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张读历史:汉武帝时代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作者:热情的金桔A

班固在《公孙弘卜式兒宽传》赞中说:

公孙弘、卜式、兒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栗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硃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汉武帝时代的大人物,我已经读了董仲舒、司马迁、司马相如、东方朔、李延年、桑弘羊、卫青、霍去病,今天读最特别的卜式。

老张读历史:汉武帝时代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一、会赚钱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卜式善于养羊,十年间,由一百多头增长到一千多头,将近十倍。

假如卜式是个好吃佬,每天吃羊肉喝羊汤,还烤羔羊,估计初始资本一百多头,没几天就吃完了。

我们可以推测,他非常节约,舍不得吃羊肉,一切以照顾好羊群为出发点,如何长肥,如何繁殖快,母羊生产如何提高存活率,如何防止野兽袭击羊群……

比较可惜的是,卜式没有留下养羊技术专著。

一个人活在世间,你不会生产,不会赚钱,你如何孝敬父母?你如何帮助兄弟姊妹?你如何贡献社会?所以,儒家的“修身”,应该是修下立身之本,也就是自己的小家如何生存得比别人更好,你才可以“齐家”,这里的家是家族,你自己的小家都活得不咋地,你在大家族里有什么发言权?

老张读历史:汉武帝时代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二、重孝悌

史书里没有讲卜式对父母亲如何孝顺,但是,讲了和弟弟的关系。

父母亲去世的时候,留下的遗产还是比较丰富的,光羊子就有一百多头,其余家产可想而知,他只要了羊子,说“脱身出”,就是说没有要其它任何家产,显然这一百多头羊子是财产的小部分,其余都留给弟弟了。

大多数家庭都有败家子,尤其是富有的家庭,坐吃山空,卜式的弟弟也是这样的人,弟弟是如何败光家产的,史书没有说。

我们有时候会追问:既然卜式你这么会养羊,为什么不带着你的弟弟共同富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弟弟如何养羊不就得了?

你要知道,分家之后,你是你,弟弟是弟弟,两家人,各有各的活法,有些人就是烂泥巴扶不上墙。

不过,弟弟又陷入贫困了,卜式看不过,就再次分一部分财产给他。

老张读历史:汉武帝时代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三、输财助边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数岁乃置式。式归,复田牧。

我有一个同事,非常漂亮的女老师,她说:“只要打台湾,我就把我的存款都交给国家!”我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兄弟姊妹生病了,有困难,我支援我的工资的十分之一,没问题,要我都拿出来,我舍不得,至于国家,我就更舍不得了。我的觉悟低,不等于这个世界上都和我一样啊!

公孙弘就不能理解卜式,汉武帝打匈奴,卜式把家产的一半交给国家,不想当官,也没有怨要伸,不是一般人心理,肯定是“不轨之臣”,显然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记得美国领导人访问台湾前夕,群里的军人互相号召:战友们!时刻准备着!国家一号召,我们马上上战场!这就是卜式所说的“贤者死节”,那么,我们这些一般人呢?我以为,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老张读历史:汉武帝时代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四、帮助贫民

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卬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一个人偶尔做一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卜式曾经说“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那就是一直在帮助穷人如何脱贫。

上次输财助边被公孙弘阻止了,这次迁徙贫民开发边疆,帮助这些贫民的富人名单里面又有卜式,汉武帝又看见了,这次汉武帝不再听公孙弘的了,拜卜式为中郎,中郎是比六百石的中级官员,关键是“赐爵左庶长”,是二十级爵位的第十位,一般人的顶点,再往上就是王公贵族了。我们应该还记得,当年商鞅主持变法时就是左庶长!

汉武帝的意图不在卜式怎么帮助穷人,当时,攻打匈奴,开发边疆,开拓西域、西南夷、南越,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巡游,赏赐……国库里面已经空了。所谓“尊显以风百姓”,关键是一个“风”字,大家都来学习卜式吧,把你的财产捐献一半给国家!

