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科院固态电池重大突破!循环300次不衰减、力争2026年量产

作者:旭科讯

4月11日旭科讯,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官方公告内容,该机构已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大型车载应用的制作工艺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成功解决了生产工艺的关键难题,并在硫化物软包电池的叠层技术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

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源的关键技术,其优势在于高安全性、优良稳定性和提升的能量密度,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有机电解液电池存在的寿命短、易燃烧和易爆等问题。

特别是,基于硫化物的全固态锂电池展现了卓越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性能,使其成为电动车电源的首选技术,引起了全球汽车制造行业的广泛关注,多家企业已投入研发并规划量产。

中科院固态电池重大突破!循环300次不衰减、力争2026年量产

该研究所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报告,他们已成功研制出多层叠加式软包电池,且在经过300个充放电周期的测试后,电池容量保持了极佳的稳定性。

目前,研究所正在加速推进该技术的研发进度和验证工作,并计划在2026年达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化。

中科院固态电池重大突破!循环300次不衰减、力争2026年量产

在专业领域,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研究所已正式构建了一条针对全固态电池的试点生产线。该所的科研团队通过精心研发,已经成功生产出具有高电压和长周期寿命特性的软包式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在对这款电池进行100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的过程中,其性能表现稳定,电池容量维持率在92%以上。

为了进一步确保电池性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当前正在对该电池产品实施持续深入的测试工作。此过程中,将重点关注电池能否达到4C倍率下的高速放电器能,并按照丰田公司设定的行业标准,电池需承受至少1500次循环测试,且保持80%以上的初始容量,以满足严格的商业应用标准。

中科院固态电池重大突破!循环300次不衰减、力争2026年量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