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作者:伏生的自留地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广东军区参谋长李作鹏,原是陈光任115师师长时的师作战科长,他与陈光的关系也很好,叶剑英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他。但李作鹏说叫我带兵去抓陈光不行,我邀陈光至广州荔枝湾泛舟游玩,叙旧开心,借机解除了他住处的武装,再在返回时实施逮捕。

  在解放军开国将帅中,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元帅;徐海东、黄克诚大将;杨勇、杨得志、肖华、王秉璋、陈士榘、李天佑上将;梁兴初、吴法宪、李作鹏、孙毅、邝任农、梁必业、韩振纪、张仁初中将……等400多名将军来自同一个传奇之师——八路军115师。然而,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115师师长,为115师的发展壮大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战将陈光,解放后却鲜有影踪,在治史者笔下也刻意回避,陈光是成功身退,还是另有隐情?国人更是无所知之。

  陈光,原名陈世椿,湖南宜章县栗源堡人,1905年2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入学读过短暂的3年私塾,14岁弃学务农。1926年,北伐军入湘。陈光所在的家乡-宜章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他成为农协会员。次年底,经当地地下党员陈东日、陈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1月初,朱德、陈毅率“八一”南昌起义的余部1000来人进至宜章,陈光异常兴奋,当即将“马日事变”后收藏的12支步枪献出,组建了一支农民赤卫队,然后配合红军参加了湘南暴动。曾率部浴血罗霄的原红二方面军主要领导者萧克将军解放后评价说:“陈光当时献出的12支步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时赤卫队武器很少,多是一些大刀梭标、土枪,能有这十几支步枪真不简单,对宜章暴动的成功,有着重大的意义。”

  1928年湘南暴动成功后,陈光随宜章独立师与朱德、陈毅带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会合,走上井冈山。5月,红4军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光在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三师第二十九团一营三连任连长。1929年12月底,陈光参加了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著名“古田会议”。

  1930年2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陈光这时已是红四军一纵队(纵队长为林彪)一支队副支队长。在中央苏区进行的反围剿战斗中,红四军3个纵队在红六军二纵队的配合下,首先在富田一带彻底歼灭了敌先头部队一个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役中,林彪的指挥所为突围之敌所围困。在此紧要关头,陈光带领本支队拼死突入前沿,将林彪安全救护下来,自己却在战斗中负伤。事后,不善言谈的林彪到救护所看望陈光时,一再表示感谢并主动为他请了功。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是年6月,陈光所在的红四军与红六军、红十军组成红衣军团,在胡耀邦家乡文家市的一次战斗中,已升任营长的陈光第3次负伤。敌人的子弹穿过他的右膝,卡在骨缝里,血流如注。同志们把他抬上担架,他挣扎着从担架上滚下来,重新爬回阵地,直到将敌人击溃。10月,红四军进行整编,林彪出任军长,罗荣桓担任政委。陈光则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该军第十师三十团团长。由此,性格坚贞倔犟、刚直易怒的陈光和两位领导便开始了恩怨集结的配合。

次年5至9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二、三两次围剿,陈光在作战期间,升任十师参谋长,带领本师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隆重召开,陈光被授予二级红星奖章。年底,他调任红四军第十二师师长。1933年8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采取碉堡战术对中央苏区发动了残酷的第五次围剿。为了扩红,党中央组建了日后名闻遐迩的“少共国际师”。当时,这个师共青团员占到了70%以上,平均年龄仅为18岁。为了把这些“红小鬼”培养成坚定合格的战士,中央军委在师长和政委的人选上反复遴选,最后决定派战术素养好、政治觉悟高、指挥能力强、作战勇敢的陈光出任该师师长,政委则为年仅17岁的总政青年部长肖华。

  在陈光、肖华的带领下,“少共国际师”第一仗便在福建一役中歼敌500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为此,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专电嘉许该师,称赞他们是“铁拳初试”。3个月后,陈光调任红二师师长。虽然他在少共国际师只有3个月时间,但正如后来肖华上将评价的:“陈光对培养这支年轻部队呕心沥血,打下了良好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

