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阳一生,不弱于人—王重阳巅峰光环下的无尽叹息

作者:远上寒山论道

本文约3300字。

在拙作《不登场的主人公—金庸小说世界中的秘密》里探讨过,金庸小说中“不登场的主人公”们个个光彩夺目,书中寥寥的笔墨,就勾勒出他们传奇的一生,让人凭空遥想,光芒万丈,风采远远胜过书中的主人公。

今天探讨的王重阳,就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一位。

注:本文以金庸先生经典版为准。

一、《射雕英雄传》光芒巅峰的“中神通”

在《射雕英雄传》中,“乾坤五绝”中的王重阳,在书中一开场就去世了,让武林中陷入了无第一高手的混乱。这当然是作者有意要创建一种无序环境。不过,王重阳的形象并没有因为笔墨不足而苍白。

反而,在书中,只有一鳞半爪传说的王重阳就是遥不可及的神。

1.1 天下第一高手

他是当世天下第一高手。

第一次“华山论剑”中,王重阳七日七夜“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立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夺得了天下第一高手的称号,号称“中神通”。

不光如此,用周伯通的话来说:“你师父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顶儿尖儿,我虽会得一些全真派的内家功夫,想来还不是他的敌手。只是外家功夫练到像他那样,只怕已到了尽头,而全真派的武功却无止境,像我那样,只可说是初窥门径而已。当年我师哥赢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尊号,决不是碰运气碰上的,若他今日尚在,加上这十多年的进境,再与东邪、西毒他们比武,决不须再比七日七夜,我瞧半日之间,就能将他们折服了。”

可见,“乾坤五绝”看似齐名,但是王重阳的武学境界远远超出其他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而且他的境界无穷无尽,正如《秋水》中的长江大河一样连绵不绝,又像华山绝顶那样巍峨万丈,是普通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境界,也是“四绝”终生无法企及的境界。

1.2 “全真教”开创者

他首创赫赫有名的“全真教”。

五十六岁的王重阳开创“全真教”,改变了当时道教昏厥不振的局面,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全真教”很快就鼎盛一时,与“正一道”并为道教两大派别。

王重阳的传教足迹遍及陕西、山东、河南地区。其门下弟子甚众,当中最著名的七位是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后世尊称为“北七真”。

在《射雕英雄传》中,因为王重阳是天下第一高手,所以他的“全真教”也就成了天下玄门正宗,武学正宗。

1.3 心怀天下的人生境界

王重阳不光武学境界独步天下,他的人生境界也是其他人难忘项背。

王重阳“华山论剑”夺取《九阴真经》,他的目的和其他人不同,并不是想独占《九阴真经》里的绝学,而是为了停息天下的纷争。

而且,为了克制西毒欧阳锋,王重阳也是费劲了脑筋,先是远赴万里之外,去大理跟南帝学习“一阳指”(为了学习“一阳指”,用“先天功”交换),然后故布疑阵,装死诱骗欧阳锋,用“一阳指”破了欧阳锋的“蛤蟆功”,使之十几年来不敢再赴中原,而他自己也终于油尽灯枯,离开了人世。

他这份心怀天下的境界,那是“四绝”无法企及的。

就是鳞爪的传说,在《射雕》中,王重阳就是天神一般的存在,几乎是武林中所有人心中的神,是道教中的祖师爷和一代宗师。别说全真教,就连桀骜不驯的东邪和北丐等人,也都钦佩不已。

重阳一生,不弱于人—王重阳巅峰光环下的无尽叹息

图1 “中神通”王重阳

二、《神雕侠侣》中有血有肉的“王重阳”

《神雕侠侣》把所有的神都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包括书中第一传奇人物王重阳。

在《神雕》中,王重阳的形象进一步细化,让人大吃一惊。

2.1 从抗金领袖到道士

原来,这位武林第一高手同时还是胸怀天下的抗金英雄。年轻时候的王重阳组织义师,反抗金兵,这番宏图大业,远非武林中人可以相比。只是在朝政昏暗壮志难酬的情况下,才退归江湖,做了道士,后来隐退到“活死人墓”。

这位天下武功第一高手,不仅只是埋头武林,而是轰轰烈烈,保家卫国,做下了一番大事业。再看其他那些武林中人,多则随手做做善事,杀富济贫,少则明哲保身。

大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修练成天下第一,扬名立万。哪里还顾得上国仇家恨,只知道明争暗抢,去争夺《九阴真经》。

看到这里,不禁对这位天下第一高手更是敬佩。以前只存在传说中,那个缥缈不可及的神,现在慢慢拉进了距离,开始变得有血有肉。

2.2 争强好胜的凄惨爱情

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和林朝英的爱情。

林朝英不仅是江湖第一美女,武功才学更是样样不属输于王重阳。两人本来两情相悦,就是因为两人互不相让,最后竟然有缘无分,酿成了一个在终南山归隐,一个在活死人墓终老一生,咫尺天涯,永不相见的惨剧。

