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位您我可能都熟悉却也可能生疏的国家一级演员——牛犇先生。
演艺事业七十余载,塑造过无数精彩角色,却在高龄时居住养老院度过晚年,这看似有些"不公"的遭遇,背后暗藏着怎样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拭目相看。
对于牛犇这个名字,很多80后90后都并不陌生。从经典影视剧《牧马人》中豪爽英武的土匪头子,到《曾小贤》里那个亲和有趣的独臂大叔,这些角色无不存在于我们的集体记忆。
但你知道吗?牛犇先生从小就是个可怜的孩子。7岁那年,他的父亲染上白喉病离世,母亲则因难产大出血而殒命。就这样,一个年纪尚小的孩子便失去了父母双全。
悲惨的遭遇并没有击垮牛犇,反而让他变得더加顽强。小时候他常跟着哥哥进电影场园,讨些剩饭果腹度日。一次机缘巧合,导演发现了他,便给了他第一个表演机会。尽管开场狭窄惊慌失措,但一个耳光却唤醒了他内心戏如人生的热情,从而踏上了表演之路。
从那之后,无论三九寒冬,还是酷暑盛夏,牛犇先生都全身心投入到每一个角色中。为了一场戏,他甚至曾光脚站在零下十几度的雪地里长达数小时;为了再现真实效果,他也曾从驴背上摔下,导致两根肋骨断裂。有一次,他在满是冰冷水坑里泡了整整三天!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是,这一切的背后,却是他对表演事业无比虔诚的热爱。多年来,他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戏革人生"的境界,才有了如今百老所视的成就。
除了在荧屏上活色生香的精彩演绎,牛犇先生的人生还有另一段让人动容的佳话。原来他和夫人王惠玲一家,过着相当节俭的生活,省吃俭用仅为能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在长达60多年的婚姻生活里,他总把妻子的花草树木看作最重要的家人,视为生活的全部。可惜妻子离世时,牛先生正在翻新新房,妻子最终也未能看到新家的模样。
失去挚爱,痛失良师,是何等的打击!为了避免老人家太过追思,两个儿子便把他接到了养老院暂住,以求渡过最难熬的阶段。此后多年,牛先生将大量的演艺事业收入投入公益,资助数百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并捐资兴建了多所养老院,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
2023年,年过九旬的牛犇先生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这份来之不易的殊荣,正是对他一生无私奉献的最好嘉许。主持人由衷赞叹,牛老用一生诠释了"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坚守远超出银幕边界"的境界。
细细思量,牛犇先生身上所体现的,不啻正是中华民族所渴求的传统美德—— 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
身为普通观众,我们永远也难以感同身受,无法完全理解他为事业为理想而孜孜矻矻的心路历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个物质丰润的时代,像牛犇先生这样能够把事业看得比个人得失更加重要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正因如此,他们更加显得可贵可敬,成为一代人的人生偶像和楷模。
期盼牛老先生安康长寿,也祝愿广大艺术工作者都能有这份矢志不渝的工作热情和家国情怀,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人民、为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