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作者:小芒文学社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聚焦艺人最新动态,传递圈内主流声音。

黄蛉是一位来自四川普通农村家庭的男孩,他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于是黄蛉便成了留守儿童。

黄蛉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强的性格。他上学后,经常一个人打坐,不太合群,展现出特立独行的个性。例如,有时候他会在教室里打坐冥想,这在同学们眼里看起来很奇怪。

黄蛉在2008年首次参加高考,那时他只有17岁,他一直都抱有坚定的信念,努力地想要考上一本优秀的大学。然而,高考的成绩却没有如他所愿,这个结果对一直怀揣戏剧梦想的他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黄蛉立志不放弃,决定回到高中再读一年,然后再次迎接高考的挑战。他下定决心,豁出去了,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那个时候的黄蛉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太出众的才华。他生长在农村,家庭条件一般。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进入名牌大学。

黄蛉这次下定决心,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全力以赴,不再让自己失望。

就在黄蛉复读的那一年,他遇到了一位对甲骨文情有独钟的语文老师蒲老师。蒲老师在上课时,会津津有味地讲解甲骨文的由来和演变,还会生动形象地描绘字形构造,这使得黄蛉也对这门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余时间里,黄蛉经常去找蒲老师探讨甲骨文相关的问题。蒲老师很欣赏黄蛉的勤奋学习态度,因此两人逐渐成为知己好友。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在蒲老师耐心的指导下,黄蛉逐渐热爱上了研究甲骨文,他甚至对解读一些极其罕见的甲骨文字深感痴迷。

那时候,被专家们破解的甲骨文字数量大约只有一千多个。然而,黄蛉在蒲老师的引导下,已经独立学习了八百多个甲骨文字了。

黄蛉同学的勤奋与对古文字独特的热情在他身为高中生的年纪里充分展现出来,实属不易。

在蒲老师的影响下,黄蛉逐渐树立起了要成为一名杰出的甲骨文研究专家的志向,并将那些神秘的符号翻译并推广给更多人。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他时常自我激励,要在甲骨文领域做出一番新的贡献。

蒲老师是黄蛉人生的转折点。他对古文字的兴趣源于甲骨文的开启,而甲骨文也成为了他梦想的一部分。黄蛉似乎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甲骨文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实现宏伟蓝图的资本。

2009年,年仅18岁的黄蛉再次参加高考,他把这次考试看做是实现梦想的关键一役。在语文科目的作文部分,黄蛉认真审题后发现并未要求必须使用简体字答题。

他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决定运用他在甲骨文领域的专业知识,用甲骨文来完成这篇作文。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黄蛉在作文中兴奋地使用了800多个甲骨文字,他觉得这绝对是一个能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好主意。他认为,这既展示了他非凡的甲骨文造诣,又可能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黄蛉高估了老师们的承受能力。他的甲骨文作文使阅卷老师们饱受折磨。经过一番讨论,老师们认为作文内容与主题关联性一般,只能给出6分的低分。

在甲骨文作文分数偏低的情况下,黄蛉的高考总分只有428分,远远低于一本线,由此看来,他的甲骨文作文并未起到预想中的提升作用,反而成为了他高考成绩的拖累。

黄蛉在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数后,无疑是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原本自信的决策并未带来预期的好成绩,反而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黄蛉再次陷入了迷茫和失望,他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就在黄蛉迷茫的时候,他的甲骨文作文在网上广泛传播,并引发了巨大的讨论和关注。很多大学的招生办都表示愿意破例招收黄蛉这位天才学生。

黄蛉的高考成绩不算出色,但他在甲骨文领域的造诣显然是非凡的。招生办认为黄蛉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若按照常规程序录取可能会埋没他的才华。

为此,西南财经大学表示可以将黄蛉招到财经管理专业,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等也纷纷表示愿意给黄蛉一个学习发展的机会。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经过深思熟虑后,黄蛉选择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虽然锦城学院只是四川大学的一个三本分院,但黄蛉相信,只要他不懈努力,日后仍有机会转入四川大学本部。

果然,凭借自己的努力,黄蛉很快就从锦城学院转入了四川大学本部。对梦想入读985院校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鼓舞和肯定。

黄蛉感到非常开心,因为他觉得自己冒险使用甲骨文的决定得到了认可,并且他的特殊才华也得到了顶尖大学的重视,他认为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时刻。

