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作者:凤凰卫视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4月4日起到访中国,有美国媒体透露,耶伦到访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与中国相关的安全限制带来的紧张局势,这令各界再次关注TikTok在美国的命运。

美国众议院近期通过法案,要求中国企业字节跳动在165天内剥离对旗下海外短视频平台TikTok的控制,否则TikTok将在美国被封禁。美国方面与TikTok的谈判拉锯进入倒计时,国际舆论也持续发酵。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Tiktok在海外市场颇具影响力,中国各类短视频特别是短剧更是风靡其上。有分析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已经有40多款短剧应用试水海外市场,累计下载量近5500万次,内购收入达到1.7亿美元。业内人士表示,巨大的海外市场需求推动了短剧出海热潮,相信未来会产生更大增量。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从另一个角度看,TikTok在全球引发的热议,也再一次提示着中国企业出海需要面对的老问题和新挑战,比如目标国的政策法规与监管、市场竞争、文化差异、本地化合作等等。当电商、游戏、AI、服务等行业的出海逐渐形成规模,相关企业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当地数据,随之而来的数据跨境问题更显得尤其突出。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俄乌战事、巴以冲突以及红海争端等地缘事件,令海外营商环境变得复杂而微妙。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不少嘉宾也提及地区争端对全球投资的影响,并指出企业需要有韧性的供应链和更分散的生产基地,而稍早前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了经济增长预期的亚洲,有优势成为全球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区域。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不少机构关于2023年中国企业出海状况的报告也显示,亚洲是中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重点区域。石油与天然气、先进制造与运输和消费品行业的海外并购金额同比出现较大增长。

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制造业出海的第一目的地。公开数据显示,有74%的中国企业在此布局,高于欧洲的65%,北美的62%。

另外,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不少科创企业开始抢滩东南亚,以原创技术拓展更多AI应用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一带一路”政策逐渐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地区——中东特别是海湾六国,也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热门去处。

数据显示,中国对海湾六国的投资流量从2003年的0.1亿美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17亿美元。随着中东市场加大对外开放,民营企业的参与度显著提高,积极布局投资跨境电商、金融科技、社交文娱、新消费、新能源等热门赛道。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除了冲突不断的中东,中国企业也正不断涌入另一片市场蓝海——非洲。

目前,全球生育水平最高的前十位国家都在非洲,这里年轻人口占比高达70%,是世界人口最年轻的地区。较早开始深耕非洲市场的企业正是看到了14亿人口带来的红利,以及非洲市场结构优化带来的市场前景。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毫无疑问,新兴市场正成为中国企业寻找新增量、挖掘新机会的热门区域。与此同时,纵观当下中国企业的出海热潮,和此前的几波浪潮相比,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其中最鲜明的标签就是“科技”。在科创赋能下,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更具竞争力和优势,也带动了中国企业出海的节奏。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同时,和以往侧重降低成本的诉求不同,绝大多数企业目前都以开拓市场为核心,积极顺应全球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发展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签约额达到了38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总和。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整体来看,2023年中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已经首次超过60万家,大型企业中有29.5%实施出海战略,中小微企业的比例分别为39.4%、17.5%和13.6%。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综合来看,无论制造业、科技还是文娱等企业,出海的初衷和策略主要包括: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寻求更大的外部市场和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近几年,则更多地侧重于通过跨境并购获得先进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也有不少企业海外建厂规避贸易限制。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于海外市场,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强调融合共生。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2024年,尽管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将面临更严峻挑战,但中国依然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无论是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还是着眼于自身需求,在寻求发展的强劲动力下,“走出去”仍将是许多中国企业新的增长战略。

中企出海:破解产能关税困局,寻再增长机遇

来源:《中国深度财经》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