  由于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4日夜,陈光率领红二师渡过于都河,踏上长征路。长征之初,陈光带领红二师担任突前前卫的任务,掩护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经过浴血拼杀,终于来到了贵州。“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向遵义进发,红二师四团被选作前卫。陈光被军委首长亲自点将,带领耿飚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的四团强渡乌江天险。随后,他折回师部,指挥六团、四团,分别攻取遵义,抢占娄山关,占领松坝,然后再度集结部队沿西北方向警戒,与兄弟部队一道警卫着遵义会议的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被重新确立了领导地位。随后,陈光带领红二师参加了四渡赤水,顺利进军川西。行至大渡河安顺场渡口,中央红军面对几十万蜂拥而至的敌军,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当时正值5月雨季,安顺场渡口水流湍急,河床宽广,工兵部队无法架起浮桥,全军上下费尽心机搞来的4只小船只是杯水车薪。唯有抢占泸定桥,才能保证部队抢渡完大渡河,避免当年石达开在此全军覆灭的命运。重任又一次落在了陈光肩上。他带领红二师四团以一天狂奔120公里的速度,创造了军史上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奇迹--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的北上之路。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走出草地后,红二师率先进入甘南境内。又一道著名天险--腊子口挡住了红军的去路。这道关隘被夹在连绵的群山中,在两道山峰间如同一条狭窄的口子,刀砍斧削。两面尽是绝壁悬崖,下面则为一条奔腾的河流,其间仅有一座木桥,是出入腊子口的唯一孔道。林彪、聂荣臻等军团首长和陈光一道仔细观察了地形,决定由陈光和四团政委杨成武指挥。经过一夜激战,腊子口终于被攻克。1944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党小组曾对陈光的这一功绩作了如下评述:“在长征中腊子口攻坚,陈光对中央红军北上,渡出险境,贡献极巨。”

  11月19日,红军进入陕北吴起后,陈光改任红四师师长,彭雪枫为政委。在”直罗战役“中,他带领四师,在友邻部队配合下,担任主攻任务,最后一举攻克直罗镇,全歼敌一0九师,生俘师长牛元峰以下5000余人。“西安事变”后,陈光接替已调任红军大学校长的林彪,成为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直至半年后,红一军团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接替林彪出任115师代师长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3个师,即115、120、129,而以115师实力最强,有1万5千余人,由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合编而成。115师成立之初,师长为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实际上是政委角色),政训处主任罗荣桓。下辖343、344两个旅。徐海东任344旅旅长,陈光则担任343旅旅长。

  9月,115师出师即胜,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林彪集中该师兵力,在山西平型关设伏,歼敌板垣师团二十一旅团1000余人,打下了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一个月后,陈光和老搭档肖华一道率343旅于广阳再次设伏,毙伤日军千余人,取得了广阳大捷。改变历史序曲的往往有很多偶然因素。次年3月,林彪在清晨的一次策马晨练中,为晋军误伤,生命垂危,旋即被接回延安,转送苏联救治。经中央军委提议,八路军总部任命陈光为115师代师长。

