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不是清明节,源于上古崇拜,还和介子推无关

作者:文史札学长

说起“寒食节”,

很多人立马想到清明节,

想到介子推之死。

其实,寒食节和清明节,

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只不过挨得很近。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不是清明节,源于上古崇拜,还和介子推无关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不是清明节,源于上古崇拜,还和介子推无关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即清明节前一二日。

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因此得名。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不是清明节,源于上古崇拜,还和介子推无关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介子推和晋文公的故事。相传,晋文公为了把隐居的介子推请出来,用放火烧山的方式逼他出山。

但是,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很是伤心,为了纪念介子推,便把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事实上,历史上并无介子推被烧死之事。据《史记·晋世家》记载,介子推母子隐入山林后,只是至死不复见晋文公而已。

据民俗专家考证,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火崇拜。大家都知道,古代人钻木取火,而就地取材的木材,因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就有了“改季改火”的习俗。

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要禁止人们生火,这也是为了防备火灾。

古代人对禁火这件事,是相当严肃严格的。有专人巡察各家各户,把一根羽毛插入炉灰中,如果羽毛烧焦,就要处死这家人。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不是清明节,源于上古崇拜,还和介子推无关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不是清明节,源于上古崇拜,还和介子推无关

曹操为何要禁“寒食节”?

三国时,曹操曾经下令取消寒食节禁火的习俗,明文下发了《明罚令》:

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

当时的人们,禁火吃冷食,竟然要长达一月以上,这显然不利于当时人们得身心健康。东汉时,就有并州刺史周举试图改变这种民俗,要求把寒食节的节期缩短为三日,但是到了曹操时期,依然没有实行。

曹操因此不得不特地为此颁布法令:

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使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不是清明节,源于上古崇拜,还和介子推无关

在官方的推行下,寒食节的节期才慢慢缩短,从原来的一个月,变为七天、三天。由于清明节日在寒食的第三日,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到唐代以后,便将寒食节融合在清明节之中了。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不是清明节,源于上古崇拜,还和介子推无关

寒食节有哪些习俗?

寒食节在历史的传承发展中融合了许多民俗,主要有吃冷食、祭扫坟茔、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

其中,关于吃冷食,并非现代人熟知的青团,而是包括粥、浆、饧以及饭面饼等多种冷食。

在南北朝梁宗懔(约501~565)所撰的《荆楚岁时记》一书中,就记载了一种名为“饧大麦粥”的冷食。即用麦芽糖稀和大麦粒、杏仁共煮而成的一种杏酪粥。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不是清明节,源于上古崇拜,还和介子推无关

书中说,这种粥色乳白,麦粒如青玉,保存在瓦盆中,若不去动它,可一直保存到四月初八。吃的时候,浇上饧糖,即麦芽糖,相比十分可口。

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还记载了一种名为“青精饭”的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又光,食之资阳气。”可见,这是一种染了色的米饭。

寒食节在什么时候?不是清明节,源于上古崇拜,还和介子推无关

到了宋代以后,寒食节的习俗慢慢的都移到了清明节中,包括扫墓、撞蛋等。不过,寒食节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融入了清明节,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仍然被人们所重视。

参考资料:

1、《岁时节俗知多少》,马大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中国古代节日》,王俊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