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作者:卿心君悦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场极其惨烈的屠杀——年羹尧血洗江夏镇。

整整七百多人,成了年羹尧的刀下魂,这其中还包括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妇孺。

对于这段剧情,我始终有个疑问: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到底是见财起意的临时决定,还是老四胤禛的授意?

直到再刷这部剧,看到年羹尧收到老四胤禛密信之后的一个细节,我才明白这场屠杀背后的真相。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百官行述

老二胤礽在经历了被废再复立的戏码之后,威信与地位大不如前。

之前文武百官对他这个太子,更多的是敬着畏着捧着,即便他做出再荒唐的事,也没有人敢置喙,毕竟他名分早定,做了整整三十多年的太子,行政性权威早已根深蒂固。

可如今不同了。

议举新太子一事,八爷党虽然落败,可这波操作却让满朝文武明白了一件事——二阿哥的太子之位,并不是不可撼动、无可替代的。既如此,又何必对这个可能再次被废的太子过于敬畏呢。

毕竟论能力,论才干,论德行,老二胤礽都不是最出色的。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在这种情况下,复立之后的老二胤礽俨然成了光杆司令般的存在——

这些微妙的变化,老二胤礽自然有所察觉。

也因此,康熙前脚带着张廷玉去南巡,他后脚就准备找个由头,罢免几个推举老八的人来立立威,同时发泄下心中的不满。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可此举却遭到了老四、老十三以及王掞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只好作罢。

随后,满腹憋屈的老二胤礽,召见了因刑部冤狱一案被免职的太子党司马尚、黄体仁二人。一见面,老二胤礽就倒起了苦水,直言自己如今是个空虚太子。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见此,黄体仁与司马尚心里却乐开了花——

领导无人可用,正好给了他们体现价值的机会,进而重新回到朝堂。本着为领导解忧的原则,顺带表现一番,黄体仁接着老二胤礽的话茬,提到了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

“他利用自己在吏部管理百官档案的机会,广布耳目,把三百多名官儿的隐事,都记录下来了。编了一本册子,叫做百官行述。”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同时还表示任伯安愿意献出百官行述。

而任伯安之所以愿意交出百官行述,除了黄体仁口中的,刑部冤狱一事被老八卖了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八爷党前途渺茫。

议举新太子一事,老八被康熙扣上了结党营私的帽子,不仅彻底无缘储君之位,整个八爷党都受到了打压。这一点,但凡关注朝局的人都能看出来。

所以任伯安才有了改换门庭、另攀高枝的心思。

在他看来,凭借百官行述的价值,足以为他博得更好的前程,找一个更大的靠山。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既然想脱离八爷党,那么太子胤礽就成了最佳选择。

倒不是任伯安看不上老四胤禛,而是当年江南筹款赈灾一事,他与老四有过接触,清楚以老四的性格,压根就不会接受他的投诚。

听说百官行述涉及三百多名官员的小辫子,老二胤礽当即两眼放光。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这无异于是场及时雨,如果能将百官行述占为己有,何愁指挥不动满朝文武,何愁受制于八爷党。

只不过,随后黄体仁转达的任伯安提出的交换条件,却让他有些作难: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在老二胤礽看来,给任伯安官复原职,还有操作的空间,可释放康熙老爹钦点的要犯刘八女,风险系数太高,整不好太子之位还得丢。

见老二胤礽犹豫不决,急于表现的黄体仁立马变身狗头军师,给老二胤礽出了一记阴招——

借掌管刑部的老十三之手除掉郑春华,将老十三拖下水,再以此为要挟,让其放了刘八女。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郑春华这个潜在的祸患,还能顺利拿到百官行述,同时也将老十三彻底变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本就动心的老二胤礽当即采纳了黄体仁的建议,随后便偷偷摸摸的去找他的十三弟。

看到这段剧情,只能说老二胤礽被淘汰实属正常。

没有驭下的手段,没有让人心服口服的德行与能力,没有必要的心计城府,更没有识人用人之明,身边围绕的都是阿谀奉承、媚上欺下之人。

在受挫之际,依旧思考如何修炼内功,只想着靠揪住下属的小辫子来发号施令,这样的太子能坐稳才怪。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将计就计

对于老二胤礽交代的除掉郑春华的任务,老十三没有当场拒绝,而是第一时间来找老四与邬思道商量对策。

为了弄清楚老二胤礽到底想干什么,在老四与邬思道的建议下,老十三来了一招瞒天过海,用一包假死药,将郑春华带出了辛者库,藏在了自己的府邸。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事实上,老十三之所以没杀郑春华,反而将其藏在了自己的府邸,原因有三个:

其一:性格使然。

老十三本性善良,为人光明磊落,自然不愿意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况且,郑春华为了护住老二胤礽,一心求死的举动让老十三十分动容,

其二:自保。

老十三虽然暂且不清楚老二胤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明白,一旦他真的杀了郑春华,就等于彻底被老二胤礽拉下水了,留郑春华一命,可以防止太子反咬一口。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其三:助老四一臂之力。

这一点尤为重要!

