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识别贪欲,是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连载632)

作者:高山立而深海行
识别贪欲,是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连载632)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 是贤于贵生。

识别贪欲,是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连载632)

《道德经》第75章 暨连接月 ^11

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层,有整体思维是守护生命的关键。

七、识别贪欲是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

原文:“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轻死”指不惧怕死亡。

这句话表示,百姓之所以看淡生死,是因为统治阶级贪婪索取,对下面压榨过甚,逼得百姓走投无路,除了等死,就剩拼命了。到这个地步,意味着秩序彻底失衡,天下已经大乱,这就是“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的意思。

识别贪欲,是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连载632)

怕死是天性,求生是本能,什么打击能让人对生死彻底麻木呢?

只能是求生不能,所以生不如死。

百姓为什么生不如死?根源就在“上求生之厚”中。

所谓“厚”指过度,“求生之厚”指索要的生存资粮远超所需,意思就是贪婪索取,厚爱自己;同时吝啬把持,苛刻他人。

但纵有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任凭广厦千间,夜眠仅需三尺。那些多出来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得费尽心机去保护,生怕被人盗取,反而搞得自己惶惶不可终日。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因自己的“求生之厚”,搞得天下“民之轻死”呢?因为,心被贪欲搅乱了。

识别贪欲,是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连载632)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可欲、不知足和欲得是贪欲的三个等级:

第一“罪莫大于可欲”:这是过失的源头。

过失为“罪”,贪求为“欲”。

心里起了贪欲,若不加清理,就会落到行动上,这是行差踏错的源头。

识别贪欲,是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连载632)

第二“祸莫大于不知足”:这是痛苦的源头。

《说文》中对“祸”的解释是:“祸,害也,神不福。”

因为求取不已,已经到了危害他人的程度,所以连神都不降福了,也就是说从福报的角度上已经入不敷出了,这时的贪婪已经达到了祸人也祸己的程度。

识别贪欲,是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连载632)

第三“咎莫大于欲得”:这是犯罪的源头。

灾殃为“咎”;“欲得”是指已经得到了,但得而复求,求而再得,欲壑难填,已经成瘾——“瘾”就是隐藏在心中的病,心若病了,人生必败乱,灾殃必降临。

识别贪欲,是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连载632)

人心无形,确实最难调服。

但可欲、不知足和欲得,是危害程度越来越大的三种贪心病,这三大心病必须治。

因为,心是生命的君主,万法皆由心生,放任则狂,收敛则静。

如果对贪欲不加防治,人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走向绝路,家国天下就会在无声无息中走向死地。

所以说,我们学道,就是学修心;学修心,首先要识别把心搅乱的贪欲——能识别贪欲是人生中重中之重的大事。

识别贪欲,是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连载632)

更多有趣内容(可直接点击浏览):

  • 道德经与打坐~第01章:众妙之门 - 为什么要静坐
  • 道德经与打坐~第60章(上):以道治帼 - 玄德的特征:6无知(一)
  • #如何理解道德经的道法自然?#
  • #怎样才是符合《道德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