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智己CEO的疑惑:小米如何三年造车成功

作者:老铁手记
智己CEO的疑惑:小米如何三年造车成功

自从小米集团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且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从零到量产,再到热销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小米并没有使用代工厂,而是自建工厂,全部由自己设计和生产,速度和效率确实令人惊讶。

特别是对传统汽车企业看来,这个速度更是不可思议,一台轿车由一万多个零部件组成,整个设计和集成极为复杂。此外,在冲压、焊装、装配、涂装等领域的工艺要求极为严格。在完全没有造车经验和基础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小米是如何达成这个成就的。

上汽集团智己品牌CEO刘涛也就小米的造车效率发微博称:

“小米汽车速度确实是快,三年就从平台开始干出了第一辆整车,从原生平台开始做研发,2-3年时间纷繁复杂的整车和零部件试验和验证计划,随便怎么优化似乎也不够排啊,谁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如此高效和高速的?”

智己CEO的疑惑:小米如何三年造车成功

刘总的话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方面疑惑和赞叹小米是如何做到的高效;另一方面可能在怀疑小米是否将一部分工序外包出去;最后担心在如此快的节奏下从零到量产,是否会因推进速度导致产品在质量方面存在瑕疵。

从时间上看,小米的效率确实远远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即使有些品牌也能实现在三年内从立项到量产,但也是立足于原有的造车基础和生产、供应体系之上的。至于小米是否将部分工序外包出去,这个我们无从得知,不过除了车身的大压铸件以外,其他绝大多数零部件都由供应商提供,小米工厂主要负责汽车总装和车身喷涂。自研自产的部件少,自然就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这也得益于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至于小米汽车是否会因速度牺牲部分品质,在小编看来至少大的层面上没有问题,毕竟我们国家有严格的汽车生产和检测标准,这是任何一家车企都要遵守的。如果谈到稳定性和小毛病这些问题,还需要市场进一步检验,待小米SU7具有一定的保有量后,用户口碑就会慢慢展现出来,现在我们还无法妄下结论。

其实智己CEO的话里多多少少带着一点酸味,智己品牌创立于2020年12月底,至今也刚好三年时间。首款车L7上市在2022年上市,但是其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全年累计销量不足5千辆,之后推出的LS7也不容乐观。直至2023年10月LS6上市,智己品牌才算真正打开了市,实现快速增长,目前累计销量超过了4万台。这个成绩虽然还不错,却是智己通过两年时间,在不断试错中获取的,但是对比小米上市就取得10万辆的大定,智己确实有些汗颜。因此,CEO疑惑和反思小米如何取得这个成绩也在情理之中。

智己CEO的疑惑:小米如何三年造车成功

4月8号智己L6就要正式进入市场,据说会直接对标小米SU7,并在性能和配置上有一定的优势。目前一切都在营销层面,不过智己上市在即,两款车孰优孰劣相信很快就会有答案。

智己CEO的疑惑:小米如何三年造车成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