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作者:上海崇明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4月4日,

解放日报头版刊发了题为

《“积分”小设计撬动社区大治理》的文章,

讲述了崇明新海镇运用小资源、小技巧,

撬动社区大文明、大治理的故事。

4月2日解放日报的二版,

也刊发了一篇有关崇明社区治理的文章,

名为《“第二书记”让央企员工融入社区治理》,

讲述长兴岛上的央企职工,

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大作用。

两篇文章分别报道了崇明两个乡镇

在社区治理中的新探索、新举措,

以及取得的新成果。

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积分”小设计撬动社区大治理

6元——因为这点“微不足道”的小钱,家住崇明区新海镇白港新村的陈阿姨真正下定决心,不再私拉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3月的一天,我‘飞线充电’被镇上的积分管理考评员发现,扣掉了1个积分,到4月,我就要少领6元积分奖励。钱确实不多,但周围邻居都是满分,只有我被扣了1分,真的很难为情!”

“飞线充电”、乱倒垃圾、在小区绿化带里种菜……以往社区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因为一个小巧的制度设计,在崇明区新海镇已得到有效整治。记者了解到,新海镇探索实施了“文明居住(经营)积分管理行动”,符合条件者自愿参与接受考评,积分奖励按月结算。目前,全镇已有2455户居民、92户商户参与,镇域中心集建区参与率近九成。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新海镇电动自行车管理

新海镇位于崇明本岛西北端,所辖范围包括原跃进、新海、红星、长征四个市属国有农场,曾是近10万上海知青挥洒青春的地方。“这里地处偏僻、辖区广大、居住点分散,加上小区设施逐渐老化、外来人员日益增多,基层治理、城市管理难点很多。”新海镇党委书记茅振华告诉记者。

人员结构复杂的地方,更易发生“公地悲剧”。新海镇创建办常务副主任曹伟栋告诉记者,以往新海镇“乱堆乱放、乱种乱养、乱晒乱扔”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甚至还会有人见楼栋内有房屋长期空关,便私自破门而入,养鸡养鸭甚至养羊。“提高社区治理、城市管理水平,群众愿望迫切,也是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

如何破局?大整治、大巡查、大处罚,显然不适用于新海镇。2008年建镇后,新海镇与驻地企业形成了隶属不同的二元主体,用力过猛的整治,易产生反效果。另外,新海镇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很难支持长期大投入的治理、管理举措。

“基层社区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经常面临‘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和考量。”曹伟栋说。基于区域实际,新海镇尝试用小资源、小技巧撬动大文明、大治理,“文明居住(经营)积分管理行动”应运而生。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居民申请加入“文明居住(经营)积分管理行动”

这套机制的核心,是给参与其中的住户、商户发放资金奖励。自愿参与者,每月有10个基准分,居民的“1分”相当于6元,商户的“1分”相当于10元,即居民和商户分别可获每月60元和100元奖励。违章搭建、楼道堆物、“飞线充电”等30多项内容被列入考评范围,如参与者有相关行为,首次发现扣1分、此后每次扣分翻倍,直至扣光。

此外,新海镇还选拔了30位党小组长、楼组长作为考评员,采用上门检查、突击抽查、暗访等形式,每月不定期开展考评。如参与者连续三个月积分为0分,则自动退出积分管理行动。相关得分情况还会在各小区显著位置、相关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公布,积分情况全程透明公开。年度积分排名靠前者,在各项评优评先中将被优先考虑。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上门宣传“文明居住(经营)积分管理行动”

“这套机制‘性价比’很高。”新海镇党委委员黄瑞华告诉记者,一来,镇域内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对积分排名等更加敏感;二来,每户每月60元、100元的奖励金,相比其他整治措施的花销来说,更为“实惠”。“仅以‘飞线充电’为例,去年全年共考评发现62户次存在此行为,根据镇平安办的记录,这个数字远比前几年要小,且去年全年未发现一个月内‘飞线充电’3次及以上者。”

实施“文明居住(经营)积分管理行动”后,新海镇各社区的变化显而易见。

成立于1999年的跃进居民区管辖面积达21平方公里,由4个售后公房小区、6个散户点组成,住户仅有705户,其中老年人口约占36%,大量房屋处于空关状态或长期无人居住。“以往,私占空关房屋是个棘手问题,自从有了‘文明积分’后,此类现象大幅减少,不少不住在这里的居民还放心地把房门钥匙交给我们管理,以便在漏水断电、台风来袭时第一时间处置。”跃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彩珍告诉记者。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居委会统一管理的住户房门钥匙

