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繁花:卢美琳明明将老公欠的30万还了杜红根,为啥他没把钱给宝总

作者:水姐聊剧
繁花:卢美琳明明将老公欠的30万还了杜红根,为啥他没把钱给宝总

“啪!”李李将爷叔给她的30万欠条往杜红根面前一拍,杜红根肉眼可见地慌张起来。

这是《繁花》中很经典的片段,我第一次看时,只顾着拍手叫好了,没有细品他们的话。

这次二刷我才发现,虽然卢美琳不知道这30万是杜红根从宝总那借的,但卢美琳已经把钱还给杜红根了。

按理说,杜红根本该直接把钱转给宝总,销毁这张欠条。

但实际上,杜红根宁愿一直欠着宝总的人情,冒着当老赖的风险,也一直没把钱还给宝总。

他扣下这30万,到底用来干了什么?

“千手观音”潘经理的一句话点透了真相。

在杜红根带着小弟气势汹汹地闯进至真园时,潘经理迅速靠近李李,简要介绍了杜红根的情况。

“听说是卢美琳的老相好,以前在桃浦搞运输的,开迪斯科赔了,刚刚才缓过来。”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便能推测出杜红根的过往和现状。

当年,他和卢美琳相爱,因为一场斗殴入了狱。

繁花:卢美琳明明将老公欠的30万还了杜红根,为啥他没把钱给宝总

等他出来时,卢美琳已经嫁给了金老板,于是杜红根便从头做起,通过搞运输,积累了第一桶金,也招揽了不少手下。

有了钱和自己的势力后,杜红根发现迪斯科流行起来,便投了大笔资金,想开一家流水一样赚钱的迪斯科。

可惜,隔行如隔山啊,即便杜红根有吃苦搞运输的魄力,有领导众小弟的能力,但他实在是对经营迪斯科一窍不通,不断赔钱。

但是,杜红根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即便自己亏得吐血,也得在小弟们面前撑住场面。

而且他的小弟也太多了,来至真园门外的就得有20多个,杜红根每个月光养这帮手下,就得花不少钱。

于是,他悄悄留下了卢美琳还给他的30万元,想等到自己的钱能周转过来后,再把钱还给宝总。

没想到,杜红根的生意一直不景气,这钱就始终没还上,拖到了卢美琳和李李对峙时。

直到这时,卢美琳才发现,她以为的靠山杜红根是个花架子,他的家底可能还没有卢美琳多。

繁花:卢美琳明明将老公欠的30万还了杜红根,为啥他没把钱给宝总

她本以为杜红根能帮她好好挫一挫李李的锐气,结果反而让她成了黄河路的笑话。

这便是为什么,卢美琳听说小江西和男朋友分手后,觉得她分得对,“用不上的男人,早分早好!”

(只可惜她不知道,小江西分手,是因为跟金老板勾搭上了……)

杜红根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如果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往往会遭遇失败。”

如果杜红根还将公司的主营业务放在运输上,也许他就不会经济紧张到需要向宝总借30万。

但从本质上来说,杜红根跳出舒适区,勇于尝试新领域是对的,这样才能拓展新的可能。

只不过,他的步子迈得太大,一下子跳到完全陌生的领域,导致自己完全无法适应。

究竟怎样能让我们在跳出舒适区的同时,能减少在新领域的阵痛期?

我在制定自己的新一年规划时,反复在思考这个问题。

繁花:卢美琳明明将老公欠的30万还了杜红根,为啥他没把钱给宝总

这时,我想起了汤小小老师《在舒适区自律》的一句话,“每次只跳出一点舒适区”。

比如,我在做剧评账号之前,给各个平台写了一年多的人物稿和采访故事稿,写过1000万阅读的爆款文章,这算是我的舒适区。

后来,我从人物稿改写剧评文章,就属于在舒适区外,拓展了新的文体,会遇到一些变化和挑战,但我之前写稿的基础和经验都能迁移过来。

如今我已经做了半年账号,算是把经营账号纳入了舒适区,那么新的一年,我想尝试以我的剧评文章为基础,拍摄不露脸的口播视频,赚一波视频的流量费。

虽然我需要学习拍视频的技术,但不用在文案上费太多心思,因为我已经习惯于每天写剧评了。

同时,我还想开一个新的账号,分享写作和生活。

虽然这个领域的内容,和我之前写的剧评完全不同,可我这两年积累的写作经验,都能派上用场。

这样一点点拓展舒适区,确实步子迈得很慢,但我已经30多岁了,上有老下有小,稳扎稳打才更适合我。

新的一年,您有什么计划呢?

如果想尝试新事物,又怕风险太大,不妨试试这个“跳出舒适区一点点”的方法。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也许当我们默默努力一段时间后回头看,才发现自己已经毫不痛苦地迈了一大步!

繁花:卢美琳明明将老公欠的30万还了杜红根,为啥他没把钱给宝总

您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