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融博览·财富》|钞票印刷趣闻

作者:中国金融杂志
《金融博览·财富》|钞票印刷趣闻

作者|鲁振翔

来源|《金融博览·财富》第1期

钞票印刷工序复杂,需要使用特殊的印刷设备和材料,开始前要检测使用纸张,进行版式制作,还要经过胶印、凹印、印码、质检、裁切、封存等一系列步骤。期间,残次钞票会被回收销毁,合格的钞票则会被投入使用,成为我们日常使用时所看到的钞票。

印钞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有趣的情况,比如:因印制失误或操作不当出现的错印;因节约成本出现的单面印刷;因特殊情况出现的加盖印刷等。

错印

在一些国家,偶有印钞机构在印制钞票时或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因机器问题,致使少数钞票在印制时出现问题,多数情况下,这些不合格的残次品会在质检等环节被相关工作人员发现,集中回收销毁,但难免还是会有极少数的“问题纸币”因各种机缘巧合得以流出。这些侥幸得以流出的错版钞由于存在残次缺陷,无法正常使用,最后去处无非两种:一是被持有人拿到银行进行等值兑换,银行会将收到的错版钞回收上缴;二是被持有人收藏。

常见的错印包括在印制途中出现的移位、漏印、折角、水印偏离、折白等问题。如朝鲜2006年发行的少部分5000朝鲜元纸币就因印刷问题出现了钞票正面图案整体向左大幅度移位的情况(图1);巴基斯坦2021年发行的少部分100卢比纸币因操作不当,导致纸币正面人物肖像图案漏印(图2)。

《金融博览·财富》|钞票印刷趣闻
《金融博览·财富》|钞票印刷趣闻

单面印刷

一张钞票有正面和背面,而单面印刷是指仅印刷钞票的正面图案,忽略对于钞票背面的设计与印制,所以单面印刷的钞票其背面都是空空如也,一片空白。

单面印刷的钞票虽然缩减了印钞工序,降低了印钞成本,更加经济便捷,但相较于双面印刷的钞票而言,防伪性不高,印制工艺相对粗糙,因此在实际操作时,采用单面印刷的大都为辅币,即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如民国时期,海南银行发行的贰分、伍分纸币(图3);英国占领香港时期,乔治六世(图4)治下和伊丽莎白二世(图5)治下所发行的壹分、伍分、拾分纸币;奥地利于1921年发行的50赫勒纸币等。

《金融博览·财富》|钞票印刷趣闻

由于小面值钱币使用频繁,极易损耗,在这种情况下,硬币要比纸币的流通时间更长,使用寿命更久,故而许多国家开始停印小面值纸币,改以硬币全面替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鲜少再见到新发行的单面印刷纸币。

币圈中,一些无良币商谎称此类纸钞是漏印背面的错版币,是印刷过程中未完成的半成品,以图借机哄骗买家,抬高售价。因此,我们要对这种特殊的单面印刷纸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谨防在收藏购买中被人“忽悠”。

加盖印刷

加盖印刷是指在现行的流通钞上加印相关标识。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加盖原因也不相同,或为纪念,或因调整币值。

纪念加盖属于纪念钞范畴。纪念钞在设计上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纪念钞,即完全独立设计;一类是流通钞改作,以流通钞为母版,在票面上加印相关文字、图案等纪念标识。如朝鲜于2019年发行的中朝建交70周年纪念钞(图6)是在5000朝鲜元流通钞的基础上加盖中文、朝鲜文等纪念文字改作而成。牙买加于2012年发行的独立50周年纪念钞(图7)是在50牙买加元流通钞的基础上加盖纪念图案改作而成。这些加盖型纪念钞虽然在设计上比较“偷懒”,但并不影响币圈广大藏友的收藏热情。

《金融博览·财富》|钞票印刷趣闻

币值更改加盖也是在流通钞上直接进行改作,却不具备纪念属性,其主要目的是为调整钞票上的原有面值及货币单位。这类加盖纸币多出现在国家经济紊乱时期,此时货币版本经常更换,币制改革频繁。如巴西在1989年进行币制改革以缩小纸币面值,推出新的货币单位“新克鲁扎多(CRUZADO NOVO)”以替换先前的货币单位“克鲁扎多(CRUZADO)”,其中的1、5、10新克鲁扎多纸币即是由先前的1000、5000、10000克鲁扎多纸币中间加盖改值标志而成(图8)。

《金融博览·财富》|钞票印刷趣闻

波黑于1992年独立,开始发行自己的纸币,同年波黑内战爆发。次年,受战争影响,波黑经济陷入恶化,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高企,急需印制更大面额的纸币,因时间紧迫,波黑央行决定直接对先前已经印刷出的小面值纸钞进行改值加盖,这样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外投放大面值钞票,于是便出现了一张1992年10第纳尔纸币上盖有“100000第纳尔”“1993”等字样的钞票(图9)。

《金融博览·财富》|钞票印刷趣闻

改值加盖钞票看似随意,但亦是官方在某一历史阶段发行的法定货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其多为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之作,以求节约印刷成本,加快出钞速度,尽快投入使用。等后续一切逐渐平稳正常,设计完备的最新版纸币被发行使用,这些作为过渡的改值加盖钞票便会被逐步回收、停用。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侯皓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