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可惜了!耗资2.6亿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如今已经沦为“垃圾场”

作者: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一张照片引发了轩然大波,中国“天眼”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事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糟糕。一位外国网友的帖子引起了误会,原来关于贵州天眼变废墟的说法,其实是场误会。混淆视听的照片,竟是另一个射电望远镜的残骸。这是怎么回事?下面,咱们一探究竟。

太可惜了!耗资2.6亿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如今已经沦为“垃圾场”

某海外社交平台上,一张照片搅动了网络,让天眼射电望远镜这个名字迅速攀升至热搜榜首。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一座巨大的射电望远镜成了废墟,四周散落着碎片和残骸。网友们纷纷猜测,这座举世瞩目的射电望远镜难道就这样沦落为垃圾堆了吗?

经过一番深入了解,我们才发现这位外国网友的帖子其实掉包了。他所指的废墟,并非是中国骄傲的“天眼”,而是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这个曾经闻名世界的射电望远镜,确实在近年经历了悲剧,从人类探索宇宙的神器,变为了废墟与尘土。

太可惜了!耗资2.6亿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如今已经沦为“垃圾场”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故事开始于上个世纪,它的成就曾经辉煌。这座射电望远镜直径达305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建造耗资高达2.6亿人民币,科学家们利用它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比如首次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

好景不长,2020年8月10日,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一根重要钢缆突然断裂,这根钢缆的任务是支撑着整个射电望远镜的馈源平台。钢缆断裂后,导致平台上的设备失去支撑,甚至在射电望远镜的巨大反射镜面上砸出了一个直径约30米的洞。

太可惜了!耗资2.6亿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如今已经沦为“垃圾场”

同年11月6日,又一根支撑钢缆断裂,这根钢缆本能承受高达544吨的重量。当这根钢缆断裂,射电望远镜的反射镜面遭受了更加严重的破坏。两次钢缆断裂的事件让射电望远镜的结构严重变形,整个设施的稳定性岌岌可危。

2020年12月1日,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无法承受连绵不断的重压,终于在哀鸣中轰然坍塌。这场坍塌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毁灭,更是科学界一次心灵的震撼。对于全球的科学爱好者来说,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倒下,仿佛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它曾经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眼睛,它的失效,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一台强大的观测工具。

太可惜了!耗资2.6亿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如今已经沦为“垃圾场”

错误的信息流传速度往往惊人。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将这张照片误认为是中国的“天眼”——正式名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台位于贵州的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建成,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网友们的误会,让它一度成为讨论焦点。

事实上,贵州的“天眼”远非废墟。它自2016年启用以来,一直在稳定运行,为人类的宇宙探索贡献力量。它的设计寿命长达50年,目前依然是天文学家眼中的宝贝。它的观测范围广泛,从搜寻地外文明的信号到研究银河系结构,都在它的能力范围之内。

太可惜了!耗资2.6亿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如今已经沦为“垃圾场”

这次网友的误会,可能是因为两座射电望远镜在外形上有所相似,再加上语言和地域的障碍,导致了信息的混淆。但这一混乱的局面很快得到了澄清。科学界和网友们纷纷站出来,指出了真相,恢复了中国“天眼”的名誉。

即便如此,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坍塌依然引发了人们对科研设施维护的关注。科学设施不仅需要巨额资金建设,在它的生命周期中,持续的维护和升级同样重要。阿雷西博的倒下,提醒了人们,任何科学伟构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它们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投入。

太可惜了!耗资2.6亿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如今已经沦为“垃圾场”

坍塌的背后,是多方面的因素。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自1963年建成以来,已经历经了近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它曾经历过多次升级改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老化,维护不力,再加上自然环境的侵蚀,它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

太可惜了!耗资2.6亿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如今已经沦为“垃圾场”

我们不能仅仅依赖老旧的设施来推动科学进步。新的科研设备,比如中国的“天眼”,才能帮助我们更远地探索宇宙。同时,坍塌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留给了后来者宝贵的经验教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