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劳心劳力,身体虚弱,需要从脾胃补起,这方子强脾胃,补虚劳!

作者:中医陈玉龙教授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如果大家对中医有所了解,一定知道中医是非常强调脾胃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的场所,“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是以《脾胃论》阐明了脾胃的重要性,很多疾病都可以从脾胃入手进行诊治,且往往有很好的疗效。

虚劳,是中医诊断的名称,又称为诸虚劳损,意思是人体的不同脏器呈现虚弱状,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通常是慢性的过程,也就是逐渐发生、逐渐进展的。

对于虚劳病的诊治,中医有很多方法,比如根据症状判断病症然后补气血阴阳。但若根据脏腑辨证的理论,往往从脾胃入手。

劳心劳力,身体虚弱,需要从脾胃补起,这方子强脾胃,补虚劳!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样一个从脾胃入手治疗疾病的方剂——资生汤。

资生汤

资生汤出自民国时期著名医家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是中西会通派代表人物之一,开创了中西合璧的先河,以中医理论为根基,旁通西医的生理和病理。

张锡纯自幼勤奋好学,学习中医的同时,也不排斥西医, 白天临证,夜晚读书,无论是对中医还是西医都有较高的造诣。

可参考用量为生山药 40g,玄参 15g,白术 6g,生鸡内金 6g,牛蒡子 9g。若热象比较明显者可酌情加入生地黄 15~18g。

书中记载:“资生汤主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

由此可见,。

劳心劳力,身体虚弱,需要从脾胃补起,这方子强脾胃,补虚劳!

原文中提到的“劳瘵”是什么意思?

痨瘵是由于痨虫侵袭肺叶而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现代医学的肺结核以及肺外结核与本病的症状很相似。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肺结核已经很少见到了,现在临床上通常使用资生汤来治疗阴虚内热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劳心劳力,身体虚弱,需要从脾胃补起,这方子强脾胃,补虚劳!

资生汤方解

本方中山药为君药,相信大家对于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的山药并不陌生,山药是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

山药味甘平,入脾经,可以补脾养胃,而脾胃为后天之本,养好脾胃,水谷精微可正常化生,濡养周身。

除此之外,山药可以气阴双补、肺脾肾同调,是不可多得的食补药材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每天服用一根蒸熟的山药来平补平调。

劳心劳力,身体虚弱,需要从脾胃补起,这方子强脾胃,补虚劳!

白术是一味补气药,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白术甘温而兼苦燥之性,甘温补气,苦燥健脾,入脾胃经,对于脾虚食少、腹胀腹泻疗效颇好。大家看原方中的记载的为“于术”,那么于术是什么呢?

于术是,色黄气香,色黄则属土,气香则醒脾,故用以健脾温阳,张锡纯认为其健补脾胃之功,迥然异于一般的白术。其性温而燥,气香不窜,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或许资生汤的立方就是根源于此。

劳心劳力,身体虚弱,需要从脾胃补起,这方子强脾胃,补虚劳!

鸡内金为鸡的砂囊内壁,是鸡的消化器官,用于研磨食物。如果大家观察过鸡进食,就会发现它们经常会吞食一些小石子,而古人见到鸡经常吃一些小石子,便觉得鸡的胃连石头都能消化,那一定能够促进消化,因此将鸡内金用作消食药使用至今。

鸡内金性味甘寒,归脾肾小肠膀胱经,除了善化有形之积之外,兼有补脾胃之妙用。

白术、山药、鸡内金是资生汤必不可少的三味药物,而白术配伍鸡内金是张锡纯常用的对药之一。张锡纯认为两者配伍。

劳心劳力,身体虚弱,需要从脾胃补起,这方子强脾胃,补虚劳!

玄参是一味清热药,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之功。另外,玄参色黑多液,中医讲五色入五脏,因此玄参可以补肾气,用以治疗劳瘵之阴虚者十分合适。

牛蒡子是一味解表药,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一般果实类药物都富含油脂,有滋润的作用,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又能利肺,与山药、玄参合用起到止嗽,定喘,安肺之功。牛蒡子和山药也是张锡纯常用对药之一。

生地黄味甘性寒,入心、肝、肾经,在本方中,生地滋肾阴而降虚火,养阴津而泄伏热,可治疗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等症状。

劳心劳力,身体虚弱,需要从脾胃补起,这方子强脾胃,补虚劳!

纵览此方,从调理脾胃后天之本入手,健脾益气之药与滋阴养胃之品同用,补益药与消导药同行,诸药合用则脾胃健运,脾胃健则气血旺盛、津液充盈,体现了中医学“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

如果朋友们觉得自己的身体跟身边的正常人比较虚弱,或者长时间从事消耗体力和精神的工作,吃饭没有什么食欲,有时走几步路就喘,容易咳嗽,或者咳嗽迁延不愈。

平时自己感觉身体发热,但量体温又是正常,同时观察自己舌象发现舌红少津,脉象偏弱偏快,女性朋友可见月经不来或者月经量少,可在医师的指导下对资生汤作一尝试。

劳心劳力,身体虚弱,需要从脾胃补起,这方子强脾胃,补虚劳!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临床正确辨证使用,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本方的时候,也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加减,避免药不对症产生不良后果,也为药方的有效性做一定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