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州瓜坡镇马泉道路的变迁

作者:华州文史荟萃

《我的故乡马泉村》

作者:姬德武

第四章 执着的马泉人

战天斗地的马泉人

我们马泉村因自然地形特殊而高低不平,沟岔悬崖密布。虽经世世代代的马泉村人的修复改造,但还是不尽人意,收获的粮食、农副产品,还得靠肩扛背驮才能拿回家。

但马泉村人从不畏惧,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改变着自己的居住环境。马泉村一里之外有两湾,一是下稀屎湾,二是上稀屎湾。为何取名稀屎湾:是这两湾在历史上,都影响着马泉人的出行,每逢雨天各献其色。

华州瓜坡镇马泉道路的变迁

下稀屎湾路是在悬崖脚下,它的特点是雨后天晴悬崖倒塌,一倒塌就是百余方土,道路淹没,无法通行。上稀屎湾是晴天满地泥,雨天稀泥漫道,浅的一尺有余,深的近米。雨后还长时间不停流,要通过这里就得将鞋脱掉提在手上,光脚走过。若要穿着鞋通过这里就得光脚回家,因为鞋会被稀泥吸走。这样的烂泥路困扰了马泉多少代人,也曾因这段稀屎路不知夺走了多少急危病人的生命。多少人在说,宁可翻高山,不走稀屎湾,走过稀屎湾,如同上刀山。

马泉人对稀屎湾愁过、恨过、怨过,盼过,可以坦然接受失败,但无法面对心灵的懦弱。经过了多少次的坚持和奋斗,才保持了完整的自我。有了党的好政策,又有了我们村上的一批群众信任的好干部,这两个稀屎湾还是被马泉村人征服了。如今两个稀屎湾都变成了宽阔的乡村水泥路面,稀屎湾成了人们历史的纪念,成了改天换地的回忆,烂稀泥路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原来回马泉村只有一条路。两湾是必经之地,还要走一段陡坡。现在回马泉村却有两条宽阔的水泥路,新修的一条更是舒坦,路河相伴既平又宽。

华州瓜坡镇马泉道路的变迁

马泉村人为了彻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摆脱河道的困扰,大人小孩都想着如何在自己的家乡筑路修桥。修一条繁荣兴旺的路,架一座福泽千秋万代的桥,党的好政策为马泉人送来了金凤凰。经过马泉人的努力和付出,不长的时间内,我们村的辖区内就修了三座过河桥。

第一座桥是马峪人为了出行方便经过各方努力,在我村的庙河村民小组辖区修了一座通往薛马塬上的过河桥。第二座桥是村上为了宰相坡人往来方便,在马北村民小组辖区修了一座过河桥。这两座桥的修成方便了两个村民小组人的生产生活的需要,马泉人不再是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相互往来,一声呼唤,山上山下迈开脚步就到了。

第三座桥与我有缘,马泉村养育了我,我一直想为马泉村做点事。为了报答马泉村对我的养育之恩,我在县上工作期间,多次向县交通局反映我村的实况,县交通局采用了半工半勤的方式,就是交通局负责技术、技工和材料的费用,利用就地取材的办法,我们村上负责施工中的搬卸和普工,用马峪河里的石料修建起了一座非常坚固的石拱桥。从此,我们马南村民小组的人也不再受因河水上涨的困扰,生活出行更加方便。这座石拱桥虽然已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非常坚固,也圆了我报效故乡感恩父老乡亲的梦。

华州瓜坡镇马泉道路的变迁

这三座桥的建成,彻底结束了因河水困扰我们全村人生产、生活的历史,方便了乡亲们生产、生活的需求。

马泉的儿女心底良善,朴实勤劳,勇于创新,改造了马泉的山山水水,改写了马泉村的发展历史。马泉人走过的脚步,马泉人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马泉人的聪明智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改革开放,马泉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马泉人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马泉村的主导产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马泉村的主导产业是:香椿、花椒和核桃。这三大产业,是马泉村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支撑着马泉人发家致富,再加上村民的勤奋,现在马泉村人己过上了小康生活的好日子,有小车的人家也不少,一条南北乡村大通道,来往自由又方便。现在98%的马泉村民,告别了古老的土墙土炕,也在城镇购买了商品房,走进了先进文明的城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生活.

马泉人过上了历史上最美好的日子,但马泉人不管什么时候都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带领他们战天斗地的人,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马泉人一谢共产党,二谢当年为马泉无私奉献的领导人,这些领导人是马泉人民最优秀的儿女。他们心在马泉村,胸装马泉村的山河,为了马泉人民的福祉,虽然有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们给马泉做出的重大贡献,永远留在了马泉人的心里。

图文来源:姬德武著《我的故乡马泉村》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