘势而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 于大岭

(资料来源:宝应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