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作者:艺术栗子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人物

2024年3月16日,“轮廓——李戬个展”在位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hiart space 深圳空间开幕,张桂森担任策展人。个展“轮廓”指向作品中关注的“形”与“象”,展出动物、人物肖像、身体三个方向/题材的作品。

在李戬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肖像”。有些比较接近常规的肖像画,比如歌唱家、小孩;也有些不那么常规,例如蛇、仙鹤、马和猿。肖像写真一类,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算不上大的门类,西方倒是渊远流长:早在古罗马的庞贝城,出土的壁画上就绘有屋主人的肖像。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女歌唱家》

纸本设色 92×60cm 2023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小孩》

纸本设色 45×46cm 2022

李戬的肖像画,远看的时候是由一些几何化的线条和图形构成,显得非常形式化。但是细看之下就会发现,学院派出身的他,非常擅长处理面部的细节:中国画的训练让他可以抓住几个要害,捕捉到人物/动物整体鲜活的生命状态。从《女孩的头像a》的局部可以看出,除了人物五官敏感的线条,还有那些似有似无的结构线,以及非常微妙的起伏变化,可以让人慢慢感受到个性和生命。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女孩的头像a》

纸本设色 76×61cm 2022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女孩的头像a》局部

这些肖像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特定的人,那么创作它们的目的和动力何在?事实上,借助肖像画,艺术家真正要表现的是造型和美学。如果用一个更加本土化的表述,就是“造像”。“造像”是指利用造型媒介,塑造对象的形体。这个词汇,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曹植在《宝刀赋》中有“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像”之句。

中国古代艺术留下了大量造像思想和审美品位,如秦时写实整饬、汉时天然活泼、唐时饱满华贵、宋时严谨朴素等。以线立骨,线条是中国造型艺术中贯穿始终的线索。李戬用线条作为基本元素,展开了与古代造像对话的旅程。比如画中女孩的脸部,难道这一水平方向拉长的造像,不会让我们联想到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或者黄金面具吗?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星夜》

纸本设色 90×71cm 2023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星夜》局部

《星夜》让我们看到李戬处理线条的一种方式:在染成灰色的纸上,把需要露白的部分洗掉,这样,在白描线条的周围形成了一圈晕染的效果,增加了线条的立体感。所以,当我们把画面拉近,会发现尽管有许多微妙的层次,仍可看到一种涩涩的颗粒感和斑驳的肌理,而非完全的平滑。这种处理更能体现出古拙的趣味,增加线条的质感。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波浪头发的女孩(红色)》

纸本设色 73×61cm 2023

《波浪头发的女孩》是李戬处理轮廓线的另一种典型方式:将轮廓线隐入色块当中,但是色块仍会将我们的视线引向形状和边缘。为了达到这种眩晕的效果,艺术家不惜耗时耗力地重复工作:在熟宣上用湿染的方式产生“毛”边,如此反复二三十次,最终呈现出带有厚度的色层。这样,边缘线看起来朦胧、厚重又不乏变化。

“描”与“染”,就像太极图的阴阳,这两个不同的程序,在李戬这里成为同一种动作,目的是同一个美学对象:线条。诚然,这两种表现方法自新工笔画发端时就已经出现在画家的工具箱里。但是,李戬无疑将这两种表现线条的手法独立出来,形成了线的美学,让这一线型的表达,重新回到当下的美学系统之中。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搏斗2》

纸本设色 165×115cm 2023-2024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武梁祠前石室第十一石左面

为了能够与古代的造像形成对话,李戬的工作并不止于体现线条的质感。比如《搏斗2》中,两只猿猴环抱的动态,与其说是在搏斗,不如说更像在嬉戏、舞蹈,只是两只猿脸上圆睁的双眼,那副认真又略显委屈的神情,透露出一丝紧张感来。它们饱满的身体、舒张的动作,看起来颇有武梁祠中“荆轲刺秦”的遗风。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早期画家们纷纷模仿浮雕以获得立体效果。在李戬的作品中,也有着对早期雕塑的(形式化)模仿。武梁祠中的画像,是石头上的减地阴刻浮雕,在李戬的作品中,他利用渲染的层次和留白的线条,再现了浮雕的立体感。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搏斗4》

纸本设色 165×115cm 2023-2024

表面看起来轻松的形象中,体现出金石造像的坚实与厚重。这种对造像和雕塑性的兴趣,在李戬的创作中产生着持续性的影响。与4年前的作品相比,他的绘画显得更加纯粹了,背景和叙事都变得更加简单,纪念碑的感受也更强烈了。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关于手的练习1》

纸本设色 ∅50cm 2022

李戬对于造像的兴趣,从《关于手的练习》中可见一斑。佛教造像是中国造像史上传承时间最长,法度最为严苛的图像系统之一,其庞杂的系统产生出诸多分支。“手印”即分支中一种专门的图像,指两手摆成特定的姿势,用来象征特定的教义或理念,或在参与宗教仪式时发生某种形而上的作用。

李戬画中的这个手势在今天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用来表示挑衅和不满。艺术家将这个手势作为“手印”造像来处理,扰乱了正常图像系统的分类和感知,将我们置于符号的紊乱之中。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箴言2》

纸本设色 125×107cm 2023

实际上,在东西方绘画之中,都有这种针对符号编码故意混淆的行为。如清代的陈洪绶,他在自己的绘画中混淆了文人艺术与商业艺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严肃艺术与玩笑之间的界限,以此创造出暧昧不明的新风格。此种策略也常常出现在李戬的作品中,不过图像的来源更为广泛。能指、所指和造像风格在不同的时代、地域间频繁闪回,造成了他的视觉世界的多样化呈现。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李戬《蛇的肖像》

纸本设色 65×86cm 2023

最后,在李戬的线型表达中,有一种“迁想妙得”的灵动。它不仅仅是“气韵生动”的“道”,更展示出保罗·克利的名句——带着一根线条去散步——那种灵魂上的自由。在线条构成的优美、广大的世界中,潜藏着精微的情感。那是一个狡黠的小策略:需要你凑近画面去观看和体会,在眉眼中、在口鼻处充满了细微的个人情感。

李戬 肖像与造像|艺术栗子

文字|雷鸣

图片|hiart space 深圳空间、李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