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作者:胖典专栏

引言

天和三年(568年),万千同僚以及沙门弟子,道士一同遵循周武帝的吩咐,汇聚在一起,听他亲自讲述《礼记》。

在第二年的大德殿内,大家汇聚一堂,开始关于了二教(佛教与道教)先后大小之分的辩论。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在七次辩论中,道教每次最后虽然能排在佛教之上,但是在辩论中仍然一直处于劣势,从结果上看却更像是佛教的失败。

佛教更是在这七次辩论后,受到了极其重大的打击:百万僧侣被迫还俗,无数经书就此失传。

这七次辩论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佛教会输掉与道教的争辩?

古代统治者从两个方面控制百姓:

武则为军队,文则是依靠儒家思想等进行思想控制,“九品中正制”成为了文人士子跃升阶级的方法之一,儒家思想依靠着本土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大力推广,成为了主要思想之一。

但九品中正制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被推荐之人多为世家大族之人,对于寒门的读书人来说,仍然没什么实现阶级跃迁的方法。

哪怕当上了官员,动荡的政治局势让进谏成为了一件危险的事情,只要有一句话说的不符皇上心意,便有着杀头的风险。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北周武帝

对于现实生活的失意寄托在了神仙的身上,孔孟无法救我于苦海,那就只能寄托希望于佛祖,希望佛祖能救自己于凡世。

这就是为什么佛教虽然曾经被本地人们所排斥,而后又重新接受的原因。

反应应该最大的统治者对此却毫不在意,不论是儒家还是佛家,只要是好用的统治工具,便可以接受。

管他信佛家还是信儒家,听话懂事就行。

这时候的统治者也面临着一个问题,他们来自于草原,更加需要汉族官员的认可和帮助,他们也需要融入进中华文化。

不论是佛教,儒教还是道教,在他们看来,都是需要容纳吸收的一部分。

佛教极盛僧人可免兵役,灭佛势在必行

在北魏开始统治前的北周的太武帝,已经发起过一次灭佛运动。我们可以从太武帝这里窥见一二。

统治者一方面在把宗教作为统治的一个工具外,另一方面统治也会多多少少承受一些负面影响。

这时的北魏,统一了北方。

黄河流域及华北平原地区的东方大国,此时也并没有排斥佛教的思想。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这时的佛教信众为数善少,据史料估算仅有四百分之一,远远低于周武帝灭佛时信众的比例,那什么导致太武帝灭佛运动?

有人曾表达过一个观点:当时的僧尼已经有了可以免服兵役和劳役的特权。会不会是因为信佛教的人口太多了,国家无法正常运转?

这个观点在北周是成立的:

北周人民信仰佛教的比例高达十比一,大量的沙门弟子不仅免除了劳役,更是免除了赋税,很多人都把投入佛门当做是逃避兵役和劳役的手段。

但在北魏,哪怕全国的僧尼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之数,远远没有到达影响国家运转的程度。

所以,这是导致灭佛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却不是根本的原因。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最根本的原因是太武帝的一次镇压起义的经历内。在太武帝镇压卢水吴盖昊起义的时候,途经了一家大寺院。

寺院内陈列着大量叛军的武器,大量僧人私藏的酿酒器与财物,以及供给僧人与贵族妇女游乐的密室!

在所有的器物内,对于朝廷而言,兵器是最大的罪证,而造反是最大的恶行,这触及了太武帝的神经。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太武帝从此对于佛教的态度从遏制成为了灭杀。发出了诏令:此非沙门所用,当与吴通谋,归害人耳。

除了在经济方面的支援外,佛教在当时也是叛军的主要信仰。

佛教成了北方各族反叛势力的精神纽带,这也成为了后来太武帝发动灭佛运动的原因之一。

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大大小小可能会给叛军输血的寺院,成为了太武帝中需要铲除的瘤子。

这等教训留给了北周,自然大幅度加强了对于佛教的管理。

从这时开始,朝廷已经成立了相关部门进行专门的监管。

可为什么已经加强了管理,北周仍然开始了更加彻底的灭佛运动。

矛盾激化,改变迫近

北魏的僧,俗矛盾尚不尖锐。到了北周,僧,俗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变得更加的不可调和,开始威胁到北周的统治。

曾经的佛教危害国家统治,是因为其与叛军的联合。北周的佛教危害国家统治,则是因为僧独有的经济特权。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当时的人们信仰佛教到了什么地步呢?人数高达全国的百分之十以上,国家的活动开始因为佛教的阻碍变得更加困难。

