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作者:史在没有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

前言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回应党的号召,吴信泉中将主动退役,将领导机会留给更年轻的干部。退休后他投身于编写39军战史的艰巨任务中,这是对他战斗岁月的回顾,也是对牺牲战友的深情缅怀。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面对妻子的关心和建议,吴信泉坚持亲力亲为,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但是他是否能完成这一生中最后的任务,留给后世一个真实的39军?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吴信泉自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事业。十五岁那年,他加入了当地的赤卫队,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勇气和决心。三年后,他又迈出了更重要的一步,成为了共产党的一员。吴将军的人生轨迹,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涯的缩影。他的名字与英勇善战、不畏艰险紧密相连,在同僚和人民心中,他是那位无论在军事还是政治领域都表现出色的“常胜将军”。

在1940年的春季,吴信泉作为八路军新二旅的政委,带领着他的队伍抵达了安徽省东北部的泗县魏营区。这里的地方领导组织了一个热烈的迎接仪式,以表达对新二旅英勇士兵的敬意和欢迎。俞惠如,当地的一名区工委委员,被委以主持大会的重任,在她简短而热情的致辞之后,吴信泉代表新二旅上台发言,展现了他的领导魅力。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活动过程中,新二旅的宣传队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俞惠如与吴信泉都坐在观众席上欣赏。吴信泉趁此机会,询问了俞惠如一些个人情况。得知这位年轻的女性在如此年幼的岁数就参与工作,而且现在,尽管只有16岁,却承担着如此重大的责任,他不由得对俞惠如刮目相看。

由于俞惠如对歌舞的热爱,她迅速与宣传队的成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的天赋和热情促使宣传队的成员邀请她加入。经过深思熟虑,俞惠如提交了参军申请,一旦获得批准,便加入了宣传队,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活。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不久之后,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找到俞惠如,向她详细介绍了吴信泉的背景,并提出要为两人牵线搭桥。初时,俞惠如并未直接回应这一提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与吴信泉的互动日益增多,俞惠如发现吴信泉身上有诸多值得敬佩的品质,逐渐认定他是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俞惠如找到李雪三,表示同意由他出面作为介绍人。

1940年秋吴信泉接到组织的电报,即将前往延安参加六中全会。在他离开前夕,他与俞惠如进行了深情的告别。俞惠如坚定地表示,无论发生什么,她都将坚守对吴信泉的承诺。吴信泉从延安返回后,他们在1940年12月22日举行了简朴而又庄重的婚礼,由李雪三担任婚礼的主持人。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在1950年的秋季,美军以麦克阿瑟将军为首的联合国部队迅速推进至中朝边境,展现出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直接威胁到朝鲜半岛的安全,同时对大陆东北的工业基地构成潜在危险。在这样紧迫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政府响应朝鲜的求助,决定出兵支援,39军军长吴信泉便是其中一员。

吴信泉率领的部队刚踏入朝鲜不久,便迎来了美军一师的强劲攻势。接到彭德怀司令的战略指示后,吴信泉整夜钻研战术,誓要在此战中大放异彩。他的决策是在敌人撤退前发起突袭,抢占重要通道,形成包围网,使得美军措手不及。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此举得到了彭德怀在后续战役总结中的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是我军取得的关键胜利,美军的“王牌”部队也未能抵挡39军的英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吴信泉运用隐蔽战术,让敌人误以为志愿军已撤退,然后再发动攻击,这一策略极大地动摇了美军的军心。

1950年底吴信泉指挥39军取得了解放平壤的显著成就,并迅速转向下一目标——突破三八线,直指南朝首都。他亲自侦察临津江地形,准确找到突破口,随后带领部队秘密潜伏,等待最佳时机发动突袭。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在冰冷的天气中等待了一整夜,部队终于在第二天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完全出乎敌人预料。这场攻势不仅迫使美军节节后退,还导致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在混乱中丧生。通过这些行动,吴信泉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不仅在战场上赢得了重要胜利,也为后续的战略布局奠定了基础。

在1951年初,志愿军面临着补给短缺和敌军不断的压力,处境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志愿军联同朝鲜人民军在2月11日于横城地区发起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击,旨在改变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这场在横城展开的反击行动,虽然仅持续了不到48小时,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彻底击溃了韩国军第8师的三个团以及美军第2师和其他部队的部分力量,共计消灭敌军1.2万余人,其中包括7800余名俘虏。

此次行动不仅震撼了对手,也令盟军指挥官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不得不承认其军队被迫撤退,美第2师尤其在火炮装备上遭受了沉重打击。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该次反击是在邓华副司令员的指挥下进行的,涉及到了志愿军的多个主力军团,包括第39军、第40军、第42军和第66军。特别是第39军,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不仅消灭了3300名敌军,还俘获了800多名美军士兵,创下了单次战斗中俘获美军人数的记录。

