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3月28日,车圈迎来了新的对手。显而易见,友商们不会放过这到手的流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跟小米打起了“配合”。

吉利反手就是一招“8比7大”,宣誓主权: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凯迪拉克也走起了“椰汁风海报”,直接搭上“军儿”的快车: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魏建军更是直接组织学习评审起小米SU7来了,也不知道雷总能不能拿到评审报告。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而奇怪的是,明明在车圈最能搞事情的特斯拉,在被小米于发布会上“点名”对标Model 3的情况下,居然毫无反应?

马斯克不仅没有凑热闹,反而显得非常波澜不惊。难道是打算再度祭出降价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今天我们就趁着小米SU7大热的阶段,去看一看它要对标的特斯拉以及灵魂人物马斯克,最近到底在做些什么?

这二者之间,又存在怎样奇特的联系?

01. 马斯克静悄悄,肯定在作妖?

2017年,特斯拉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车型——Model 3面世,并迅速取得巨大成功,成为特斯拉最畅销的车型。

同年,小米还厮杀在手机战场,不仅发布了首款自研芯片澎湃S1,更是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旗舰店,试图创造新的利润点。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2021年,雷军宣布“最后一次创业”,背靠中国强大的汽车供应链体系、具备成熟模式体系与用户支持的小米,在国内引起了不亚于苹果造车的“地震”。

而当时的特斯拉,已经将Model 3的价格打到25万,市值冲破万亿,小米造车在它眼中或许只是一粒不起眼的小米而已。

但3年后的今天,雷军却敢毫不客气地从定价、400V等配置上各方面全面对标Model 3,势要打出“物美价廉”的气势来。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而此时的马斯克在干什么?

小米发布会的前两天,马斯克忙着在X上争论“制造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成本仅为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一半”;

发布会当天,特斯拉相关负责人在领英(招聘平台)上表示“正在开发‘私有 5G’基础设施,以为其电动汽车和 Optimus 人形机器人提供连接”;

到了发布会第二天,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正式推出了Grok-1.5大语言模型,可以处理128KB的上下文。

机器人、机器人与车互联、智能AI大模型,这三件与“定价”毫不相关的事,背地里却似乎又暗藏着某些蛛丝马迹。

毕竟,当年雷军造手机、造手电筒、造冰箱、智能音响等等设备前,也没有告诉我们他心中真正的野望是造车。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而想要看清马斯克的布局,就要先了解一家新公司——xAI。

2022年3月,马斯克与一众大佬呼吁停止开发训练大语言模型无果后,很快宣布成立自己的人工智能新公司xAI,并且一口气聚集了11位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顶级科学家。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抱着将人工智能提升到新水平的崇高理想而来,但也并非如OpenAI当年一般“不食五谷”,因为马斯克直接给予每人一定的股份。

梦想和金钱的双重诱惑,足以让很多大佬动容,于是,短短两年时间内,xAI就成了马斯克手里最锋利的“刃”。

但这把利刃,却并没有化作特斯拉的技术优势捅向车圈,反而直逼马斯克的“老朋友”——OpenAI。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关于OpenAI这个非盈利组织的故事,在去年底“开除创始人”又反手与创始人和解的世纪大战中,社长已经解读过。

详情请戳:马斯克撤资、微软强势插手!ChatGPT之父与资本的对决,才刚刚开始。

简单来说,这家企业面临着崇高使命与“五斗米”的问题,毕竟科研是真烧钱,纯免费就无法保证“技术领先”,于是OpenAI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和微软合作。

而这,正是马斯克攻击OpenAI“放弃梦想”,甚至直接羞辱它为“Close AI”的理由,还借此嫌弃了一场人工智能圈十分有趣的“撕逼大战”。

这,就是今年3月份的“开源之战”。

02. 开源之战:是方向信仰,还是阴谋算计?

当年,马斯克作为OpenAI创始人兼最大投资人之一,一直坚持OpenAI的使命是做“保护人类不被人工智能危及的持剑人”。

这个使命履行的过程之一,就是将OpenAI的技术成果开放给大众。

而最简单的开放,其实就是大家口中的“开源”,也就是将代码公开,就比如当下大火的ChatGPT的代码,如果开源给所有人使用,如此才叫做“技术平权”,也符合OpenAI作为非营利组织所创立的使命。

但OpenAI并没有如此,马斯克甚至在2022年4月对采访表示:“其他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可能正在接受‘谎言’训练,并存在‘政治正确性’问题。”

而他开发的xAI,将“不仅仅只是互联网技术,还是理解物理现实世界的技术”,他将做这个持剑人,并且就在今年3月反手给OpenAI来了一套组合拳。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首先,是在今年2月29日,马斯克在旧金山高等法院对OpenAI及CEO奥特曼提出诉讼,称其违背公司成立的协议。

理由很简单,作为非营利组织,OpenAI旨在推动AI技术朝造福人类而非牟利方向推进。

而目前马斯克认为:OpenAI不再开源,甚至成为微软的闭源子公司,并且存在从人工智能技术中获利(CEO、总裁以及微软等多方均为被告)的情况。

马斯克列举的事实也很简单,就是大名鼎鼎的GPT-4,目前成为微软的专有算法,并集成到office软件当中,而微软的股价也确实因为此东风高飞了一段时间。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具体判决还没出,反正OpenAI是反驳了自己属于微软的事实,并且有高管在发给职工的备忘录中直接说:马斯克是因为个人原因(比如是后悔没有继续参与OpenAI发展)而提起诉讼,简直是“无理取闹”。

从人类文明安全的高度,直接打到“报私仇”,让马斯克的格局显得不那么高了,但这一招也确实获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毕竟OpenAI的CEO萨姆・阿尔特曼 (Sam Altman) 本是就是非常成功的创业者,其净资产首次突破 20 亿美元(约 144 亿元人民币)大关也并非源自 OpenAI,而是他个人的投资收益。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果然,“有钱才有心思追梦”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

但马斯克紧随其后,祭出了杀招——自家xAI的Grok,将很快开源,并且在X上对刚道:“如果 OpenAI 同意将名称改为“Closed AI”,他就撤销针对 OpenAI 的诉讼。”

这的确很马斯克了。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而面对OpenAI“担心窃密”等多方理由推迟,马斯克竟然在3月18日真的开源了旗下拥有314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Grok-1,并且一举成为目前最大的开源大语言模型。

这一下,程序员们直接沸腾了!