老二胤礽之所以被废,是因为与郑春华的丑事被康熙撞破。如果郑春华死了,那么就等于少了一个制约老二胤礽存在,所以郑春华不能死。

至于老十三没把郑春华送走,而是将其藏在了府邸,则是为了助老四夺嫡。

要知道,老十三的府里有各方势力的眼线,包括八爷党。这一点老十三心知肚明。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将郑春华藏在自己的府里,势必会被有心打探情况的八爷党眼线发现。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这样一来,一旦老八想要利用郑春华这把刀大做文章,攻击太子,那么他与老四就可以作壁上观了,毕竟太子不倒,他四哥就没有上位的可能。

退一万步讲,就算老八出于谨慎没有将事情捅破,那么留住郑春华这个太子的黑历史,难保将来不会派上用场。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安顿完郑春华,老十三便去向老二胤礽交差。而误以为老十三入套的老二,则开始了计划的第二步——要求老十三释放刘八女。

在老十三询问缘由的时候,城府不够的太子直接和盘托出了他的目的:

“不放了刘八女,任伯安怎么会交出百官行述啊。”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为了暂时稳住太子,老十三假意让步:

“二哥,这事现在不太好办,二哥,要不这么着,你再给我一天时间,我再好好考虑考虑,我觉得咱们哥儿俩,应该想个万全之策。我明儿就给您回话,您看怎么样。”

随后,便带着一肚子的怒火再次找到老四与邬思道商讨应对的办法。

这一次,老四与邬思道的建议是:将计就计,放虎归山。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而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时任四川提督的年羹尧身上。

毕竟此时老四能用的人,且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人,只有精通人情世故,在四川屡屡立功的年羹尧。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手里有兵有人对夺嫡之争的重要性。

当初江南筹款赈灾一行,老四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一方面得益于他运筹帷幄,引蛇出洞的计策。另一方面则在于年羹尧以及手下人的配合,守住了通往扬州的各个关口,这才截下了八爷党写给任伯安的信。

如果无人可用,无兵可调,那么再好的计谋都没有落地实施。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身居高位者谋全局的同时,一定要有识人用人的本事,培养建立自己的势力与关系网,这样才能让决策不打折扣的落地,进而取得博弈的胜利。

在用人这方面,老八与老二胤礽远不及老四。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血洗江夏镇的真相

为了给年羹尧捉拿刘八女一个合理的说辞,老四一面安排吏部通知年羹尧进京述职,一面让老十三以刑部的名义给年羹尧下发捉拿钦犯的手谕。

只不过老四万万没想到,年羹尧的确完成了任务,可代价却杀了整整七百多人,整个江夏镇没留下一个活口。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那么问题来了,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到底是见财起意的临时决定,还是老四暗中授意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看过很多说法。

一、有人认为年羹尧知道老四曾在江夏镇受辱,所以才敢血洗江夏镇讨好老四,顺便达到敛财的目的。

对此,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

当初老四在江夏镇受辱一事,只有两个近卫以及老十三、李卫、高福知道。离开江夏镇的时候,老四曾特意言明,此事谁也不许再提。

从这个角度来说,年羹尧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件事。毕竟在场的那些人,吃饱了撑得才会背着老四嚼舌头,还是这种有损老四光辉形象的事。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二、有人认为年羹尧是见财起意,为了封锁消息才不留活口。

可问题是,无论年羹尧是否灭口,他取财的事都瞒不住。

江夏镇富可敌国,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如今年羹尧以谋反的罪名血洗了江夏镇,这也是摆在台面上的事,也就是说,江夏镇的财富到了谁的兜里明眼人都能想到。

所以,说年羹尧为了瞒住敛财的事才屠杀整个镇,显然说不通。

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细节,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存在年羹尧见任伯安与刘八女一出手就是几万两,所以才见财起意,杀人灭口的说法。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排除了这两个可能,我们再分析下老四授意的可能性。

正常来说,以老四谨慎的性格,是绝对不会明示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这种自留把柄的蠢事,老四绝不会干。

既然不能明示,那老四会不会暗示年羹尧呢?

