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聚焦”破解闲置棚“致富密码!台江县革一镇:蔬菜大棚“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作者:天眼新闻

3月25日,在台江县革一镇革一村的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里种满了各种蔬菜,绿意盎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近年来,台江县革一镇积极盘活闲置大棚资源,经过改造和利用,闲置大棚变身为“致富棚”,为农业生产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聚焦”破解闲置棚“致富密码!台江县革一镇:蔬菜大棚“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台江县革一镇蔬菜大棚

“以前这些大棚都闲置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让人觉得很可惜。现在好了,镇政府组织我们对大棚进行改造,引进了各种蔬菜种植,让我们这些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台江县革一镇革一村党支部书记韩化军说道。

“三聚焦”破解闲置棚“致富密码!台江县革一镇:蔬菜大棚“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蔬菜大棚绿意盎然

据了解,为了让闲置大棚重新发挥作用,台江县革一镇组织专业人员对大棚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改善了大棚的通风、采光等条件,使其更适合蔬菜生长。同时,积极引进了一批优质的蔬菜品种,提供给农民种植,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闲置大棚的改造和利用,是我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革一镇镇长吴治军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引进更多的农业项目,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

“三聚焦”破解闲置棚“致富密码!台江县革一镇:蔬菜大棚“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蔬菜大棚培育的辣椒苗

为了推动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革一镇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产销对接机制,确保蔬菜的销售渠道畅通。同时,镇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大棚蔬菜种植,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如今,台江县革一镇的闲置大棚已成功变身“致富棚”,成为当地农业生产增效的新亮点。目前,全镇建成40余亩大棚蔬菜设施栽培基地,66个高标准温室蔬菜种植大棚,10个蔬菜育苗大棚,600余亩标准化露天种植区。“大棚经济”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台江县革一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聚焦人才保障、资源汇聚、延链强链,破解闲置棚“致富密码”,让闲置大棚变为“致富棚”,助推农业生产增效和群众增收。

“三聚焦”破解闲置棚“致富密码!台江县革一镇:蔬菜大棚“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育苗

聚焦人才保障,筑牢产业根基。围绕“人才强村”目标,加大人才盘活力度,整合村里返乡创业青年、产业致富带头、专业技术人才等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大棚经济”产业人才队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同时,抓好后备力量储备,将年富力壮、有思路、敢干事、会干事的中青年党员、致富带头人储备到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中来,真正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战斗力的后备工作队伍。目前,共有后备力量储备48人,其中青年党员21人、致富带头人5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23人。

“三聚焦”破解闲置棚“致富密码!台江县革一镇:蔬菜大棚“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革一镇蔬菜大棚喜获丰收

聚焦优质资源,汇聚产业合力。争取州委党校、县残联、东西部协作项目等多方帮扶资源,建立台江县田坝村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村里闲置、低效能的大棚进行改造、扩建,并结合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导向,利用闲置大棚灵活种植短期且高产农作物,抢抓市场机遇,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同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残疾人”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前,共改建、扩建闲置大棚96个,带动附近5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长期稳定务工残疾人及其家属14名,人均年增收达2万元以上。

聚焦延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遵循“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的理念,不断完善升级大棚排水设施、灌溉设施、生产步道建设,积极打造示范品牌大棚基地,助推“大棚经济”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思路,规划建设联动式农业种植、采摘体验区、景观棚,大力发展大棚观光、休闲采摘和农事体验等附属产业,构建“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2023年,全镇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体验区4个,景观棚1个,大棚产业为村集体增收58万元,其中,白菜、豇豆、辣椒等蔬菜销售收入32万元,水稻育秧收入26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正海

通讯员 刘敏

编辑 陈化勇

二审 石含开

三审 沈安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