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规模26.8万亿,仍不敌公募基金!2023年银行理财成绩单出炉

规模26.8万亿,仍不敌公募基金!2023年银行理财成绩单出炉

规模26.8万亿,仍不敌公募基金!2023年银行理财成绩单出炉

文|嘉禾  编|顾柠 

“2月2日,2023年银行理财市场成绩单出炉!”

2023年被不少人视为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修复之年”,在经历2022年多次净值波动之后,去年行业多项指标回温。

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 》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计有258家银行机构与31家理财公司发行存续理财产品,存续产品累计3.98万只,较2023年初增长14.86%,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6.8万亿元。

尽管存续规模较去年年初增长态势可观,但仍未彻底回归到2022年底的水准,且再次落后于公募基金。1月2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大陆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5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6万亿元。

2023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6.8万亿,

较上年缩水0.85万亿

2023年银行理财的成绩单亮相。2月2日,中国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 》(以下简称《报告》)。

具体来看,2023年初理财赎回潮于波尚存,一季度较2022年底明显下滑,随后理财规模变化迎来转机,规模指标逐季回升。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6.8万亿元,与上半年25.34万亿相比,下半年银行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回升1.46亿元。但总规模与2022年底相比,仍然缩水0.85万亿元。纵观前两年的银行理财规模:2022年底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2021年底市场规模为29万亿元。

创收方面去年的表现也不太理想。2023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81亿元,而这一指标2022年与2021年的数据分别为8800亿元和接近1万亿元。

规模26.8万亿,仍不敌公募基金!2023年银行理财成绩单出炉

从存续理财产品的机构类型来看,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与金额位列第一。截至2023年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只数共计1.94万只,存续规模22.47万亿元,占市场比重高达83.85%。在全市场存续规模同比下降3.1% 的趋势下,逆势增长1.01%。

分产品类型来看,主要以固收类产品为主。截至2023年末,固收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5.8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6.34%,较年初增长1.84%;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0.86万亿元,,占比3.21%,较年初减少1.89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以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8万亿元和0.04万亿元。

从产品投向来看,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6.45万亿元、1.79万亿元、0.83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56.61%、6.16%、2.86%。

理财投资人数超1.14亿,

低波稳健仍是主流

投资者层面,虽然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依旧被公募基金超越,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热情并未消减,反而更为火热。截至2023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14亿个,较2022年同比增长17.84%,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98.82%。

若要分析投资者倾向银行理财的个中原因,或许是此前商业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对投资者吸引力逐渐下降,而这部分资金的流向便是理财产品。

另外根据《报告》,2023年末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末,个人投资者数量新增1686.29万个,机构投资者新增38.56万个,分别较2022年末增长17.61%和40.28%,机构占比投资者提升至1.18%。

规模26.8万亿,仍不敌公募基金!2023年银行理财成绩单出炉

“机构投资者的上升,也说明了理财公司当前也在重拾公司类理财市场,这一市场对于理财机构来说具有发展潜力。”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银行和理财机构在个人理财稳健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对公业务,可以为理财公司的业务和规模带来更多的增量。”

投资偏好方面,2023年个人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发生了变化。其中,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客户占比增加了2.02个百分点。不过,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为33.95%。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一年来,银行和理财公司采取多方面措施来应对市场变化。部分理财公司调整资产配置策略,推出更多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平滑市场波动对理财产品净值的冲击。这也顺应了投资者的低波稳健的投资需求。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风险等级最低(PR1)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8.54 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40.32%,较年初上升2.0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银行资产配置的大类资产中,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成为配置中占比最大的前两类资产。而相较于2022年末,债券类资产占比下降了5.1个百分点,而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则上升了9.2个百分点。

在周毅钦看来,无论是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的增长,还是风险较小的底层资产占比明显上升,都反映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理财公司亦在主动迎合客户的投资需求。

展望2024,年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24年理财市场有望走出前两年的低谷,呈现以进促稳、稳中求进的态势。“2024 年是理财资产配置结构优化之年,资产配置中的‘28 定律’继续成立,80%的安全垫资产和20%的博收益资产的结构不会变化,但是预计债券、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的占比将回升。”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认为,产品类型中,混合类产品、私募理财产品规模预计将提高;股份行理财子将加快主题类理财产品发行,2024 年理财子也将开始向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转型。

益标准研究员屈颖表示,随着理财资金对高流动性资产配置的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的防御性有望加强,叠加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吸引力下降,2024年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增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