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有,但如何暗示却是个问题。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年羹尧去江夏镇之前,一定收到过老四的密信,否则他又怎么知道百官行述的事呢。可有密信,不意味着老四在信中会提到“灭了江夏镇”等字眼,还是那句话,这是赤裸裸证据和把柄。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老四授意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说法也不成立。

不是见财起意,又不是老四授意,那么年羹尧为何要血洗江夏镇呢?

答案就在剧中的一个细节里——

年羹尧接到老四的任务之后,是这样吩咐岳钟琪的:

“关键是人带少了不管用,人带多了又会走漏风声,我想叫你带上五百个弟兄,全都改穿便衣,分头行动。”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注意这段话里的一个关键数字:五百个弟兄。

按理说,如果年羹尧是奉命捉拿钦犯,压根不会要如此兴师动众的带上五百人,毕竟有老十三的手谕在,拿人是名正言顺的事。

就算任伯安与刘八女所在的江夏镇有家丁戒备守城,为了避免出差错,想多带些人,也不至于出动五百人吧,除非年羹尧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屠城去的。

那么年羹尧为何要屠城呢?

原因可能有三个:

其一,表忠心。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很简单——

此时正值八爷党失败,太子复立的之后。八爷党除了老十四,老八、老九与老十都没有得到康熙的重用。反观老四这一派,地位稳固,风头正盛,老四管着吏部,兼任领侍卫内大臣,老十三兼管刑部,老四的儿子弘历还被康熙接到宫里亲自抚养。

而年羹尧在出任四川提督之前,曾做过一件事,就是去八爷府给老八磕头,感谢老八的举荐之恩。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这件事,老四虽没有追究,可心里势必会不悦,对此年羹尧心知肚明。

在这种情况下,老四让年羹尧去八爷党的门人任伯安所在的江夏镇执行任务,年羹尧为了向老四表忠心,为了拿出与八爷党划清界限的态度,自然不能对江夏镇手下留情,否则只会引来老四的猜忌,认为他依旧有改换门庭的心思,这不利于他后续升职加薪。

毕竟,如今的老四可比老八更有前途。

也就是说,在年羹尧看来,江夏镇一行是任务,亦是老四对他的试探,而拿到老四要的东西,同时血洗江夏镇,就是他给老四的答卷。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其二,揣摩了老四的心思。

老四交代的最主要任务是拿到百官行述。而以年羹尧对老四的揣摩与了解,他清楚老四绝不希望其他人知道这件事。

那么如何才能彻底封锁住这个消息?

在年羹尧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留活口,除了当事人任伯安、刘八女之外,所有见过他的人都不能活着,毕竟只有死人才不会说话。

而为了让屠城名正言顺一些,年羹尧特意等到江夏镇的驻防阮千总到达现场之后才动手,以任伯安、刘八女勾结阮千总抗拒朝廷、聚众谋反为名屠城,并烧了整个江夏镇。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这样一来,就算事后朝廷派人去调查,也是死无对证,而百官行述的事也就不会暴露了。就算八爷党怀疑,没有证据也是无济于事。

也就是说,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帮老四捂住百官行述消息与去向。

唯一的意外是,百官行述没在江夏镇,年羹尧只拿到了那张当票,这才有了后续老四不得已,火烧百官行述的剧情。

而从事后老四的反应来看,老四并没有过多的苛责年羹尧,只是象征性的训斥了几句,所谓的训斥,更多的也是做给老十三看的。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这说明年羹尧血洗江夏镇,老四心里是认同的。

或者换句话说,老四虽没有直接授意年羹尧大开杀戒,但把这个任务交给杀伐果断的年羹尧,就等于默许暗示其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毕竟,任务的难度摆在那,想要不走漏风声,不暴露百官行述,灭口是唯一的选择。

其三,敛财。

基于前两个原因,敛财不过是顺带手的事,是办差之余的福利项目。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综上所述,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不是见财起意,而是早有预谋。至于老四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虽不是直接授意者,但也是主要的背后推手。

结语

九子夺嫡之下的权力斗争,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也更残忍。大人物在上层博弈,小人物的命却要以牺牲品的方式存在,就像江夏镇那些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妇孺,他们何辜?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见财起意,还是老四授意?一个细节揭开真相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