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后逼群臣殉葬,一大臣说:理应皇后先死,皇后一刀砍断自己手腕

作者:小辣椒

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驾崩,皇后述律平要求群臣殉葬。然而,一位汉臣却当众说出了一番惊人之语,竟让述律平当场砍断自己的手腕!这位汉臣究竟说了什么?他为何敢如此直言不讳?述律平又为何会做出如此举动?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权力角逐?

皇后逼群臣殉葬,一大臣说:理应皇后先死,皇后一刀砍断自己手腕

述律平的身世与辽太祖的崛起

述律平,一个在辽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女性,她的身世颇为传奇。述律平的父亲是回鹘人,母亲则是契丹人,这样的组合,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混血儿。述律平的容貌想必与一般的契丹人有所不同,但她能够嫁给日后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却全靠母亲的身份。原来,述律平的母亲竟是耶律阿保机的亲姑姑,在契丹族内,这样的姻亲关系十分受重视。

14岁那年,述律平嫁给了当时还是部落贵族的耶律阿保机,成为了他的发妻。在那个时代,14岁出嫁对于契丹族女子来说并不算早。述律平聪慧过人,很快就掌握了身为一个贵族妻子所需要的技能,在帮助丈夫处理部落事务方面也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干。

23年后,时局风云突变,耶律阿保机成为了契丹族的酋长。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契丹族正在迅速崛起,他们骁勇善战,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却远不如中原地区发达。述律平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契丹族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借鉴汉人的先进制度和文化。

然而,当时的契丹族内部,却普遍存在排斥汉人的情绪。述律平深知,这种心态如果不改变,契丹族就难以在争雄逐鹿的时代立足。于是,她开始力劝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并在韩延徽出使契丹时,为他说情。

皇后逼群臣殉葬,一大臣说:理应皇后先死,皇后一刀砍断自己手腕

韩延徽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汉人,但他初到契丹时,却因为不愿向耶律阿保机下拜,惹恼了这位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一怒之下,竟然让韩延徽去牧马。述律平得知此事后,连忙对耶律阿保机说:"此人如此傲慢,必定是个人才。你若想成为真正的霸主,就必须善用汉人的智慧,学习他们的礼仪制度。"

在述律平的劝说下,耶律阿保机打消了成见,开始礼贤下士。在韩延徽的辅佐下,耶律阿保机的实力越来越强,也渐渐意识到,要想称雄天下,光有"酋长"的头衔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更响亮的名号——皇帝!

公元916年,在述律平的鼎力相助下,耶律阿保机终于完成了从部落酋长到开国皇帝的蜕变,建立了大辽国。作为辽国的开国皇后,述律平被尊为"应天皇后",这是对她的功绩的最好认可。

述律平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才能,为辽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她在关键时刻的建言献策,耶律阿保机能否顺利称帝,辽国能否如此迅速地崛起,恐怕都是未知数。述律平,堪称辽国历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女性政治家。

耶律阿保机驾崩,述律平欲立次子耶律德光

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驾崩,举国上下一片哀悼。作为辽国的开国皇后,述律平在这个关键时刻,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按照辽国的继承制度,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理应继承大统。然而,述律平却偏爱自己的次子耶律德光,希望能够让他登上皇位。

耶律倍和耶律德光,是述律平生养的两个儿子。作为长子,耶律倍从小就被当作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来培养,他博学多才,精通诗书礼乐,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型君主。然而,在述律平看来,耶律倍过于温和仁厚,缺乏当皇帝所需要的霸气和决断力。

皇后逼群臣殉葬,一大臣说:理应皇后先死,皇后一刀砍断自己手腕

相比之下,次子耶律德光则完全不同。他勇猛善战,骁勇过人,深得契丹武将们的拥戴。在述律平眼中,只有像耶律德光这样的人,才能够继承耶律阿保机的衣钵,带领辽国走向更加强盛的未来。

然而,述律平的想法,却遭到了辽国大臣们的普遍反对。这些大臣大多是耶律阿保机的旧部,他们坚持要拥立长子耶律倍为帝。在他们看来,只有遵循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才能维护辽国的稳定和统一。

面对大臣们的反对,述律平心中的怒火渐渐升腾。她认为,这些大臣并非真心拥护耶律倍,而是想要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以便他们能够独揽大权。述律平断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为了扫清障碍,述律平决定采取一个极端的办法——逼迫百官殉葬。在耶律阿保机的葬礼上,述律平将那些支持耶律倍的大臣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你们生前都是先帝的亲信,如今先帝驾崩,你们理应随先帝一起赴黄泉。"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大臣们中间炸开。殉葬,在契丹族中并非罕见,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出于自愿。像述律平这样,以皇后的身份强迫百官殉葬,却是前所未有的。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应对。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跟随耶律阿保机南征北战的老臣,对皇室忠心耿耿。但是,他们也深知,一旦殉葬,就意味着要永别妻儿,这是何等残酷的事情。

就在大臣们犹豫不决之际,述律平已经下令,让侍卫们准备好了殉葬的祭器和毒酒。她冷冷地扫视着众人,眼神中透出一股凌厉的杀气。那一刻,大臣们才真正意识到,述律平是铁了心要除掉他们这些异己了。

皇后逼群臣殉葬,一大臣说:理应皇后先死,皇后一刀砍断自己手腕

一时间,大殿上死一般的寂静,每个人都在思量自己的生死。就在这时,一位名叫赵思温的汉人大臣站了出来,他要为自己,也为其他大臣们,争取一线生机。

汉臣赵思温机智应对,述律平砍断手腕

在述律平逼迫百官殉葬的危急时刻,一位名叫赵思温的汉人大臣挺身而出。他是辽国的著名谋臣,以智慧和口才著称。面对述律平的逼迫,赵思温并没有像其他大臣那样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地向前一步,对述律平说:"皇后殿下,臣有一事相询。"

述律平虽然心中怒火中烧,但还是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冷冷地问道:"赵大人,你有何事?"