要知道,此前参数量最大的开源LLM,是Llama 2的参数量只有Grok-1的四分之一!

关于大语言模型究竟是什么,有些晦涩枯燥我就不多赘述了,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套昂贵的、初见成效的人工智能系统底层代码,现在向所有人开放使用说明书与使用权限。

这属于是首富地主家开仓放粮,所有农具随便挑、随便选,你们可以在我的田地上耕作。至于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就看你们的“机缘”了。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而这件事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

就用我们最熟悉的两大操作系统举例,苹果iOS作为闭源系统,掌握自己生态的绝对话语权,所以能够保证系统的流畅度。哪怕是当年的iPhone 4拿出来也依旧“好使”,就是因为没有APP厂商能“钻空子”把自己的文件写到根目录里。

而开放平台安卓就不一样,经常会有删除不掉、甚至找不到的“垃圾”存在,占据内存,甚至流氓软件直接下载安装、后台运行。

当然,这些问题近年来已经解决不少,但依旧有所困扰。

但换一个角度去看,正是因为安卓开放了自己的代码,才成为APP生长的沃土,无数人的智慧在上面开枝散叶,发展成型,安卓也因此成了可以和iOS分庭抗礼的平台。

所以,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说,开源显然是“为众抱薪”之举,何况开源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所以在马斯克之前,Meta的大模型Llama 2也走了开源模式,并在短短几个月拥有超过7000个Llama衍生模型。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可见,马斯克这一招不仅是想“恶心”一下OpenAI,也不是意图逼迫OpenAI开源,毕竟马斯克很清楚这招是不可能“逼宫”成功的,但却是有其真正的商业意义存在。

毕竟在OpenAI取得显著优势的当下,后发的Grok-1就需要另辟蹊径,比如——成为一片沃土。

而这片沃土究竟能做什么?

03. 开源,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4年,马斯克开源了300多项特斯拉专利。

尽管这些专利没有那么核心,但道理懂得都懂,这显然是一个信号:一个告诉所有有实力、有野心的人造电动汽车并不难。

而在当时,面对拥有百余年内燃机历史的汽车工业帝国的众多巨头们的俯视下,粗暴地释放利好信号,其实是最有效的办法。

拉更多人“下水”,让更多的资本入局、甚至连老牌汽车企业们也进场,看似增加了许多对手,但实际上却把“拓荒”的任务和成本分摊出去。

诚如当年如果没有滴滴、优步烧了天价现金的补贴大战,国内市场用户们又怎么会这么快接受“手机打车”的出行模式?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而马斯克在特斯拉开拓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功经验,放在AI人工智能领域,显然也是为了拓宽这片“荒原”。

因为截至目前为止,没有人知道AI究竟能带来什么,一切都在设想中。只有更多的人涌入,才能更快地实现那些五彩斑斓的梦。

此外,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人工智能安全。

在绝大多数的科幻影片中,人类与邪恶的人工智能较量时,常常会有“善良的人工智能”作为帮手,并且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世界上如果只有OpenAI一个人工智能,那么人类何来帮手?所以需要开源的大模型帮助天才主角们,在危机之下拥有救世主的可能。

这也是马斯克一直呼吁开源,让OpenAI快点Open的理由之一。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当枪只握在一个人手中时,它将成为奴役其他人的武器。只有当多人同时持有武器时,才会维持一定程度的理智与和平。

所以,不论是基于商业竞争、还是安全的多重考量,马斯克都注定会在AI这条路上死磕。

而更关键的是,xAI之于马斯克的商业版图的作用,与小米造车之于小米本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在这篇《小米SU7重大漏洞爆出?友商反击的机会来了?》中我就提到过,小米SU7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形成“车—手机—家庭”的生态闭环。

在这条链路上,小米如果能够实现“造手机的没有小米的车好、造车的没有小米的手机好、造智能家居的没有车和手机”,那么距离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已经不远了。

而马斯克呢?

他在能源、储能、出行、航空航天、脑机接口都有所涉猎。这个“圈”,划得可以说是比智能家居的生态闭环更大、更完整。

被小米“瞄准”后,马斯克却反手做了这件事?

他需要的已经不是一个能串联起所有的生活场景的小爱同学,而是一个能切实行动,创造文字、视频,甚至直接安排工作生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整个链条。

显然,这当中的空白还有很多很多。而马斯克则巧妙地利用开源的模式,试图聚齐更多、更聪敏的大脑,来帮他一起填补空白。

特斯拉的车主们跑出的出行数据、程序员们利用Grok创造的种种模型、X平台上的争论与灵感,正在一点一滴地搭建一个目前还看不见的、不知去往何方的人类未来。

这个梦很大、很长、很久。

截至目前,人工智能依然存在耗电极高,芯片、变压器短缺,甚至伦理道德的安全问题,但的的确确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

或许,在智能汽车成为我们新的“智能外设”后,人工智能也会快步走入我们的生活,到那时,似乎又是一个新的战场,也会成为很多人梦开始的地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