不久,115师大分家。聂荣臻带部分人马去了五台山,建立晋察冀根据地。陈光和政委罗荣桓一道带着主力部队,从晋西征战山东。进入齐鲁大地不久,先后取得了午城、井沟战斗的胜利,薛公岭、油房坪、王家池三战之捷。接着又指挥杨勇打下了樊坝,树立了八路军的声威。然后,一鼓作气,直插泰山以西,建立起各级抗日政权,有力地威慑着津浦铁路中段的日军。5月初,日伪军数千人马,兵分九路,杀气腾腾地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向泰西地区扫荡,伺机寻找115师主力决战。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这时,陈光率领的师直、686团、津浦支队以及鲁西区党委共3000余人,顿时陷入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实际上,早在日军有所动作之初,陈光就有一种预感,日军会对115师进行大规模扫荡。但罗荣桓去东汶支队检查工作不在家,他虽有些意识,但没料到日军会有如此大规模的九路围攻。当发觉情况的严重性时,陈光决定紧急突围。5月11日拂晓,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全线发起攻击,并出动飞机轰炸扫射。115师总部所在的陆房村房倾墙摧,地动山摇。这是陈光在战斗年月遇到的最被动最危险的局面,他命令各部队:不惜一切,坚守阵地,夜间突围1各线守军也英勇顽强地抗击敌人,打退敌人一次冲击。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毙伤敌联队长植树田大佐以下1300余人。黄昏时,敌人停止了攻击,企图次日清晨再攻。夜幕降临后,陈光立即召集师部机关的参谋处长王秉璋等,研究并确定了当晚突围的路线、时机和具体安排。夜10时后,利用敌人不敢夜战的弱点,在进行动员、紧急埋藏笨重物资之后,从敌人阵地的空隙,分两路向东南及西南方向隐蔽地突出重围。12日拂晓,安全到达东平以东的无盐村一带。5月12日拂晓,115师渡过汶河,跳出陆房村,在东平以东的无盐村与政委罗荣桓会合。这便是抗战军史上有名的“陆房突围”,也是陈光日后蒙冤的一大伏笔。 

此役115师伤亡300余人,丢掉部分骡马和辎重,暴露了部队的一些问题。对此,一些干部颇有怨尤,有的甚至指责陈光“指挥失误,受到些损失,不好向中央交待”。陈光听到这些议论,心情可想而知,后在罗荣桓的鼓励下,情绪得以稳定下来。两个月后,陈光又用手里仅有的三四百人,将日军长田大队包围,打了一个大胜仗。战后第二天,八路军总部传令嘉奖,称是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陈光的威名,遂在山东流传开来。他和政委罗荣桓紧密配合,精诚团结,以致山东军民一提到115师,便呼为一个人“陈罗”。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随后数年,陈光和罗荣桓一道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取得了甲子山、梁山、剡城等著名战役的胜利,当初不到一旅人众而入山东,到抗战结束时,已发展到10余万人。陈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致在日军本部,有关部门专门撰写了《陈光部作战研究》的小册子供他们指导作战之用。

  1945年,陈光在延安出席党的“七大”,并成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生性率直的他在出席七大代表的人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于情于理,皆不为过。不料,此举引来轩然大波,有人以“陈光欲抵制党代会”为由,直接上书毛泽东,指斥其有“反党行为”。这也成为后来陈光蒙冤的又一罪状。

  毛泽东对这位井冈山会师时的连长毕竟是了解的。他经过调查,当即给陈光回了封信,称:“你的意见我是了解的。有些意见是对的。你在山东执行的路线是对的。‘七大’要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相信你能致力于开好这次大会。意见可以会后交换。”陈光接信,释然于怀,并将书信一直珍藏在贴身衣袋里。七大以后,毛泽东果然践诺,特地邀请陈光和夫人史瑞楚一道来家中作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毛泽东对陈光参加革命以来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很多指示和嘱托。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当时的延安审查小组经过全面考核,在陈光的《历史总结》中作了如下评述:“陈光是我军有数的军事人才之一,他一贯忠心耿耿,具有为党为阶级虚心学习,联络群众的优良品质。”“抗日战争中,陈光率115师转战华北,1939年进入山东,创造了梁山歼灭战、陆房突围等有名的战役,使我党我军威名远扬,鲁苏局面大开,根据地建立。”

  所谓的“扣压电台”事件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国共双方瞩目的焦点。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林彪、陈云、彭真等率10万余干部昼夜兼程赶往东北,罗荣桓与黄克诚分率山东八路军、苏皖新四军齐头并进。陈光原本回山东,由于形势的变化,也和林彪一道赶赴东北。

10月,陈光在与罗荣桓及老部队会合后,中共东北局决定,在黑山、北镇一带设置第二道防线,交由陈光负责指挥。出于战略需要,罗荣桓当即把从山东带来的一部电台和机要人员交与陈光使用。

