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又一场心智战:保险打破刚兑?!

作者:玩保录

保险业很久没有热点话题了。

上周末竟被断章取义党们硬生生搞出一个大热点来:

——保险要打破刚兑?!

乍一看,真挺吓人。

毕竟包括我在内的好多人的好多钱都丢在保单里,当初就是看中了保险合同白纸黑字的安全性,要么保底、要么利益确定,合同一签就是终身,这就是我们家庭资产的压舱石啊。

真要打破刚兑,那就意味着,我们这点本钱也不保险啦?!

如果我不是写保险的,听到这消息,我肯定也慌得一逼!

但咱们经历了这么多轮谣言心智战的洗礼,自然是不信的,在我看来,这个说法在目前的环境下它不可能成立。

所以我压根没去深究它,倒是花了几个小时去看平安2023年年报,顺便感慨了下平安人寿790亿的净利润,和它家1.75%的万能险保底利率+每个月下调的结算利率,以及表现很一般的分红实现率,形成鲜明对比。

但昨天确实不少老朋友都来问了,看来我对热点还是缺乏敏感度呀。

既如此,那肯定值得说两句了,刚好我也愁话题,现有的热点不蹭白不蹭。

为此,我花了68元“巨资”去买了财新一个月的会员,认认真真看完了它3月18日的封面文章:

《处置问题险企》——保险业数千亿元窟窿如何快速处置?风险谁来分担,如何分担?

这篇文章,就是“保险要打破刚兑”话题的起源。

媒体主动对企业批量问题去探究、去思考、去深挖,是媒体该有的责任和态度,值得鼓励,至于文章的立场、观点对不对,大众都是可以探讨和辩论的。

遥想当年,新华保险、安邦保险在接管前被隐藏的问题,可不都是在财经媒体深挖之下才摊到观众面前的么,当时口水仗都打了好几个来回。

这次财新1万8千多字的长文,章节分了8个:

又一场心智战:保险打破刚兑?!

而被挑出来挑动保险业和消费者敏感神经的,是第7章节中的一小段探讨:

又一场心智战:保险打破刚兑?!

这段话是在探讨处理问题险企各种可能中的一种思路,之所以有这个思路出现,因为日本曾经保险公司破产潮时这么操作过。

但国本国情不同,他山之石还真不能就这么直接拿来攻玉。

财新文章中也马上写到:

又一场心智战:保险打破刚兑?!

即,财险公司的机构客户利益是可以协商打折兑付的,但在寿险接管的处置探讨过保单打折兑付的可能,直接被否掉了。

这个将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分开对待的做法,和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中的思路是一致的。

所以咱就是说,断章取义党们,能别这么作么!

大陆保险的口碑本来就差得不行(被谁作践的,大家都明白),好不容易有所回缓,又想来一巴掌把它拍死在沙滩上?

白纸黑字的合同,保险公司经营的问题还得消费者来分担亏损,这TM不是流氓是啥?

而且话说回来,以大陆保险强监管模式,保险公司经营出问题,那可不是消费者的问题,它是保险公司自己的责任,也是监管的责任。

说来说去,源头还是在监管那里。

财新文章最后一个章节的破局也是从监管着手的,譬如建议加强经营监管堵漏洞、放宽投资端提升险企投资收益、规范保司经营管理层对公司经营结果负责等等,这才是问题的正解。

文章也特地强调了:

又一场心智战:保险打破刚兑?!

所以大家看,原本财新这篇文章就是很标准的提出问题、探讨、给出解决方案,结果就被有心之人断章取义拿来说事,整出这些幺蛾子来。

这些有心之人会是哪些人呢?

那就看谁得利呀,“嘴上都是主义,背后都是利益”嘛。

说来说去,这不过是又一次断章取义、故意曲解带来的流量狂欢罢了。

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在造谣和曲解上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包括前面《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修改也是,就有人故意歪曲条款,也一度搞得人心惶惶。

保险资产不仅仅是家庭的压舱石,更是整个社会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要真连白纸黑字的合同都能修改,打破所谓刚兑,那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利益无法保证,接下来会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大家眼中大公司之外的所有中小保险公司都不用生存了,比如整个社会会陷入动荡……

至于《保险法》的修改,它增加什么、调整什么、删减什么,都需要经历各种斟酌、讨论、征集、核查、审议、审核等等繁琐的流程,而在每一个流程上,都会有各方利益的博弈。

而不管怎么博弈,大基调肯定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得优先考虑社会稳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关注玩保录,不被保险玩!

雪球/头条号/微博/搜狐号

知乎:玩保录/保险玩家

玩保哥微信:insp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