这场反击战不仅是战术上的胜利,更是在战略层面上对志愿军士气的一大提振,显示了在困难条件下反击敌人、争取主动权的决心与能力,为后续的战斗奠定了信心。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1951年吴信泉结束朝鲜的任务,返回国内进行工作汇报。完成任务后,他被派往辽宁辽阳继续他的职责。尽管他的家庭此时居住在辽阳,吴信泉却未曾放松对工作的执着。当部属建议他顺便探望家人时,他坚定地拒绝,强调自己的使命是服务国家,不能因私废公。

吴信泉与妻子俞惠如的生活朴实无华。尽管家中孩子众多,他们始终坚持节俭的原则。他们向孩子们灌输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即使是学校分发的衣物质量一般,也教育孩子们要珍惜。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随着家庭经济的紧张和物资的短缺,吴信泉决定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他购买了一台缝纫机,打算亲手为孩子们制作衣物。面对俞惠如对缝纫技术的不熟悉,吴信泉鼓励她学习和自强不息。在面对布料购买的经济压力时,吴信泉灵机一动,想到了利用部队报废的降落伞制作衣物。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意外地赢得了外界的赞赏。

吴家的孩子们成长中接受了严格的家教,许多人选择了从军。吴信泉对他们的要求严格:公平竞争,不得借助任何特权。他还规定孩子们的首月工资必须上交家中,旨在教育他们珍惜人民赋予的每一分钱。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即便在孩子们逐渐成长、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后,吴信泉依然坚持其节俭的生活方式。他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们,体现了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人生信条。

在1955年的一个春日,吴信泉被赋予中将的军衔,这一消息传到他的家中,引起了一段小小的波动。俞惠如对于丈夫的新军衔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鉴于吴信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和他在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的重要职位,他应当获得更高的军衔。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对此吴信泉的态度则是坚定而严肃的。他告诉妻子,自己投身革命并非图谋个人的名利,中将军衔已是中央的高度认可,他对此心存感激,无需更多。关于俞惠如是否真的为吴信泉的军衔“打抱不平”的说法,虽然在历史记载中留有争议,但许多历史学者倾向于认为这更可能是后人的揣测或夸张。

实际上俞惠如作为一位经历过革命洗礼的女性,对党的大局意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吴信泉的军事生涯中,尽管他屡建奇功,但从任何角度来看,他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获得中将军衔已是恰如其分。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吴信泉及其家人,特别是俞惠如,对于荣誉和地位的看待,始终是建立在对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大原则之上,而非个人的功名利禄。

1960年的一个夏日,吴信泉及其妻子俞惠如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一次盛大舞会。在这里他们遇见了周恩来总理。经过简短的寒暄后,俞惠如提出与总理共舞,她对总理深深的敬意溢于言表,称赞他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周总理以其特有的幽默回应道,赞扬俞惠如能够抚育12个孩子,仿佛一位强大的航空母舰。这个形象的比喻引得在场众人会心的微笑。舞会上毛泽东主席恰好加入了他们的交谈。得知吴信泉家庭的情况后,他也对周总理的比喻表示赞赏,并称赞俞惠如是女性中的英豪。

从那以后,每当周总理与吴信泉夫妇相遇,他总是关心地询问他们众多孩子的近况。吴夫妇把周总理当作家人一般,向他分享家庭的点点滴滴。在确保不触及党纪的前提下,周总理也总是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吴信泉中将在1988年的秋风中步入了他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离职休养,身份是一位大军区的正职级别退休干部。尽管已卸下军装,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大事的密切关注,每天都会通过收音机,聆听时事,思考国家的未来与进步。随着年岁的增长,吴信泉的身体日渐衰弱,疾病频发,令他的身体状况愈发不佳。

1990年12月22日,他们庆祝了自己的金婚纪念日。吴信泉和俞惠如的十二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孙子孙女们为这对耄耋之年的夫妇举办了一场难忘的庆祝活动,见证了他们一生的坚守与爱情。李雪三夫妇也出席了庆典,为这段长久而深刻的情缘增添了几分温馨。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回首过去的半个世纪,吴信泉和俞惠如共同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从抗日战场到朝鲜战场,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前线还是后方的支援工作,他们始终心心相印,共同为国为民贡献了他们的青春和力量。

尤其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即便俞惠如刚刚为家庭添丁,也毅然决然地支持丈夫前往战场,自己则坚守在后方,确保后勤供应不断,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55年授衔,丈夫被授中将妻子嫌太低,丈夫发火:又不是为当官发财

1992年春天一代英雄吴信泉在北京安静地离开了人世,终年80岁。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吴信泉面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展现了一名军人的坚韧与勇敢,他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何为真正的豁达和勇气。尽管疾病侵袭,但他的精神未曾屈服,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后人珍惜生命,勇于面对困难,坚守信念直到生命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