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宅基地与未利用地:宅基地申请条件与程序

作者:法能量传递
在农村,由于村委组成人员素养等方面因素,村民申请宅基地存在现实困难。有自媒体人便在网络服务平台设问申请宅基地的相关话题,如,宅基地外有一块荒地,他人经营30多年,村民能否申请?多数村委不了解宅基地申请条件与程序,前例荒地难以成为其他村民的宅基地。
宅基地与未利用地:宅基地申请条件与程序

宅基地与未利用地

一、村委会组成人员素养较低的原因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日常生活一般原理推理,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道德、文化素养一般较高。但农村的现实并非如此,其具体原因可能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须有本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而以往的农村实践认为本村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等不是本村村民。村委会组成人员的选举仅能“矮子里拔将军”。

国家与社会可能需要关注上述实践的原因,或者目的。成员身份实践倘若认为,本村毕业的大学生是本村成员,乡、镇基层选举可能不能按上级的设想安排正、副职领导。同样,本村毕业的大学生倘若是本村成员,农村中的供销、信用、消费合作组织不缺少经营人才。

另一方面,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举程序中并没有秘密“写票室”,而村民间的人情关系较浓,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举容易被操控,如,少数地方村委会成员甚至有黑社会性质的势力人员。没有秘密“写票室”的结果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法律条文被“架空”。

二、村庄规划未编制的原因

《城乡规划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所谓“前款以外的区域”,是指城市规划和镇规划以外的地方。

本法第二十二条还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据此,大陆大部分村庄应编制村庄规划。国家与社会需要讨论村庄规划未编制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方面,村庄规划编制存在事实上的困难,村庄范围内,或者附近的未利用地称为“空闲地”,据此,村庄范围的未利用地,多数是宅基地。但农村的实践是:未利用地已通过自留地,开荒等形式被村民占有、使用。编制村庄规划“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的程序难以通过。

另一方面,村庄规划编制,公布实施后,符合条件的村民可依法申请宅基地。村民能依法申请宅基地不仅影响相关部门的审批权,如,村民会议通过村民宅基地使用方案后,相关部门不予批准,村民可申请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每户村民正常建房可能影响整个房地产业的开发和发展。

对此需要说明的是,当前集约的房地产政策可能与房地产开发远景规划不符,如,《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宅基地与未利用地:宅基地申请条件与程序

村庄规划未编制的原因

三、宅基地申请条件与程序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据此,申请宅基地的条件是,村民成为“一户”。就户而言,有自然和法定意义上的户。自然意义上的户,是指村民“成家立业”,法律意义上的户,是指《户口登记条例》上的户。

多数行政实践以公安机关登记的户为标准判断户,但根据《户口登记条例》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上的户,是指户口登记机关发给以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发给户口簿。而根据第三条的规定,公安派出所直接登记的户口并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如,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发给户口簿。据此,当前的户口簿已与法律规定不符。

农村宅基地所有权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据此,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有权讨论决定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户,并报公安派出所审核,如,将未成年的村民确定为一户,公安派出所可不同意立户,或者不发给户口簿。

宅基地申请条件与户的确定相关,确定户的程序尽管与申请宅基地程序相同,但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根据第四款的规定,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需要说明的是,《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村民申请宅基地还有消极条件,即,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至于村民申请宅基地的表决是采取“多数决”或“2/3决”,应当根据村民自治章程,或者村规民约确定。

宅基地与未利用地:宅基地申请条件与程序

宅基地申请条件与程序

就“宅基地外有一块荒地,他人经营30多年,村民能否申请”的话题而言,“宅基地外有一块荒地”其含义多数是村庄范围内的未利用地,村民倘若达到户的标准依法可以申请,但需给予村民青苗补偿。但根据目前的实践,其他村民很难申请为宅基地,多数情形下为该村民的后代,或者村民的亲朋好友申请为宅基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