可是,有卜式这么高思想境界的人何其少!至少,公孙弘就没有这么高,尽管他也是牧猪出身,和卜式牧羊差不离。人和人,思想境界没法比!

老张读历史:汉武帝时代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五、牧民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蹻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便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我这里的牧民,不是放牧的老百姓,而是如何“放牧”“人民”。

上林苑是皇帝的私人苑囿,生产出来的利润归皇帝私有,它的总管是少府。汉武帝有私心,看着卜式牧羊这么赚钱,也想让他替自己多赚点。“肥息”,意思是,羊长得肥,繁殖又快。汉武帝有意去考察,两人谈起来,涉及到牧民,卜式说:“牧民和牧羊一样,害群之羊宰掉,不让它把羊群带坏了。”

汉武帝真的让他去牧民,缑氏是个小县,所谓“便之”,显然是老百姓日子比以前过得好了;“最”是年终考核第一,你要在全国县令中考核第一,里面的运气成分几乎为零。

诸侯王的太傅和相,与郡守地位相当,都是二千石,也就是部省级高级官员。卜式文化程度不高,当辅导诸侯王太子的太傅,是不称职的,好在汉武帝看重的是卜式的德行。

老张读历史:汉武帝时代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六、请战

会吕嘉反,式上书曰:“臣闻主愧臣死。群臣宜尽死节,其驽下者宜出财以佐军,如是则强国不犯之道也。臣愿与子男及临菑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朕闻报德以德,报怨以直。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繇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随牧畜息,辄分昆弟,更造,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其赐式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如果汉武帝答应了卜式的请求,他会不会战死沙场?我的估计是,一定会。卜式是那种表里如一的人,说到做到。

汉武帝不是傻子,德行这样高尚的人必须好好表彰,让全国人民学习,所以,专门下诏,表彰的事迹有:

1.畜牧业发展。

2.分给弟弟。

3.助官。

4.率齐人入粟。

5.第一个请战。

关内侯上面只有彻侯了,地位非常高。卜式不缺钱,黄金、土地的赏赐都是象征性的。

如果一定要分析,晁错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卜式前次赏赐十顷,今次再次赏赐十顷,我们按卜式原来没有土地来算,总共20顷,每顷100亩,总共2000亩土地,每亩出产3石,一石约等于现在20公斤,也就是亩产量是180斤,打一点折,亩产120斤,总共240000斤,每人每年消耗600斤粮食,可以养活400人,他需要40个精壮劳力替他生产,消耗40个人的粮食,还可以养活360人。汉朝的官僚,都是免税的,干得。

史书没有记载卜式推辞赏赐,那就是都接受了,这点我们是可以攻击他的。

老张读历史:汉武帝时代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七、寿终正寝

元鼎中,征式代石庆为御史大夫。式既在位,言郡国不便盐铁而船有算,可罢。上由是不说式。明年当封禅,式又不习文章,贬秩为太子太傅,以兒宽代之。式以寿终。

御史大夫是三公,中二千石;太子太傅,二千石,所以叫贬秩。

卜式不是公孙弘,公孙弘从来不说直话,反复揣摩汉武帝的心理,估计汉武帝听得进去就说。卜式不是这样的,有话直说,不喜欢盐铁官营,不喜欢交通工具缴纳财产税,建议废除这些措施。

汉武帝正在搞钱的兴头上,当然不高兴,不高兴终归不高兴,还算是尊重卜式的,他是自然老死的。

老张读历史:汉武帝时代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

卜式出生的河南,当时的郡治在洛邑,经济发达

一个放羊娃,因缘际会,做到了三公的高位,实在令人惊奇。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他主动向国家缴纳财产的一半去打匈奴,主动拿出自己的私产帮助穷人开发边疆,他一生都在这么做,实在是罕见。

有伟大的汉武帝,才有伟大的卜式,有伟大的卜式,才显出汉武帝的伟大,时代造就了他们。

谨致以崇高的敬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