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富乐历史文化专刊|舌尖上的味蕾

作者:曲靖珠江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口味

一地也有一地的风味

一个人的口味与口音一样

是从小养成的

在游子心里

交融着乡情的乡味

永远记忆犹新

富乐历史文化专刊|舌尖上的味蕾

“口味和口音一样,是从小养成的。‘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已深有体会。口音难改,口味亦然。我在异乡居留时,曾说‘家乡美味入梦多’,不是虚言。近年来我常回家乡,藉以解馋的机会不少。但是时移境迁,要在客店里重尝故味,实属不易。”

这是一位久居在外的老人在他写的《乡味》一文中抒发的一点感慨。

富乐历史文化专刊|舌尖上的味蕾

富乐酥肉

据说清代京城有一文人到此地云游时,富乐绅士曾给他品尝,京人吃后赞不绝口,并赋诗云:“墨客登临诗千斗,世人偏爱酥肉香”,从此成为当地一道流传至今的名菜。

富乐酥肉小有名气,得益于其考究的制作技艺,将中国民间厨房里常用的烹饪手法“炸”的技艺发挥到了极致。旺火加热使大量的食油快速升温,高热食油浸入食材,迅速脱水、膨化,达到香、酥、脆、嫩的口感,成为酥肉中的极品。其制作方法有其独特之处,猪的前腿肉是炸制酥肉的上好原材料,将猪腿肉骨、皮去掉,放在砧板上切成长条状后,再用刀在每条肉上轻轻地剁,称之为“打花刀”使佐料和油能充分渗 透到肉里面。配料也不能马虎,葱、姜洗净后,取汁液倒入主料里,再加入淀粉、土鸡蛋、蜂蜜、食盐、料酒、胡椒、八角等佐料放入搅拌均匀,一切准备就绪后,再用漏勺一勺一勺地舀到油锅里,待肉色变成枣红色即可起锅。再者,富乐酥肉的保鲜技术也是独一无二的。把做好的酥肉凝固在猪油中,哪怕一年半载后取出来,色香味全然不变。

富乐历史文化专刊|舌尖上的味蕾

富乐牛干巴

“工艺传承400余年,腌制七曲步步精”。滇东的回族擅长腌制牛干巴,其中富乐牛干巴历史悠久腌制工艺独特,味道鲜美,成了食客们喜爱的美食。腌干巴的牛肉只能用专门饲养的菜牛和加料催膘后的壮牛肉。屠宰时,要让牛血充分流净,屠宰后的牛,经剥皮去除内脏后,从腰部分为前后两截,挂上架子进行分割。切割非常讲究,要按牛的生理结构从肉的间隙处,用刀将牛肉分割,将分割好的牛肉,放在阳凉通风的地方晾一两天,将晾干的牛肉用盐4%的比例揉搓,在牛肉被揉的很软,肉的表面起毛刺时,才算达标。搓揉是腌干巴的关键环节,揉得越好,干巴越酥嫩爽口。把揉好的牛肉,放入专门的陶坛中腌20至25天。大而厚的放在最下层,小而薄的放在最上层,装完后要把坛口进行密封,不能漏气。把腌制好的干巴拿出来,上面用重物压好,一来使内部的水分压去,二来使干巴扁平整齐。经过三四天暴晒后的干巴表面稍硬,并呈现出漂亮的颜色,就可以挂入室内通风处贮存。

富乐历史文化专刊|舌尖上的味蕾

富乐血辣子

“外表红艳,内心褐黑。开胃可口,鲜香爽辣”血辣子。是一道佐餐的菜。流行于富乐。

顾名思义,“血辣子”的主要成分有两种,一是血,二是辣子。做血辣子之前,先将晒干的红尖椒在小铁锅里焙香,然后剪成半寸的段儿,放进盆里,再加入适量的炒盐,便可以耐心等待着喷涌而出的猪血来浇灌了。和大厨做菜一样,这道盐放入量的多少可是一道很深的学问。

放盐只要瞄一眼要杀猪的大小,就可知晓应该放入盐的分量了。虽说血辣子的味儿与北方的咸菜相像,以咸味为主。但血辣子在咸味之后,还紧紧跟着鲜味、辣味、辛味。这四种味道就好像是四姐妹站在山崖上合唱着民歌,“咸味”先起个头儿,一旦歌声出崖,穿越山林,便马上加入鲜味、辣味、辛味的声部里。这四个声部既相互点缀,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好像在这声部的背后有一位高超的指挥家,他在让各个声部极尽婉转悠扬之后,指挥棒猛地一收,便将所有弥漫的味道统统收敛于鲜辣之中。

