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意外,废品收购站里躺着的破烂居然来自3500年前的西周

上世纪60年代,陕西省宝鸡市的农民兄弟时不时就会从地里挖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由于那时的人们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从而导致这些文物大多都被当作废铜卖给了废品收购站。一些文物工作者为此痛惜不已,于是便有了跑废品收购站的习惯

1965年9月的一天,宝鸡市博物馆的干部老佟像往常一样去到了废品收购站寻宝,无意间在那堆破铜烂铁里发现了一件极有眼缘的物件

太意外,废品收购站里躺着的破烂居然来自3500年前的西周

职业的敏感以及满满的求知欲驱使老佟快步上前,并用手扒出了那个“破烂”。上眼观察了一会后,他的心中有了答案,这件布满锈迹的物件应该是来自于古代的青铜器

对工作抱有强烈使命感以及责任感的老佟立即将这一发现向馆长做了汇报。不一会,一位文物专家便赶到了废品收购站

经过长时间的分析研究后,专家顿时傻了眼,眼前这个所谓的“废品”可是一件特别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啊!于是他们找到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娘,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用30块钱将“破烂”买走

回到博物馆后,馆长召集馆内的学者专家对这件造型别致的器物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证,最终确认,这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属于西周早期的一种酒器,青铜材质的尊

太意外,废品收购站里躺着的破烂居然来自3500年前的西周

这件工艺精美的青铜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因其上面饰有饕餮纹,所以就将它命名为“西周饕餮纹青铜尊”

如此珍贵的文物怎么会流落到了废品收购站里呢?回到两年前的1963年…

这年8月的一天,一场暴雨过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村民陈堆发现家后院的一处黄土崖子被雨水给冲塌了,因为无关紧要,所以当时他也并没在意

这天晚上,陈堆起夜去后院上茅厕,突然发现不远处的土崖上有两道绿幽幽的光,顿时,陈堆的心便提到了嗓子眼,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油然而生,吓得他厕所都没上就跑回了屋里

太意外,废品收购站里躺着的破烂居然来自3500年前的西周

一夜无眠,第二天,天刚放亮,陈堆壮着胆子去了后院准备一探究竟,待走近土堆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看到的绿光来自于泥土里插着的两个绿油油的铜钉

陈堆找来锄头想把那两个吓自己的铜钉给刨出来,他刨啊刨,发现那东西是越刨越大,最后竟刨出了一件布满绿绣的铜器

太意外,废品收购站里躺着的破烂居然来自3500年前的西周

陈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哪里会懂得什么叫作青铜器,清理完上面的泥土后,陈堆觉得这个东西挺大,装东西挺合适,于是就给拿回了家

此后,这件青铜器被陈堆当做容器用来存放粮食。至此,国宝成了一个储粮罐,直到两年后…

1965年,陈堆觉得储粮罐太占地方又加之那会经济有些紧张,于是便将这件青铜器拿到了废品收购站,以20元的价格将其当作废铜给卖掉了

从此,这件身份尊贵的重器被当成破烂与其它废铜烂铁一起躺在了废品收购站里,在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里暗自神伤

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使埋得很深,是千里马就一定会遇到那个欣赏你的伯乐。就在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准备将院子里的铜铁拉去回炉冶炼的前一天,慧眼识宝的老佟发现了那件被陈堆卖掉的青铜器

1975年,这件西周饕餮纹青铜尊被运到了北京故宫参加展览。时任上海市博物馆馆长、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在铜尊内壁底部发现了铭文

太意外,废品收购站里躺着的破烂居然来自3500年前的西周

经过除锈清理后青铜尊内部的铭文显露了出来,一共有12行,共122个字:“唯王初壅,宅于成周……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这段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都城、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

被赏之人里有一何姓大臣,他特意制作了这个尊留作纪念。所以这件青铜尊后来被正式命名为“何尊”

青铜器带铭文就像大众车带字母,价值老高了,何尊不仅内有铭文,铭文当中有四个字还格外地引人注目:“宅兹中国”

太意外,废品收购站里躺着的破烂居然来自3500年前的西周

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的首次出现,意义重大,说明“中国”一词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铭记这件大事

“专家凭什么认定何尊就是出自西周的呢?我还认为它是上周的呢。”。评论区有位铁子不解的问道

专家:“根据这件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进行的判断,再结合一些出土的馆藏青铜尊,因此断代为距今有3500年左右的西周出品”

“何尊”现收藏于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太意外,废品收购站里躺着的破烂居然来自3500年前的西周

2002年,“何尊”成为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