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明上河图》里的宋朝人:徽宗时期的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作者:墨忆史谈

北宋徽宗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着重描绘了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画中精彩纷呈的景象,不由得引发后人遐想,历史上的宋朝人,在徽宗时期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清明上河图》里的宋朝人:徽宗时期的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徽宗时期的开封城市构造

开封的城市结构设置最开始是以围绕着军营的 扩建为特点的,军营可以说是在开封城内随处可见的建筑物。但是随着王安石改革的开始,对于禁军,王安石认为其乃“宗庙社稷之忧,最在于募兵皆天下落魄 无赖之人”。

因此,为了优化兵源和废除长期以来“强干弱枝”的局面,王安石着手削减在京禁军的数量,禁军数量的削减随即导致了许多军营的荒废,这是开封城市史上的重大变化,开封由此出现了许多空地并重新得到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徽宗时期的开封城市改造达到了顶峰。

《清明上河图》里的宋朝人:徽宗时期的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徽宗的上台几经波折,所以徽宗上台伊始便任用新政遗派的蔡京为相,试图强化皇帝权威并构建其政权的“神圣性”以及“正统性”,具体表现在对于废弃军营的改建上面。例如,为显示徽宗皇权的庄严,蔡京修建了祭祀天帝的明堂,改修了祭祀地神的祭场。

此外,由于徽宗对于道教的迷恋,导致以道教为主要思想源流的“神圣性”城市设施也在开封城中大肆修建,一时之间“延福宫”、“景龙江”、“上清实录宫”等宗教场所均覆盖于废弃军营的废墟之上。

《清明上河图》里的宋朝人:徽宗时期的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再者,如《水浒传》所述徽 宗时期兴盛的花岗岩,被安放于新修建的名为“艮岳” 的皇家花园之中;最后,徽宗时期大肆实行“赐第”政 策,所赠予官员的豪华宅邸也均被设置在废弃军营之 上。综上所述,徽宗时期的城市改造特点是在废弃军营的基础上大兴土木。

北宋末期,开封人口近 120 万人,禁军及其家属所占比例却在不断减少.编户人口比例迅速上升,人口结构的变化促使了开封城市土地用途进一步发生改变。

《清明上河图》里的宋朝人:徽宗时期的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此时随着时间流逝,废弃的禁军军营用地大部分为官方所用,仅有少量被用于建立新的 商业用地,因此庶民的生活空间被压缩到以大相国寺与汴河为主的东南一角,进而形成了《清明上河图》 所示局部繁华的情况。

这种看似繁荣的背后,下层社会的庶民实则苦不堪言,被逐出家园的庶民数量庞大,开封城内庶民人口流动频繁,有史料描述这一时期“一时驱迫,扶老携幼,暴露怨咨,殊非盛世所宜有”。

物价变动情况及原因

粮食价格作为百价之基,其变动也会影响到其他物品的价格,因此这里首 先对北宋三个阶段时期的整体粮价概况进行一个描述。 首先是北宋前期。宋初国家物价水平较低,宋太宗平河东之时,“米一斗十余钱”,在京师地区米价稍贵。

真宗时期,国内各地,如京西、京东河东、淮蔡、荆襄等地,斗米十钱左右,每石 70 至 80 文。总体来说,北宋前期粮价较低,正常价格为每石100 文左右。(宋朝使用十进 位,宋代改制时将十斗为一斛改为五斗为一斛,十斗 (二斛)为一石)。

至北宋中期,粮食价格逐渐上涨,尤其在仁宗时期,与西夏战争导致物价水平逐渐提高。天圣八年(1030),范仲淹说:“窃以中田一亩,取栗不过一斛。中稔之秋,一斛所售不过三百钱。” 可知当时全国粮价一般约为每石三百文,与真宗时期相比,增长了四倍左右。

仁宗后期的粮价比前期足足翻了一倍有 余。在整个仁宗朝期间,粮食价格高涨且涨幅较大。一般年景米每石六七百文,约斗米六七十钱,年歉,米每斗涨至百文,每石约一贯左右。

而从哲宗后期开始,全国物价便开始大幅增长。尤其在徽宗即位后(1101),蔡京擅权,重聚敛, 铸币减重,企图在全国推行纸币导致货币流通混乱、币值跌落,加之徽宗时期的农民起义、金人南侵,导致北宋末期货币购买力大跌。

熙宁以前(北宋中期),全国平均粮价大约是六七百文。另外可以看出,徽宗时期米价每石已经暴涨至二三千文(每斗两三百文),比北宋中期足足长了二三倍。 徽宗时期粮价的大幅度上涨,足以给庶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清明上河图》里的宋朝人:徽宗时期的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粮价的上涨不仅对于农民,对于开封城内一般消费者和没有固定收入的庶民来说,迫使他们原本的生活水平再次被降低一个档次。北宋末年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是物品的供给不足,是由农业的失收导致的。

由于城市社会是由非农业人口构成,北宋东京城的粮食消费,主要是靠调拨各地的粮食来解决,城市与乡村的经济来往呈现出单向模式,即由乡村向城市提供粮食等物品供开封人 口消费,但是通过这种转运形式,徽宗时期开封城的粮价较之地方可能又要高一些。

参考文献

[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2]保田和男.宋代开封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小岛毅.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宋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丘光明.中国古代度量衡[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

[5]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