  约两月后,林彪带领东北民主联军指挥所出关撤往阜新。此时,国民党部队已进占锦州、沟帮子一域,恶战一触即发,情急之中,林彪得知陈光处有部大功率电台,连忙致电陈光,要求调电台和机要人员火速赶往阜新。陈光考虑没有电台无法进行联络、指挥,况且林彪部已有两台大功率日制电台,当即回电希望不要调走电台。林彪则两度来电继续催调,并严辞责问陈光扣押电台,妨碍其指挥作战。见此情况,陈光忙抽调出电台及机要人员,准备送往林彪处。不料,锦州之敌大举进犯陈光部,仓促撤退之际,陈光只得带走电台及机要人员。电台就此无法上交。随后,性格内敛、含而不露的林彪多次在公开场合指斥陈光“无理霸占电台,抗命不交”。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入关作战。陈光随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从沈阳出发向关内挺进。在林彪、罗荣桓节制下,陈光参与指挥攻打长春、拉法、新站等战斗。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参与指挥焦家岭、城子予、德惠等战斗。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后,陈光即进入北平,同四野的其他领导人一起住在北京饭店。在这里,毛泽东亲自签署命令,任命陈光为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3月下旬,第四野战军在北平召开了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林彪传达了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当讲到“防止居功自傲”问题时,林彪既未征得东北局同意,更未得到罗荣桓首肯,当众再次点名批评了陈光。

  陈光刚接到毛泽东亲自签署任命为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不到两月,林彪就在大会上当众点名批评,好像被劈头浇了盆冷水,十分恼火,认为这是林彪有意打击他。由此,林、陈的关系由此达到白热化。

  随军南下,广州蒙冤

  1949年6月,陈光随军南下进驻武汉,11月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陈光在当时的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的领导下,负责剿匪肃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市场物价等多方面的工作。广州紧邻港澳及海外,是新中国的南方前哨,百废待兴。与许多枪林弹雨中厮杀过来的战友一样,陈光遇到了人生的新课题,缺少对城市管理建设的经验。

  当时,中央明确规定,在港、澳、台做情报工作,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高度的纪律,结果陈光在掌握政策时,表现得主观、简单和不够审慎,以致出现一些较大的错误。同时,他从局部利益出发,在老家宜章违反干部政策和一些规定,将烈士子弟和知识青年招来广州,办起了训练班。时任中南军区司令员的林彪对陈光的错误定性为“组织武装,通敌叛逃”,必须严肃军纪。陈光对林彪的迫害和不让人说话的做法极为不满。

  鉴于陈光的错误和抵触的态度,中南军区给予陈光不是一般处分,而是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逮捕监禁。7月22日晚,中南军区电告广东军区对陈光宣布撤职,执行逮捕的命令。鉴于陈光性格刚烈,又是战功卓著的老同志,电文还是强调尽量做到不扩散,具体实施由广东军区党委安排,采取先撤换警卫,再行就地监禁的办法。

  陈光脾气暴烈,动不动就拔枪示威,当时谁都不敢去抓他。

  广东军区连夜召开党委常委会(未通知陈光参加),由叶剑英司令员主持,拟了几套方案,都未获认同。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广东军区参谋长李作鹏,原是陈光任115师师长时的师作战科长,他与陈光的关系也很好,叶剑英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他。但李作鹏说叫我带兵去抓陈光不行,我邀陈光至广州荔枝湾泛舟游玩,叙旧开心,借机解除了他住处的武装,再在返回时实施逮捕。客观上讲,李作鹏提出这个建议,一是基于多年的战友情谊,希望在老战友被打入“另册”前,能够开开心,叙叙旧;二也是执行上级尽量不扩散的指示。作为参谋长,这是他的分内之事,不能因为后来的蜕变而在这件事上指斥他。

 1950年7月23日一大早,李作鹏陪陈光赴广州荔枝湖游玩。陈光也很开心。两人在湖中泛舟,还搞了野餐,颇为尽兴。但是待到下午归来时,陈光大吃一惊,只见其达道路的住所已戒备森严,跟随他多年的老炊事员含泪望着他,四周则站满了他不认识的战士。警卫全部撤走,查抄了住所,在二楼的房间里,李作鹏尴尬地望了望他,然后朝保卫部部长呶了呶嘴。保卫部长便捧出上级的电令,宣布他已被撤销广东军区副司令兼广州警备司令的职务,旋即将他软禁起来。