赵思温恭敬地说:"皇后殿下,先帝驾崩,百官殉葬,这本是我们的职责。但是,臣以为,论起亲密,天下间恐怕没有人能比得上皇后您了。您是先帝的发妻,与先帝相伴几十年,情深义重。如今先帝驾崩,按理说,皇后您理应先殉葬,我们才能跟随。若是皇后您在,而我们却先行殉葬,岂不是违背了伦理纲常?"

这番话,说得在场的大臣们都是一愣。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赵思温竟然敢当着述律平的面,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述律平更是勃然大怒,她指着赵思温,声色俱厉地说:"大胆!你竟敢如此僭越,难道不怕我砍下你的头颅吗?"

赵思温却丝毫不惧,他正色道:"皇后殿下,臣所言并非僭越,而是大辽的律法。先帝在时,曾经下旨,皇后乃是母仪天下,地位尊崇,凡事都要以身作则。如今皇后您要求百官殉葬,却独善其身,这难道不是有悖先帝的遗训吗?若是先帝在天之灵知道了,恐怕也会不高兴吧。"

皇后逼群臣殉葬,一大臣说:理应皇后先死,皇后一刀砍断自己手腕

述律平听了这番话,气得浑身发抖。她何曾受过这样的挑战和质疑?但是,赵思温说的似乎也有道理,若是她一意孤行,只怕会落下个不忠不义的骂名。

就在述律平进退两难之际,赵思温又说:"皇后殿下,臣知道您是为了辽国的未来着想,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是,皇后您想过没有,如果您现在就殉葬,谁来辅佐新君?谁来维护辽国的稳定?臣以为,皇后您才是辽国的中流砥柱,没有您的辅佐,恐怕辽国难以为继啊。"

这番话,说到了述律平的心坎上。是啊,她之所以要扶持耶律德光,不就是为了辽国的未来吗?如果她现在就殉葬,那一切不都前功尽弃了吗?

述律平心中激荡,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赵思温见状,又说:"皇后殿下,您若是实在放心不下,不妨以身殉国,以表忠心。这样,既可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又不会影响到辽国的未来。"

述律平闻言,眼前一亮。是啊,殉国,这倒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她当即拔出佩刀,咔嚓一声,竟然砍断了自己的一只手腕!鲜血瞬间涌出,述律平却面不改色,她将断手放入一个檀木盒中,吩咐侍从将其与耶律阿保机合葬。

这一举动,震惊了所有人。赵思温也没有想到,述律平竟然会如此决绝。他连忙上前,为述律平包扎伤口,并且大声说道:"皇后殿下为国捐躯,这种忠勇之举,臣等实在是望尘莫及。如今皇后既已殉国,百官殉葬之事,也就不必再提了吧?"

述律平此时已经痛得脸色惨白,但她仍然坚持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依赵大人所言,此事到此为止。你们都下去吧,该议的事,改日再议。"

皇后逼群臣殉葬,一大臣说:理应皇后先死,皇后一刀砍断自己手腕

就这样,在赵思温的机智应对下,这场惊心动魄的殉葬风波,终于画上了句号。述律平虽然失去了一只手,但她的权威却得到了巩固。而赵思温,也因此成为了辽国的宰相,成为了述律平最信任的助手。

述律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述律平,这位辽国的开国皇后,在辽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不仅是一个贤内助,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征战生涯中,述律平始终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她不仅为耶律阿保机生儿育女,持家理政,更为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据史书记载,述律平曾多次为耶律阿保机提供关键性的建议。比如,在耶律阿保机刚刚崛起之时,述律平就建议他重用汉人,借助汉人的智慧和才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一建议,对于当时还是草原部落首领的耶律阿保机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思路。

在述律平的影响下,耶律阿保机开始广纳贤才,重用汉人。他先后任用了韩延徽、赵德钧等一批优秀的汉臣,使得辽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述律平的远见卓识,就没有辽国的迅速崛起。

述律平不仅辅佐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国,在耶律阿保机去世后,她又扮演了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面对群臣的反对,述律平力排众议,扶持耶律德光继位。这一决定,对辽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耶律德光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期间,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励精图治,使得辽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国力日益强盛。在耶律德光的治理下,辽国不仅征服了北方的多个部落,还南下攻打北宋,夺取了燕云十六州。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奠定了辽国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

皇后逼群臣殉葬,一大臣说:理应皇后先死,皇后一刀砍断自己手腕

而这一切的成就,都与述律平的决策密不可分。如果当初述律平没有力排众议,而是顺从大臣们的意愿,让耶律倍继位,那么辽国的历史,很可能就会改写。因为耶律倍虽然才华横溢,但却缺乏军事才能,难以承担起领兵打仗的重任。

在辽国历史上,述律平与萧燕燕,是两位最著名的皇后。她们都曾经辅佐自己的丈夫,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但是,在历史的评价中,述律平似乎要略逊一筹。

这主要是因为,萧燕燕所处的时代,正是辽国最强盛的时期。在萧燕燕的辅佐下,辽圣宗耶律隆绪多次攻打北宋,使得宋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述律平所处的时代,则是辽国的建立初期,她虽然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历史的舞台上,却没有萧燕燕那样耀眼。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述律平的历史地位。正如一座大厦,地基越牢固,楼阁才能越高耸。述律平所奠定的基础,正是辽国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没有述律平,就没有后来的萧燕燕,也就没有辽国的辉煌。

述律平的一生,是一个传奇。她以一介女流之身,建立了一个大帝国。她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她的故事,注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