佛尼拥有不服兵役和劳役,不纳税的特权,这让可以动用的人力变得更少。

佛教的强盛,甚至一度开始动摇传统的儒家地位。

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同,佛家更多的“不事君主”,自得清净,二者相比。

佛家更不适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佛家已经开始威胁到儒家的地位。

如果北周掌权的是一位酒肉君主,可能会乐得于此,但这是北周的周武帝,为后代文人所推崇,敬仰的一位皇帝。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这位皇帝年幼时便不一般“幼而孝敬,聪明有气质”。在长大后,与自己的舅舅一起完成了夺权,把北周从互相倾轧的状态中解救了出来。

在夺权后更是日理万机,察纳雅言,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的国力开始由弱变强。

大智大勇,敢作敢为,这两个词语用来形容周武帝相当适合,后面的灭佛运动中这些优秀秉性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这时的僧教界上层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豪华奢侈,寺院僧房的壮丽雅致更加的奢靡。周武帝废佛时不由得感慨道:

这不是简单的寺院,这是被搜刮的民脂民膏啊。

在他真正执掌国家的最高权力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力图人民生活安定,而佛教不仅成为了国家的阻碍,更是压在百姓头上的一座山。

取缔佛教,还财于民于国成为了一件必要的事情。

火星点燃,灭佛改革开始

卫员蒿则从客观上推动了灭佛运动的开始,更是为灭佛运动的开始点燃了火星。

卫氏是一名还俗僧,他从遥远的蜀地而来。

这一路他看到了无数的宝塔,也见识过南朝的齐,梁因为大兴佛教而灭亡。

“大乘佛教”的精神被所谓的出家人所侮辱,为国为民的担忧,让他写出了对于国家的建议。

他便在奏折上表达了对于现行制度的担忧,而这与周武王所想不谋而合。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为了掌握灭佛的证据,周武帝甚至多次亲自收集,可惜都因走漏风声无功而返。

各方面不同的意见在御前大讨论上开始出现,讨论为了慎重,更是整整进行了七次。

在辩论中佛教哪怕有时能占据上风,仍然未能动摇灭佛的开始。

周武帝也对舆论进行了引导,佛教在民众的威望随着两次辩论的完成,开始大幅度下降。

在反复斟酌中,周武帝抓住了合适的时机开始了灭佛运动。

无数的僧尼被勒令遣散,无数的庙像被拆毁,寺庙的大多数财产被没收。私藏的粮食被平价收购。

名为“灭佛运动”,在周武帝的善心下,没有人在这次运动中流血。更多的是佛寺的僧人们被遣散,大多数宝塔被拆除。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七次所谓的辩论只是导火索,而真正的原因则是,佛教对于统治的阻碍与佛教对百姓统治的压迫。

这种阻碍和压迫早就开始了,没有这次辩论也必定会有其他的导火索出现。

被废后的佛教与儒教和道教一起,三教融合,一同延续文化。

后来周武帝去世时,卫佛者编造了他在地狱中受罪的现实,称周武王对这个决策后悔不迭。

只有周武王知道,这场甚至被后世称作为最有意义的一次灭佛运动,留下了更好的结果。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最直观的就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完成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正因为负担赋税的人们增多了,增幅也是极大。让负担分摊到了更多人的身上,大大缓和了北周百姓的负担,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这次还俗的僧尼不仅仅是比例最大的一次,在绝对数量上也是最大的一次。

各项改革与周武帝的文治武功,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从此北周的国力进一步增强,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为以后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此时的北齐正在面临的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压迫严重等问题,北周成功击败了北魏一统北方,也有着更加深刻的原因:完成了民族融合。

胡汉之间的矛盾大为缩小,差别泯灭,心里隔阂消失。周武帝本人更是自豪地以华夏正统而自居。

北周如果不废佛,当时的中国便会像中世纪的欧洲信基督教,南印度信印度教那样。走向政教合一,全民信教,神权专治。从而进一步对民族的形成演变产生影响。

周武帝为何灭佛?在寺院内陈列武器,发现僧人与妇女游乐的密室!

佛教也会对儒教产生严重的威胁,儒教也会拥有变成宗教的可能,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可能会导致民族分化,减少大一统的可能性。

这次灭佛运动的成功,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战胜离心力,民族融合战胜民族分离的胜利。

而不废佛便不能平齐,不平齐就不能实现民族融合和凝聚。这种重大意义更是如今的我们不可忽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