造成如此惨剧,其中间的原因,多半是在王重阳。

关于王重阳和林朝英的爱情,《神雕侠侣》中有一段长长的描述:“王重阳与林朝英均是武学奇才,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二人之间,既无或男或女的第三者引起情海波澜,亦无亲友师弟间的仇怨纠葛。

王重阳先前尚因专心起义抗金大事,无暇顾及儿女私情,但义师毁败、枯居古墓,林朝英前来相慰,柔情高义,感人实深,其时已无好事不谐之理,却仍是落得情天长恨,一个出家做了黄冠,一个在石墓中郁郁以终。此中原由,丘处机等弟子固然不知,甚而王林两人自己亦是难以解说,惟有归之于‘无缘’二字而已。却不知无缘系‘果’而非‘因’,二人武功既高,自负益甚,每当情苗渐茁,谈论武学时的争竞便随伴而生,始终互不相下,两人一直至死,争竞之心始终不消。

林朝英创出了克制全真武功的玉女心经,而王重阳不甘服输,又将九阴真经刻在墓中。只是他自思玉女心经为林朝英自创,自己却依傍前人的遗书,相较之下,实逊一筹,此后深自谦抑,常常告诫弟子以容让自克、虚怀养晦之道。”

这段长长的描述中,金庸给出了这段凄惨爱情的答案。那就是“两人一直至死,争竞之心始终不消”,如此的理由,竟然让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最终“情天长恨”。怎么能不让人对天长叹?

2.3 重阳一生,不弱于人

而这位大宗师的细笔描述还不止于此。

杨过在活死人墓后来发现的,王重阳刻在墓室中,用来克制“玉女剑法”的《九阴真经》。而且还题道“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于人”。

《神雕侠侣》中描述道:“当年王重阳得知林朝英在活死人墓中逝世,想起她一生对自己情痴,这番恩情实是非同小可,此时人鬼殊途,心中伤痛实难自已,于是悄悄从密道进墓,避开她的丫鬟弟子,对这位江湖旧侣的遗容熟视良久,抑住声息痛哭了一场,这才巡视自己昔时所建的这座石墓,见到了林朝英所绘自己背立的画像,又见到两间石室顶上她的遗刻。但见玉女心经中所述武功精微奥妙,每一招都是全真武功的克星,不由得脸如死灰,当即退了出来。

他独入深山,结了一间茅庐,一连三年足不出山,精研这玉女心经的破法,虽然小处也有成就,但始终组不成一套包蕴内外、融会贯串的武学。心灰之下,对林朝英的聪明才智更是佩服,甘拜下风,不再钻研。十余年后华山论剑,夺得武学奇书九阴真经。他决意不练经中功夫,但为好奇心所驱使,禁不住翻阅一遍。

他武功当时已是天下第一,九阴真经中所载的诸般秘奥精义,一经过目,思索上十余日,即已全盘豁然领悟,当下仰天长笑,回到活死人墓,在全墓最隐秘的地下石室顶上刻下九阴真经的要旨,并一一指出破除玉女心经之法。

他看了古墓的情景,料想那几具空棺将来是林朝英的弟子所用。她们多半是临终时自行入棺等死,其时自当能得知全真派祖师一生不输于人。于是在那具本来留作己用的空棺盖底写下了十六字,好教林朝英后人于临终之际,得知全真教创教祖师的武学,实非玉女心经所能克制。

这只是他一念好胜,却非有意要将九阴真经泄漏于世,料想待得林朝英的弟子见到九阴真经之时,也已奄奄一息,只能将这秘密带入地下了。”

这一段描写,可谓是对王重阳最工笔的描写,也是书中最重要的描写。这一段中,王重阳的儿女情感和争强好胜的普通人的心性表露无遗。这个时候的王重阳,已经完全褪去了神圣的光环,变成了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当我们把《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书同时比对。

这位天下第一高手,青年时凌云壮志,好胜争强,导致爱情失意,孤独一生,当道士后,还不忘维护江湖和平,看似不计胜败,却又不甘认输的凡人英雄跃然纸上。

《射雕》中是远处的大轮廓,《神雕》中是近处的工笔。

寥寥数笔,几个片段,虽不登场,却饱满感人,光彩夺目。几胜过浓墨重彩的郭靖和杨过两人。

望空兴叹,前辈英姿无穷想象,也许,留白才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重阳一生,不弱于人—王重阳巅峰光环下的无尽叹息

图2 林朝英

重阳一生,不弱于人—王重阳巅峰光环下的无尽叹息

图3 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