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年的故事:家有家规

作者:守得思录

过年的故事:家有家规

年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年俗,也不是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地域,这不同的家族,都有不同的年俗,表现不一样,规矩不一样,但其最终目的都是只有一个,就是敬老爱亲。

过年的故事:家有家规

东北二人转小调《小拜年》里面有这样一段歌词: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

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

家家团圆会呀啊,

少地给老地拜年呀啊

…………

打春到初八呀啊,

新媳妇住妈家呀啊,

…………”

这段唱腔大家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详,都能顺着曲调唱上几句。但是,并不是各地都是大年初一拜年,也并不是“打春到初八,新媳妇住妈家”,各地各家都有不同的习俗。

我老家就是东北人,祖籍山东。

我们家族的规矩是,过年上供三天,除夕中午开始,初三长灯后,吃饺子,撤供桌,送神。初一到初三,只能家族内部拜年。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来的,必须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在婆家过年,因为婆家才是她的家。初一到初三,女儿回娘家是不孝不敬,对娘家不吉利,对婆家也不吉利。出嫁的女儿,不能看到娘家的供桌。因此,娘家人是强烈反对出嫁的女儿在这几天回娘家的,甚至有可能因此撕破脸。所以都必须严格执行这个规矩。

过年的故事:家有家规

所以歌词中唱到“立春到初八,新媳妇住妈家”,如果赶上了初一到初三,你是绝对不能住妈家的。

前面说到,初一到初三只是家族内部拜年,只有到了初四,家里人才能到外面去走亲戚,去给外人拜年,这也是严格的规定。初一到初三,家族内部的人必须守岁,给自己的祖宗烧香、烧纸、磕头,旅行家族内部的程序事务。当然,如果有住的比较近的本族人家,也是必须去磕头拜年的。除此之外的人家,必须到正月初四开始才能去拜年。

如果本村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本族人是一定要参加的,遇到了长者长辈也是一定要拜年打招呼的,问一声:“过年好!”但这也是仅限于有礼貌的打招呼范围内,直近的亲属,一定要亲自上门去拜年,郑重其事。

当然,关于上供水的天数,很多家族也有不同的规定,但绝大多数都是三天。我们家前院迁来一家郭姓,他们家族的规定就是“不接不送,初六撤供。”就是要供满六天。

还有一些小户人家,他们有的上供时间短,有的还不上供,专门喜欢到别人家凑热闹。有的只上供一两天,有的不上供,原因是他们急着吃供果,等不及了,就早点撤供,甚至干脆不上供,有什么好东西直接就吃掉了,等不到过年。所以别人过年的时候,他们家里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好吃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往供桌上摆。这大概也就是那些小户人家日子过得不太好或者被人看不起的原因吧!没有什么好的家风,更没有什么好的传承。

一个家族要想兴旺,一个家族要想长盛不衰,就一定要有好的家规,传承优良传统,纪念先祖不忘本,教育子孙做好人。

过年的故事:家有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