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传统文化的自我阉割

作者:齐楚阁

马上清明节了,多地政府赶紧出来开展一年一度的所谓“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活动,这其中尤以江苏南通搞得最热闹,影响力最大,直接来了个禁止制造、销售。

传统文化的自我阉割

不只南通,网上随便一搜“禁止烧纸”就发现全国很多地方都禁止,就像过年禁止放炮一样,这已经成为共识了。

北京手机号的同志们应该都收到了“清明节禁止烧纸和焚香”的短信,而且不止1次,这几天我都已经收到3遍。真是暖心,生怕你忘了,不厌其烦地提醒你。

传统文化的自我阉割

“祭奠重在心”,看看,多么有格局,多么有气度,非常贴合首都恢弘大气的形象气质。

我其实不太明白,什么叫“封建迷信”?有什么标准?经常与封建迷信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个褒义词,叫“信仰”,这个词通常跟中国人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听到的一般是“中国人没有信仰”,最开始是从喜欢反思的国人嘴里听到,后来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现在这句话都听到耳朵起茧子了。

什么叫封建迷信?什么叫精神信仰?大概就是中国人祭神祭祖是封建迷信,老外去教堂祭神就是崇高的精神信仰。

其实,信仰不等于宗教信仰。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是信仰,千里万里、回家过年也是信仰,敬神祭祖更是信仰。中国人信仰的是忠孝节悌,是仁义廉耻,而不是极端狂热的一神宗教信仰(Monotheism)。

一方面是外人的讥诮鄙夷,另一方面是内部极端的自我厌恶,中国很多节日或者传统习俗,都是在上述“高下”对比的语境中,由自己人痛下死手而逐渐消亡。比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等等节。

比如过年。从把“过年”这个称呼让给了所谓公历,然后又从立春那里借来了“春节”,套在中国传统的“过年”头上,中国人过年就开始名不正言不顺,开始产生错位,逐渐成了空壳,加上城市化进程和独生子女政策,彻底把仅存的传统碾碎了。

很多农村家庭在堂屋都还保留着神龛和祖宗牌位,不管是“天地君亲师”还是“天地三界七十二位全神”,基本的形式还是有的。但进城之后由于居住环境受限,祭神祭祖都不得已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则是打破了以往的大家族,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的小家庭,什么祖先不祖先,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正事。

加上所有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你过的节日不文明,你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很庸俗、很低俗,所以我们要“移你的风、易你的俗”,清明节不烧纸就是文明,过年不放炮就是有素质。

传统文化的自我阉割

于是中国节日内涵只剩下吃,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冬至节吃饺子。光吃就文明了吗?不,会有人告诉你,中国人过节就知道吃,而且吃的东西非常不健康,中国的饮食过度烹饪,全是有害物质。

不管怎样,你的习俗就是粗鄙的,不文明的。

可能很多人还记得,20年前什么清明、端午、中秋都是不放假的,这些节日就跟现在的重阳节一样,几乎只剩名字。

大概2008年前后,韩国人直接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把所谓的“江陵端午祭”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件事当时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对中国人心理上造成巨大冲击。

传统文化的自我阉割

虽然这是我们扔掉的垃圾,但却被别人捡到当了宝,那不行,我又不舍得扔了,我得赶紧捡回来。

因此,也就是在2008年前后,清明、端午、中秋都成了法定节假日。

真心希望韩国人赶紧把类似烧纸这样的清明习俗申遗,很有可能国内突然就又允许烧纸了,不但允许,还要大大鼓励。

话说回来,我们对待自己的传统,真的没必要痛下死手,别把自己搞废了。

如果有一天,清明节没人烧纸了,完成了所谓“移风易俗”,大家都信奉“祭奠重在心”的宗旨,对整个文化意义上的国家来说,那才是真正的大悲哀。

传统文化的自我阉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