用“急风暴雨”这个成语来形容血辣子的制作过程应该是十分恰当的。这边屠户才将白刀子捅进猪脖子,那边端盆的人早就等候在猪脖子下面,等候着喷涌而出的热血了。猪血这边一出来了,盆旁边站着的另一个拿着筷子的人,马上就必须开始单向搅动热气腾腾的猪血,不能变向,不能懈怠。变向了,血辣子就会叠层,味儿也会不均;懈怠了,猪血很快就会凝固,无法搅动。趁着搅动猪血的间隙,再放进一些刚捣好的蒜糜茴香,甚至加入一些新鲜的肉末油渣、肠子,这些都需要搅筷子的人迅速地将其搅入血中,而且还要靠着猪血旋转的惯性,单向疏放均匀。故此,一道血辣子基本完成后,那个掌管搅血辣子的人往往就累得抬不起胳臂了。

血辣子凝固了,辣椒段里灌满了猪血,猪血里融入了蒜味肉香。但这还远远不到开吃的时候,还要将这半成品的血辣子放入瓦罐之中,加点白酒,封上罐口,放在屋里阴凉处,留给时间去慢慢酝酿。

经过一至两个月的发酵,血辣子成熟了。此时的辣椒已经化解,它和猪血彼此紧紧拥抱在一处,实在难以分开了。每每或炒或蒸,再撒上点切碎的蒜苗,一道色彩艳丽的血辣子就可端上餐桌了。血辣子味重而辛辣,外地人初尝一口,厚重的盐味马上会让其皱起了眉头。

但不要担心,只要他继续咀嚼下去,紧跟着盐味之后,一股鲜爽的辣香便会立刻像潮水一样,铺天盖地地涌过来,将原先的盐味冲淡,再冲淡,重新漫上一层辣椒和猪血珠联璧合之后所形成的那种特有鲜香爽辣。血辣子非常下饭,吃一口,舌下立刻就会凹出坑来,让你口水四溢。一顿血辣子吃下来,你往往满头大汗,却又欲罢不能。

富乐历史文化专刊|舌尖上的味蕾

富乐粉蒸肉

“软糯甜香,滋味十足”粉蒸肉。是富乐享有较高声誉的一款特色名菜。相传是明末清初到富乐开矿、冶炼、铸造经商的湖北、湖南、江西菜及川菜中引进富乐的传统名菜之一。先把带皮五花肉切成薄厚均匀的片,以传统石磨加工的米面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富乐粉蒸肉完全按照传统工艺,一泡、二洗、三抄,去沙、去尘、去生。富乐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富乐粉蒸肉其特点:肥而不腻,酱香突出,咸甜适口,回味无穷。

富乐历史文化专刊|舌尖上的味蕾

富乐凉粉

“迤东富乐有一怪,豌豆凉粉四季卖”。富乐凉粉。富乐凉粉有老凉粉和嫩凉粉之分,以其色泽晶莹剔透,宛如白玉,入口滑腻清香而闻名。其制作工艺:选择上等豌豆洗净泡上一夜,磨成豆浆,过滤后沉淀两个小时左右,豆粉沉入桶底,把豆粉上的水,倒入锅内,烧至滚沸,再加入适量的石膏水,三至五秒钟后,有一些粉末旋浮上来,称为黄粉。再到滚沸时,把桶内的豆粉稀释后,慢慢倒入锅内,边倒边搅时需从一个方向,这样搅出来的凉粉筋骨好,最后把煮熟的凉粉倒入盆中,冷却两个钟头左右,使其凝固这样凉粉就制成了。在其,经过滤渣而制作的称嫩凉粉,未经滤渣的称老凉粉。

富乐历史文化专刊|舌尖上的味蕾

富乐丝窝糖

丝窝糖则是白糖的“改进型”和“加工型”,在白糖加热变得较软即将溶化时,把它拉成丝状,大约跟发丝差不多粗细,然后蘸上熟制纯黄豆面,把它绕成卷,再经过特殊的冷却工序加工而成。

丝窝糖这个名字似乎存在争议,在富乐,人们叫它丝窝糖,而在四川,人们却叫它窝丝糖。这让人不禁发问,到底哪里的丝窝糖更好吃呢?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只是口感上些许的差异,就能让两个人产生极大的偏好差异。作为甜到心里的富乐美食,丝窝糖当然能够吸引很多的食客前来品尝,可是每次吃丝窝糖时,一丝一丝的丝窝糖好像总是吃不完一样,让人越吃越不过瘾,越不过瘾越想吃,这样的吃法让人屡试不爽。

富乐的名吃数不胜数,像皮薄馅大甜香的豆面团、味甜又酥松的膏凝肉、油炸黄金粟翻成白玉花的米花、有着家常味道的黄粉……

那些依旧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老字号,那些岁月带不走的鲜活记忆,那些众口相颂的传奇故事。

品尝的是滋味,留存的是真情。绕不过的一个“痴”字呵!

罗平县富乐镇宣传办 供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