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财经风云:央行非市场化手段调控人民币汇率,策略选择与后果分析

作者:80后看世界

近期,大陆央行在人民币汇率调控上采取了非市场化的行政手段,此举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为何央行会选择在市场化手段无法有效调控之际,转向非市场化的行政干预?这背后又反映了哪些深层次的财经风云?

财经风云:央行非市场化手段调控人民币汇率,策略选择与后果分析

一、背景分析

从2023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在岸交易量也可以看出,每日交易量已经从400亿美元腰斩到了200亿美元左右。非市场化的手段,反而说明市场本身的力量太强大,即使是一国央行,也无法对抗,只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不讲规则,超限战。

这个行动本身,就证伪了央行外储高达3万亿美元,美元流动性充裕的叙事。相当于《三国演义》中长坂坡,张飞拆了长坂桥,反而暴露了实力。3万亿外储,大约三分之一,一万亿美元是一带一路贷款债权,短时间根本没有流动性;剩下1.4万亿美元资产,其中股票和私募股权投资等,流动性不佳不能随时变现;流动性最好的只有8000多亿美元美债,但是长期美债占比99.5%以上,已经发生了严重浮亏,卖出就坐实亏损,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

财经风云:央行非市场化手段调控人民币汇率,策略选择与后果分析

二、原因分析

1. 市场力量强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即使是一国央行也难以完全对抗市场的力量。因此,央行选择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控市场,以期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2. 外汇储备结构问题:尽管央行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但其中三分之一为一带一路贷款债权,流动性较差;剩余资产中股票和私募股权投资等流动性也不佳。因此,央行实际可动用的美元流动性相对有限。

3. 长期美债浮亏:央行持有的大量长期美债已发生严重浮亏,卖出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这也是央行不愿轻易动用外汇储备的原因之一。

三、影响分析

1. 交易量下降:自央行采取非市场化手段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在岸交易量已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正常的换汇进口活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2. 市场信心动摇:央行采用非市场化手段干预市场,可能引发市场对央行调控能力的质疑,进而影响市场信心。

3. 国际形象受损:采用非市场化手段干预汇率,可能损害大陆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形象,不利于大陆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后果分析

1. 汇率波动加剧:若央行长期依赖非市场化手段干预汇率,可能导致汇率波动加剧,增加市场不确定性。

2. 外汇储备减少:频繁干预市场将加速外汇储备的消耗,进一步加剧外汇储备流动性问题。

3. 经济增长受阻:汇率不稳定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大陆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财经风云:央行非市场化手段调控人民币汇率,策略选择与后果分析

综上所述,央行采用非市场化手段调控人民币汇率是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和金融稳定的考量。然而,这种手段虽然短期内可以稳定汇率,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更为合理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当前的汇率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财经风云中保持稳健的步伐,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