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党报天天读:2024年04月08日学习时报金句(4335期)

作者:延安号
党报天天读:2024年04月08日学习时报金句(4335期)

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将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不懈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释放了从严治党越来越严、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每一个方面都要靠纪律来保证。就“全面”而言,党的纪律作为全党的行为规范,覆盖每一名党员、每一层组织、每一个领域,对9800多万名党员、5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具有普遍的、平等的约束力。就“从严”而言,纪律的本质特征就是严,只有充分发挥纪律的严肃性,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才能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就“治党”而言,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用纪律这条“红线”贯穿起来,以严明的纪律保障全党讲政治、管思想、强组织、抓作风、建制度、反腐败。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离不开纪律建设这个“利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我们党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越是长期执政,越要勇于自我革命。那么,自我革命靠什么革?党的肌体存在的细菌和病毒用什么清除?靠的就是纪律建设这个利器。既要充分发挥纪律的惩戒震慑作用,咬耳扯袖,拍蝇打虎,严惩各类违纪问题;更要注重发挥纪律的规范约束功能,划出权力边界,明确行为底线,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规守纪,从而实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有纪可依是严明纪律的前提。党内法规制度是党的纪律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加强纪律建设,首先要把纪律规矩立起来,根据形势任务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党的纪律规定,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把党的纪律这张大网织得更紧更密,实现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注重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突出纪律的系统配套、务实管用,既不能“牛栏关猫”,也不能“中看不中用”,还要避免制度“空白”和“打架”,让党的各项纪律成为从严管党治党的规则依据。

  纪律教育是纪律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增强党员纪律观念和纪律自觉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学习纪律、遵守纪律、维护纪律,不断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让铁的纪律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坚持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一起抓,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筑牢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思想防线。

从严执纪是让铁纪“长牙”、发威的关键。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始终保持严的基调不放松,以零容忍的态度抓纪律,坚持有错即纠、有纪必执、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加强对纪律处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有效维护纪律权威性。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肩负起执纪监督的主体责任,既要“挂帅”更要“出征”,决不允许“光打雷不下雨”,简单把责任甩给纪委。同时,也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纪律规矩成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重要遵循。

思想的力量在于引领时代

思想具有强大伟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思想体系,具有兴党强国伟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思想的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更加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伟力。

  面对“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主线,直面“领悟思想的力量”的主题,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样的思想才能呈现出强大伟力?总结人类进步、世界历史、时代发展、人民实践和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验教训,我们可以从历史、人民、实践、国家和政党“五维框架”来理解和把握。韩庆祥教授在新著《领悟思想的力量》中作了回答。一是从历史维度,这种思想能把握历史规律,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发展,因而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是“对”的思想,能呈现出真理的力量。二是从人民维度,这种思想能把握人民愿望,维护人民利益,站稳人民立场,掌握人民群众(或为人民群众所掌握),造福人民群众,因而是一种为人民立言的人民的思想,是“好”的思想,能呈现出道义的力量。三是从实践维度,这种思想源于实践创造,立足实践基础,经过实践检验,注重自我完善,引领实践发展,因而是一种注重创新且行动着的思想,是“活”的思想,能呈现出实践的力量。四是从国家维度,这种思想能反映时代呼声,站在时代进步一边,解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问题,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因而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是“兴”的思想,能呈现出推动的力量。五是从政党维度,这种思想能体现“两个结合”,创立思想的主体具有人格魅力和积极影响,能走向人性深处,叩击人们心灵,能成为引领权力和资本的思想武器、行动指南,成为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因而是一种为人们所喜爱、所认同的正确思想,是“行”的思想,能呈现出引领的力量。就中国而言,这种思想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中国共产党谋强大、为马克思主义谋生机。

  科学的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伟力,从根本上在于它是对历史发展规律、时代发展趋势、实践发展要求、人民美好愿望的正确反映,反过来它又指引历史、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在中国。近代,世界文明的中心转移到欧洲。由此兴起了“欧洲中心主义”,随后进一步拓展为西方中心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及其思潮,西方中心论在整个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思想认识上不断清算自己以前的哲学信仰,不断进行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所以晚年马克思超越了青年马克思关于历史发展道路的思想认识,开始从思想意识上强调并关注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尤其是东方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问题。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话,列宁则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这种现实,就是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制度。需关注的是,俄国是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以,列宁晚期从理论和实践上集中思考的根本问题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问题。这种思考形成了思想,其聚焦点和根本点,一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上改变了;二是列宁认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显然,是列宁开启了对历史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实践,开始走出了“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框架。要言之,历史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实践真正发端于列宁,它在思想理论上为中国“走自己的路”提供了实践样本。

  现代化运动是西方开启的,它把整个世界卷入其中,也对中国产生强烈冲击,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从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力量、选择正确中国道路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由之路等三个方面,开始掌握在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之后,我们党确定了“走自己的路”,推进现代化道路问题上的“自主性成长”;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赋予“走自己的路”以时代内涵,从“走自己的路”中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了现代化道路问题上的“内涵式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置于世界历史这种大历史观、大历史场景中进行思考,在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和竞跑中,又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进一步推进现代化道路问题上的“世界性成长”;之后,我们党又进一步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成功推进和拓展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更为宽广、更为深远的意义,进而推进了现代化道路问题上的“理论性成长”。概言之,基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生成,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由“世界失我”到“世界有我”再走向“世界向我”的历史演进逻辑,使新时代的中国走出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框架,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确立并巩固了中国的文化主体性、思想主体性,也使我们真正明确一个道理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