  原来讲陈光住处藏有武器,其实保卫干事王大述带人去搜查时,什么都没有。调查陈光案时,许多事都是莫须有的,但没有人敢说。陈光被软禁后,据当时看守陈光的王大述回忆:“我带一个警卫班负责对他进行监护。陈光在二楼听到对自己的处理意见后,情绪很激动。因执行者都是他的老部下,不便作什么解释。开始几天,他饭量很小,常常大发脾气。我们职务低,只负责看守,便对他说,首长,你的问题我们不了解,领导派我们来,有三条任务,一是保卫你安全,二是照顾你生活,三是限制你自由,不能下二楼。你有意见可以向组织反映,但不能老发脾气,不吃饭,这样会影响健康的。”

  陈光连连摇头,两行清泪挂满腮边,盛怒中他掏出珍藏在贴身衣袋里的毛泽东1945年写给他的信,气愤地说:“有人陷害我,毛主席了解我,信任我,我要见毛主席。”说完,把信递给了王大述。王大述看完那封信,叹口气劝道:“首长,你不要着急,事情会搞清楚的,你可以向毛主席反映情况嘛。”陈光点点头,情绪才稍稍稳定下来。

  “陈光事件”真相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端开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陈光在王大述和其他警卫人员的护送下,被转送武汉,软禁在中南军区的一座二层小楼里。期间,中南军区不少旧部以各种方式探望过他,由昔日战功赫赫的功臣沦为今日的楚囚,陈光百感交集,情何以堪?

  1951年3月,中南局军区宣布中央将陈光开除党籍的决定,继续关押。在以后长达3年半的时间里,他一直被监禁于此,从来没有离开过二楼。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林彪和中南军区对于陈光的错误,显然是夸大了。尽管当时的中南局、中南军区也先后派苏静、刘兴元、梁必业找陈光谈话,劝他认识错误,但陈光认为,“当年的陆房突围,七大代表的审定,无故扣押电台,对港澳台情报工作以及私自招收宜章子弟开设训练班”等主要错误,与事实有较大出入,处理得极不公正;他还认为,林彪出于历史过节,刻意加害他,因而拒绝接受组织对他的处理。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

  后来,陈光得知他的老下级李作鹏任武汉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便提出要求与李作鹏谈话,因李作鹏请示上级没有得到批准,便没有与陈光谈,陈光因此彻底绝望了。

  1954年6月7日,战功赫赫的名将陈光在那栋2层小楼里,将被褥、桌子、凳子等堆在一起自焚,惨不忍睹,终年49岁。这就是我军军史上骇人听闻的“陈光事件”。

  陈光逝去一年后,其夫人史瑞楚带上两个儿子改随母姓,悄然隐居于北京。如今,两个儿子学有所成,多不愿提及父亲的悲剧。

他是红军虎将,曾任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后来因何自焚而亡

李作鹏曾谈及建国初期的陈光事件,既惋惜不已,亦懊恼不已。将军言,陈光资格老,是员猛将。红军时任红一军团副军团长,抗日战争时任115师副师长、代师长,一直是林彪的得力助手。在延安时,他因一件小事与林彪吵过一次架,结下了芥蒂。林彪在陈光问题上心胸不宽,记仇。到东北基本上没有重用陈光,让他在地方部队工作。南下到广州只让他当广州警备区司令,太小了。李作鹏言此长叹:“可惜可惜,遗憾遗憾,我对不住陈光!”

  30多年后,在纪念长征五十周年之际,熟知陈光的人,包括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在内的10余老同志,联名上书陈云,希望重新公正处理陈光的问题。1987年,中纪委、中组部、军纪委和总政组成联合调查组,经过认真细致的审查,实事求是地认定其解放初所犯错误纯属人民内部矛盾,受到了林彪的诬陷和打击,以致长期非法监禁和错误处理。1988年4月,经中央中央批准,撤销了强加于陈光头上的“反党”结论,恢复他的党籍和名誉。此时,距陈光蒙冤去世已是整整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