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作者:墨兰史书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在1975年4月7日的《人民日报》右下角上,有一小块地方被单独隔了开来。

这里刊登着一篇简短的文章,而题目就只有五个字“蒋介石死了”,十分的简洁明了。

在这篇文章里,人民日报对蒋介石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国民党反动派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这也为蒋介石,这个曾经的枭雄,后来的人民公敌的一生,做了简短且合适的评价。

但在蒋介石的葬礼上,却发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

不知为何,蒋介石的棺材的四个角被高高踮起,遗体的腿部也怪异的粗壮,这让整场葬礼弥漫着一股淡淡疑云。

这件事一直等到后来,宋美龄已经身处晚年,才把真实的理由吐露出来。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原来这竟是蒋介石的故乡浙江的一个名叫浮厝的习俗,即远离故土的人去世后,用砖头把棺材的四个角都垫高,暂时不入土下葬,以方便后人迁葬,回归故里。

蒋介石的葬礼全程都按照他自己本人的遗嘱置办,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晚年身处异地疾病缠身的蒋介石,依旧对大陆有着浓重的怀念。

但是当我们回顾蒋介石的一生,就会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他的咎由自取。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在1927年,蒋介石当选为武汉国民政府委员,随后他背叛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转而把矛头对准了想要带领中国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解放的共产党。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从大陆东三省开始进军中国,此时的蒋介石的态度却十分消极。

对于那时的蒋介石来说,共产党才是他的心头大患,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把大部分力量都放在了内战上,对日本人对东北的无情侵犯视而不见。

直到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政变,蒋介石才终于开始将枪头对准日本。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蒋介石再一次将共产党定义为自己的首要敌人,无视共产党的多次沟通和努力,坚持发动了内战。

在经历了三年的内战之后,蒋介石反动派带着残党退守到了台湾,这一退,直到现在台湾都没能成功收复。

不只是在针对抗日盟友上的态度极其善变,蒋介石对日本态度也很微妙。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日本战败之后,日本当时的主要将领都被列为了一级战犯,但蒋介石却看中了其的兵力和战争经验,帮助战犯中的岗村宁次逃脱了审判。

又为了讨好美国,阻止共产党壮大,蒋介石还自愿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

仅仅从这两件事上,就能看出蒋介石本人的虚伪假善。

更不要提蒋介石还放弃了蒙古、越南、钓鱼岛等众多领土,导致了台湾与大陆长久的分离,他犯过的错可谓是罄竹难书。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在1949年退守台湾之后,蒋介石就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能回到大陆,回到自己的家乡。

蒋介石虽然在行为上做尽不利于中国的事,但在思想上,他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传统人士。

注重传承,注重落叶归根,尽管他是美国势力下制衡中国的棋子,他本人却非常在乎中国的统一。

在看清美国想要分裂中国,分裂台湾的意图时候,蒋介石也公开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蒋介石就愿意屈居在共产党的统治下,他想要的自始至终就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国。

晚年时候的蒋介石对大陆的想念越来越深,在知道自己生前可能无法回到家乡之后,他开始思考自己死后的归处。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在观察了整个台湾之后,蒋介石将一处和自己家乡溪口相似的地方改名为慈湖,并仿制老家的样子修建了一座衣冠冢。

极其重视传统的蒋介石开始按照老家的传统准备自己的后事。

在1975年的3月,蒋介石病重,在经历了美国医疗团队的多次治疗之后,在4月5日不治而亡。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蒋介石去世之后,由他的妻子宋美龄和儿子蒋经国处理他的葬礼,宋美龄全程按照蒋介石的遗嘱,用浮厝的习俗将其入棺。

蒋介石的葬礼十分壮大,为了彰显其的重要性,当局安排了台湾的群众前往葬礼瞻仰其遗体,甚至用了帝王专用的词语形容蒋介石的去世。

他的遗体也听从他本人的吩咐,为了防止灵魂归入台湾,由宋美龄按照不同颜色顺序给其穿上了七条裤子。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这才让他的葬礼蒙上了一层略显怪异的疑云。

曾经叱咤中国的一代风云人物蒋介石就这样去世,而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何时,背离群众都是不可取的。

抛弃群众的人,终归会被群众抛弃。

蒋介石的死讯传到中国之后,毛主席只是回了简单的三个字:知道了。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这三个字,包含了毛主席内心的复杂思绪,也为蒋介石和毛主席的恩怨划上了一个句号。

曾经共同抗日,共同革命,都想要带领着中国独立,但是在革命道路上,两人却始终背道而驰。

一位走到了人民群众的那边,走到了正义的光明坦途上,另一位却始终坚持着独裁,坚持反动,最后得到的自然是可预见的失败。

周总理也对蒋介石留下了完美的概括:“拙劣的战术家,合格的战略家”。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其实在蒋介石晚年时,已经意识到了统一的重要性。

他曾经多次联系毛主席,甚至在去世前一段时间秘密邀请毛主席前往中国访问,毛主席自然很是开心,但当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再支持他前往台湾,周总理也重病在身,两人都无法前往。

于是毛主席将这件事托付给邓小平同志,想要借此为契机收复台湾,但还没来得及,蒋介石的去世就再次切断了两岸的交流。

蒋介石身后事:棺材离地三尺暂厝,死后《人民日报》给了他两标鉴

在这种种的机缘巧合之下,台湾至今为止都未能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中。

而蒋介石的遗体至今仍停在慈湖,等待着有一日回到大洋彼岸的故乡。

素材来源:

蒋介石晚年曾秘邀毛泽东访台 后因其去世沟通中断|西宁晚报

蒋介石死了 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看得见的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