就在黄蛉沾沾自喜之际,更大的转折发生了。四川大学特地请来甲骨文专家何崝教授,为黄蛉提供一对一的私人教学。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一开始,何教授对黄蛉这个特殊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希望能将自己几十年的甲骨文研究经验传授给他,并希望培养他成为一名出色的甲骨文专家。

但黄蛉很快就显示出了懒散的态度。他经常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没有按时完成何教授布置的作业。有时的作业敷衍了事,有时候甚至直接不交。

黄蛉在上课时经常独自言语,故意在何教授面前炫耀自己的学识,仿佛在炫耀自己的优秀。这使得何教授十分失望,认为黄蛉过于自满和浮夸。

何教授多次严肃地提醒黄蛉,希望他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然而黄蛉依然我行我素,不把老师的劝诫放在心上。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何教授忍无可忍,只能向学校提出辞职。他表示宁愿自行退休,也不想再把时间浪费在一个不努力的黄蛉身上。黄蛉的所作所为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何教授的辞职对黄蛉来说是个晴天霹雳,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严重问题,但为时已晚,他错过了何教授给予的宝贵学习机会,都是由于自己的骄傲自大和敷衍态度导致的。

黄蛉深陷痛苦的自责与反省中,他开始认识到自己不应该因为才华而自满,而应该保持谦逊、勤奋的学习态度。然而,一切都已太迟,无法回头。

黄蛉对此感到深深的后悔。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何教授的辞职在网络上迅速引发了热议。许多人开始质疑大学破例招收黄蛉的公平性。他们认为黄蛉只是凭一时的小聪明获得了名校录取,但却不懂得珍惜机会,这对其他努力却考试分数不够的学生是极大的不公。

也有人指出,黄蛉不应该依靠这种夸大其词的方式来获取关注和机会,真正的人才应该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而不是企图走捷径。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质疑,黄蛉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反思之中。他开始认识到,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聪明才智而沾沾自喜,更不能浪费老师的精心教授。

黄蛉想明白了,他获得名校录取的机会是偶然的,但这也给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他本应更加努力学习,以感恩的心态回报这个机会。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遗憾的失败是由于错误的心态而造成的。

黄蛉意识到许多道理。他不再依赖小聪明过生活,而是努力去成长。同时,他也不再轻视老师的教导,而是保持谦逊、积极的心态。

黄蛉决定重新开始,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努力争取人生的成功。

黄蛉的遭遇引发了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深思:大学在招生时,是否应该拒绝这样的“特殊人才”呢?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一方面,破例招收确实给予了部分才华横溢的学生一个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他们在某些专业领域可能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和才华。

仅仅依靠高考分数,并不能完全展现出他们的特长。

过度破例招生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有权有势者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的子女谋取名校名额,从而造成明显的公平问题。

黄蛉等部分学生即使进入了名校,如果不明白珍惜学习机会,不端正学习态度,最终也难有建树。入学容易毕业难,这需要个人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虽然许多普通考生的分数并不突出,但他们却展现出坚韧的毅力。如果仅限于招收“特殊人才”而忽视踏实的普通学生,可能会错失很多具有潜力的优秀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启迪智慧、培养德行,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的活动。每个孩子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机会,而不是依赖那些花哨的技巧。

总的来说,大学在开拓思维、发掘人才的同时,应该坚持公平招生的原则,给予每一个考生平等的机会,而不是过分破例招收。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努力成长过程。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黄蛉的故事以他的反省结束,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一个人,也不应该因为一次成功就过分赞美一个人。

关键在于在成长的路上始终保持谦逊、坚持不懈的心态。无论成长过程中遇到何种困难、经历何种失败,都是对我们自我修炼的检验。

黄蛉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能依赖巧妙技巧走捷径,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同时,我们也要感恩他人的帮助,而不是自以为是。

我相信,通过这次事情的教训,黄蛉会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稳重的人。他会明白学习机会的珍贵,不再浮夸、自满,而是会踏踏实实地向前努力。

当年那个用甲骨文答题的男孩,得6分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来如何了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都会遇到荆棘和迷茫时刻。重要的是,在迷失时不要放弃自己,而应该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调整方向。

我期望黄蛉和更多的青年学生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怀揣着积极向上的心态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