“小小的‘文明积分’,激发了居民和商户的荣誉感,大家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居民、商户在利益及观念上的隔阂也被大幅消弭。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加入这一管理行动中来。”茅振华说。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第二书记”让央企员工

融入社区治理

漫步在崇明区长兴镇长兴家园、鹭岛华庭等小区,可见公共绿地中有一些造型别致的木质微型“小房子”。“小房子”为灰色,如手提箱般大,里面配有垃圾袋、卫生纸等物品,附近还有一个盒子。

“这是‘狗狗便便屋’,方便居民遛狗时随时用卫生纸、垃圾袋清理犬只粪便,然后放进‘便便盒’中,保洁人员会定期清理。这样既给遛狗居民带来便利,也让小区更干净整洁。”长兴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韩颖萍说。

设“狗狗便便屋”,并非韩颖萍一人的主意,还有来自上海中远海运重工职工的集体智慧。韩颖萍告诉记者,小区内住户“二元结构”明显,除了本地居民,还有大量来自中远海运等央企的职工。以前,两拨人交流不多,一旦社区治理出现问题,更易加深隔阂。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央企职工们在社区里建造“狗狗便便屋”

“比如不文明养犬行为,小区绿地内若出现犬只粪便,本地居民易认为是租住在此的海工企业职工所为,而企业职工又容易在心里抱怨小区环境。经与社区‘第二书记’——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团委书记、肖承华沟通后,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安装‘狗狗便便屋’并分头在本地居民和央企职工中开展宣传,效果良好,不文明养犬行为大幅减少。”

目前,长兴家园社区一共有四个“第二书记”,除了来自中远海运的肖承华,还有江南造船的罗琪、沪东中华的洪绪斌和振华重工的梁永壮——长兴岛上的四个央企,都在长兴家园社区设立了“第二书记”。这一机制,是长兴镇和镇域内央企共同探索的社会治理新举措,旨在加深企业职工和本地居民之间的联系,让央企职工在长兴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第二书记”们参与社区治理

崇明区长兴镇,人口结构非常特殊。全镇约有12万人,其中来自江南造船、中远海运、振华重工、沪东中华四个央企的职工占比近四分之三,全镇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需求多元化,社区治理难度不小。

以该镇最大动迁安置社区——长兴家园为例,社区总居住人数有5500多人,其中央企职工及家属就有3200多人,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以往,不少本地居民觉得这些身穿制服、作息规律、早出晚归的央企职工‘神龙见首不见尾’,只知道他们是‘造船的’,但交流不多、了解不深,觉得这些职工是‘神秘人’;不少企业职工也反映,和社区有点格格不入,感觉无法融入。”韩颖萍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社区“新鲜血液”的“第二书记”被正式派驻到长兴镇各社区。“第二书记”不占用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职数,不领取村居干部报酬,没有任职时间限制与职位数限制,同一个村居可由不同央企的党员担任“第二书记”。长兴镇还建立述职评议制度,把“第二书记”纳入村居干部述职评议考核范畴,每年对“第二书记”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给派出单位,派出单位可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奖评优、职务晋升等的参考。

现在,在长兴镇的社区治理中,央企职工的身影随处可见,神秘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解放日报头版、二版分别关注!讲了崇明什么事?

成为“第二书记”后,一直住在公司宿舍的肖承华下班后隔三岔五就往长兴家园跑,如今他已统计了租住在长兴家园的近200名中远海运重工职工名单。“有了这份名单,开展社区治理工作更加方便。”

不少社区治理难题,“第二书记”的管理比“第一书记”效率更高。江南造船公司的职工廖元春是长兴镇临江景苑社区的“第二书记”,不久前,他了解到小区某单元楼内5楼和6楼的住户因为噪音问题产生矛盾。他立即上门调解,结果发现6楼的住户是自己的同事。尽管两人不熟悉,但这层同事关系也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缓解了不少,最终经耐心劝说,矛盾被成功化解。

韩颖萍告诉记者,“第二书记”往往是在企业中从事党群工作的人员,在文明城市建设、垃圾分类管理等方面有长处。“另外,企业内部对‘第二书记’和租住在社区的职工建立了通报批评等约束机制,这对我们的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以前我们常说,本地居民和企业职工,在社区治理方面是‘自家孩子自家抱’,现在说得更多的则是‘我们能不能一起来’。”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