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作者:文博圈

2020年以来,山西博物院分三期对“晋魂”基本陈列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戏曲故乡”展厅于2023年4月1日对外开放,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历经两年的改造提升,“戏曲故乡”经历了组建策展团队、构架内容方案、探究形式设计、实施展览布展等多个环节,终于顺利完成改造任务,交上了策展工作的第一份答卷。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戏曲故乡”的策展工作主要由两位年轻工作者实施完成,她们创新的视角、活泼的思维给我们呈现了全新的展览面貌,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第一位策展人王彤。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一、组建策展团队

我们策展团队成员既包括学术底蕴深厚、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也有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青年人。在老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秉承着在“致敬经典”的基础上,求新、求变。

郭志成,原山西博物院陈列设计部主任,文博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陈列设计、山西古代戏曲艺术、佛教艺术。王彤,文博助理馆员,山西博物院展览部负责内容设计。张瑜,文博馆员,山西博物院展览部负责形式设计。在“戏曲故乡”的整个策展过程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勠力同心、尽其所能。

二、构架内容方案

1.追溯起源,唤醒“千年余音”,梳理戏曲历史脉络

戏曲艺术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祭祀歌舞,经千百年的发展融合,至宋元时期形成完整的舞台艺术。从先秦到隋唐五代,构成戏曲的各种艺术因素得到长足发展并逐步融合。期间,演出形式主要包括乐舞百戏、说唱和假面装扮等。它们既独立表演,又相互融合,带有某些人物装扮或简单的故事情节,已蕴含一些戏剧的成分,但尚未成为真正的戏剧,可称之为泛戏剧形态,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先声。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陶埙庙底沟二期文化(距今约7000—4800年)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荆村遗址出土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俳优俑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山西省朔州市平朔汉墓出土

俳优是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说唱类的技艺表演最早缘于古代的俳优,他们常以滑稽的语言逗人笑乐,后来加入故事情节,发展成为瓦舍勾栏的说唱艺人。

2.多维验证,奏鸣“宋金狂响”,迎来元代杂剧高峰

宋金时期,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多种表演艺术的融合,为戏曲艺术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戏曲表演形式多样,内容庞杂,有说白形式的说唱表演、有歌舞参杂的散乐演出、有迎神赛会的社火表演、有故事演绎的角色呈现。宋元杂剧,一脉相承,为中国戏曲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散乐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社火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角色戏俑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戏台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河中府万泉县新建后土圣母庙记》碑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山西省万泉(今万荣县)桥上村征集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薪火流传,唱响“晋地梆音”,传承山西戏曲文化

随着“山陕梆子”在山西本土的流传,逐步衍化出同根异枝、一脉相承的山西四大梆子——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中路梆子、上党梆子。“音随地改、音随地扩”,四大梆子和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剧种,百花齐放、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三、探究形式设计

1.规避文物同质化

“戏曲故乡”整个叙事中心在宋金时期,主要文物类型为砖雕和壁画,为了规避文物同质化现象,策展团队积极开发文物自身的双重功能,充分挖掘文物本身,同时也将文物作为装饰媒介。我们在核算展柜的承重之后,极大地利用展柜的空间,将砖雕和壁画上提至展柜壁面,从而达到美化展厅的效果。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此外,我们利用博物馆的社会征集功能,向社会广泛征集有关梆子的文物,既充实了展厅的文物类型,又达到了公众参与博物馆建设的目的。在展示戏服时,大胆采用大框架设计思路,将精美的服饰完全展开,将细节全部呈现。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2.合理规划展示空间

“戏曲故乡”展厅面积为527平方米,展线长180米。有限的空间里合理归置文物,勾画展厅流线是我们在策展过程中是遇到的重要突破点。我们利用展厅内部两处大弧线,延伸展示空间,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分化出两处独立展区。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3.引进新型多媒体手段

“小镜头观大世界”。在展厅的最后一个单元“梆音彻响”中,我们利用小孔成像的方式设立了一个观众近距离观看山西四大梆子的互动展区,用有趣的方式吸引观众去关注山西本地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营造了山西传统戏曲文化“穿墙透壁”的感染力。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4.深入地下深宅,利用现代化技术,只为再现民间文娱盛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晋南地区发现大量金代戏曲文物,它们集中分布于晋南的襄汾、侯马、稷山、新绛、绛县、闻喜、垣曲一带。晋南地区金墓中的杂剧表演和社火乐舞砖雕,造型生动、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生活气息,生动展现800年前的戏曲表演场面,是山西作为“中国戏曲故乡”的实物例证。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1959年在侯马市西郊牛庄村发掘的金代董明砖雕墓,在墓室北壁上部砖雕戏台上,有一组精彩的砖雕戏俑闻名于世,为了向观众全方位地呈现这组戏俑,我们深入侯马工作站、稷山马村段氏家族墓等地实地测绘墓室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复原墓室环境,完善展示空间,让观众近距离地领略戏曲砖雕的独特魅力。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晋魂】策展人手记之“戏曲故乡”

作为文博工作者,尽管过程艰苦,但讲好中国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陪广大观众一起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