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耶伦、布林肯相继访华,是美国的战术调整,而不是战略转向!

作者:东杰说教育

美国打压中国的战略不会改变

从表面上看,耶伦和布林肯访华的目的似乎是希望与中方就一些经贸金融、地缘政治等重大问题进行对话沟通。但如果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背后隐藏着美国更深层的考虑。

美国自打造"中国威胁论"以来,就一直在采取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从贸易战、科技战到地缘博弈,种种针对性的打压行动,无一不体现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企图。即便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美国也从未放弃主导国际规则秩序的努力,试图通过种种手段维护自身的绝对优势地位。

耶伦、布林肯相继访华,是美国的战术调整,而不是战略转向!

就在耶伦和布林肯访华期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也曾公开表示,美国旨在维护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这无疑再次昭示,遏制中国的科技实力,阻碍其在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崛起,是美国的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对华强硬政策的根本性不会因为这次访问而发生根本性转变。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国,其遏制中国的战略考量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耶伦和布林肯的访华,不过是其战略布局中的一环而已。

战术调整是美国的无奈之举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耶伦和布林肯的访华,同时也体现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一些战术性调整。

耶伦、布林肯相继访华,是美国的战术调整,而不是战略转向!

首先,美国意识到其单方面打压中国的做法并不可持续。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日益复杂多变,针对中国的"脱钩"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相反,这反而加剧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对抗,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担忧。美国不得不认识到,过于强硬的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损害其自身利益。

其次,美国也意识到单纯依靠军事实力和经济压力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寻求更加全面的方式来应对中国的崛起。而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对话交流来增进相互理解,化解分歧。正如耶伦所称,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寻求扩大与中方在打击金融领域非法行为方面的合作”,“深化在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领域的合作”。这意味着美国开始重视通过外交谈判等渠道来达成共识,而非单纯的强硬对抗。

再者,美国也意识到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已经难以遏制中国的发展。相比之下,如何影响和利用中国的资源优势,为美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也成为耶伦等人关注的重点。毕竟,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产业链优势,对于美国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美国不得不进行某种程度的"战略性调整",以期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利益。

耶伦、布林肯相继访华,是美国的战术调整,而不是战略转向!

总的来说,这次耶伦和布林肯访华,体现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一些战术性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已放弃其根本性的遏制中国战略。美国仍然会继续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打压。只是相比之前过于强硬的做法,美国正试图通过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方式来达成其战略目标。

中国应保持清醒认知应对挑战

面对美国的这种战术性调整,中国需要保持清醒认知,既不要过于乐观,也不要过于悲观。

耶伦、布林肯相继访华,是美国的战术调整,而不是战略转向!

一方面,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并未改变。美国虽然会在某些问题上暂时和中国进行谈判妥协,但这并非出于真心,而仅仅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长远来看,美国仍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打压,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战术性调整反映出了美国的一些无奈。美国虽然依然强大,但其全面遏制中国的能力正在逐步减弱。中国的发展韧性和抗压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迫使美国必须采取一些灵活的举措来应对。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应当更加自信地推进自身发展,在各个领域继续保持主动。

耶伦、布林肯相继访华,是美国的战术调整,而不是战略转向!

在此背景下,中国有必要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进自身的改革开放,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有效应对来自美国的各种挑战。毕竟,只有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国际协作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耶伦和布林肯的访华表明,美国正在调整其对华政策的"策略",但其根本性的"战略"并未改变。中国需要高度警惕美国的各种动向,并采取更加全面、系统的应对措施,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中锻造出更强大的实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应对美国遏制的同时,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