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作者:国妈母婴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松居直先生一直强调: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

即使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看(多数只是认识书里的文字),在上小学前,甚至小学以后,我们最好还是可以念给他们听。

这对丰富亲子生活,建立心灵互通的人际关系,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儿童的读书生活从幼儿期开始,要使儿童了解书的世界的魅力,最好首先从图画书入手。

对于所有孩子来说,图画书不是用来读的书,它是请别人读、而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

有趣得超乎寻常的书,在成人的文学中并不多见,但是在儿童读物中却相当多。为了体会这种乐趣,最好让孩子反复阅读同一本书。

图画书是大人念给孩子听的书。在3-6岁之间,就已经了解了“书的乐趣”的孩子,终身都会书不离手。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高质量陪伴的方式之一:亲子阅读

家庭中亲子阅读活动不仅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的一把钥匙,更是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幼儿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

孩子的人生经验还很有限,自己看图画书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充其量只是跟着文字读而已,而成人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可以深入解读图画书。

想要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丰富词汇。

如果我们满怀爱心地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将书中的真谛和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孩子,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是幼儿自己看书时所无法体验的。

所以说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价值可大可小,影响可深可浅。

图画书的插画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画,它能引导孩子发现有关画的美和乐趣,这个是读纯文字作品无法体会到的乐趣。

图画书也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想象体验机会,丰富的想象力并非天赋,而是经由直接或间接体验得来,体验越多,想象力越丰富。

每一本书都呈现出不同的世界,接触多样化的图画书,拥有丰富体验的团体才能产生更卓越的创造力。

父母亲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婴儿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

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

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

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孩子与成人注重不同的阅读形式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们的阅读心理与成人的阅读心理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这主要表现为:成人主要是阅读文字材料,而幼儿主要是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画材料;

成人阅读注重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实际的意义,幼儿阅读则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画面的生动性;

成人阅读的目的是从材料中获得有用东西,而幼儿阅读的目的是从阅读过程中获得乐趣;

成人在阅读过程中,材料的内容不断地变化,而幼儿更喜欢重复阅读自己已经熟悉了的内容;

成人喜欢阅读能够对自己发展有启发作用的读物,而幼儿喜欢具有人性化、拟人化的童话故事。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光爱孩子是不够的,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把心放在孩子身上,诚心地念图画书给他们听,也可以了解孩子对图画书的感觉。

心念图画书给孩子听,正是亲子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

即使是幼儿,也希望看到真实的东西。

第一,在婴儿七个月大以前,必须让他了解有人在爱他;

第二,学会看、听、将附近的物品移到自己的身身边,以及翻身等简单的动作;

第三,保护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并鼓励他发挥。

鲁道夫认为,孩子刚出生时,最重要的是呼吸、睡眠与苏醒;

当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对他们的意志力的培养便显得逐渐重要;

到了七岁左右时,就该注重对他们生命力的培育。

有一位父亲提到自己和孩子相处时说:

我有一个5岁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一定会握着他的手念书给他听。

父亲每天晚上念书给他听,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这个父亲对孩子一定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个孩子,可能一生都不会忘记念书给自己听的父亲,以及父亲那双温暖的大手。

正是因为每天生活在感情洋溢的温暖的语言下,婴儿才得以成为"人"。

我们知道,如果婴儿在狼群里长大,就会有狼性,如果由猿猴养育,就会长成一副不通人语的猴子样子。

父母用轻柔的爱抚和语言来养育孩子,滋润心灵,而绘本就负责把词汇的种子一粒一粒播种到心灵土壤中。

当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的时候,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真正让父母与孩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簿或者出生证明书,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言语。

意大利一位教育家说:“光爱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感受到爱”。

而绘本就是一座桥梁,让大人通过绘本来和孩子对话,让大人与孩子都能感受到对方的爱。”

我们无疑是爱孩子的,但是这种爱是不是让孩子感受到了,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读书给孩子听,是能够使孩子感受到爱的一种方式,在图画书的世界浸润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一定是幸福的。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幸福的种子》: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写到最后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松居直先生对绘本推广和儿童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他打破了成年人对于"天真可爱"的绘本的迷思,犀利的指出了商业社会和大人视角之下,绘本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存在的问题。

归根结底,对孩子来说,多年之后,绘本的内容他可能会忘记,但是绘本给他带来的温情记忆和精神成长,却是可以珍藏一生的幸福源泉。

幼儿最大的财产是健康、亲情与语言。

如果有人经常紧紧地拥抱他,用温柔的声音对他说话,孩子就能通过肌肤的接触和语言的交流,感受到亲情。

幼儿充分体验到这种感情,心灵会一点儿一点儿地充实起来,成为一个内心丰盈的人。这其中又以语言的影响最为重要。

在本书最后,老先生不无动情的说:

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活着的意义在哪里,人应该靠什么活下去,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书,已经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说得一清二楚了。

和孩子共读,其实意义不在于读,绘本只是通往心灵的途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