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拼完利率拼额度,银行消费贷花式推销

作者: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银行消费贷好卷,前几天看到一家银行推出了最低3.45%的消费贷,今天打开招商银行App,发现给了一张3.3%的优惠券。”近日,济南市民刘龙说道。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刘龙提到的3.3%优惠券是招商银行推出的“闪电贷利率券”,客户在发起消费贷时可以使用。实际上,不只是招商银行,今年开年,多家银行开“卷”消费贷,利率一降再降,争夺新春市场。

  经济导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利率下降的同时,消费贷额度也在不断提高,不少银行的消费贷最高额度达到了100万元。

  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由于存款利率降低等因素,银行资金成本也有所下降,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具有一定基础。“虽然消费贷利率相对较低,但消费者申请时也要注意杠杆,适度消费,量力而行。”济南一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张萍说道。

  高额低利率

  “无需办理抵押、质押和担保,只要简单的审核下就可以了,年利率最低3.4%。”近日,在济南一写字楼大厅内,一家国有银行“摆摊”对消费贷业务进行推荐。“来看看吧,只要十几分钟,系统评估审核后可在手机银行自主支取。现在申请还有礼品赠送。”工作人员说道。

  “只需要通过手机银行查询下公积金缴纳情况以及余额就能看到额度,具体额度要看系统评估审核的情况,一般情况三四十万差不多。”该行工作人员表示。

  张萍告诉经济导报记者,3.4%并不是很合适的利率。“从2023年开始,消费贷利率逐步下调,现在已经有银行给出了不到3%的利率了。”

拼完利率拼额度,银行消费贷花式推销

  同样,经济导报记者查询招商银行App相关信息后发现,刘龙所说的3.3%也不是招行闪电贷的最低利率。按照活动规则,满足活动要求的客户,根据优惠券发放时点客户最新的招米值分数发放不同的闪电贷利率优惠券,最低为3%。

  实际上3%也不是最低的消费贷利率。多家银行综合优惠后,消费贷利率低于3%。

  如兴业银行的“兴闪贷”,在利率折扣券的加持下,优惠后年化利率(单利)低至3%起;浦发银行推出“浦闪贷”,符合要求的客户有机会领取1年期浦闪贷2.9%年化利率(单利)优惠券,每周二定时可抢3%利息券;北京银行的“京e贷”,利率从原本的3.2%降到了2.98%,最高可借50万元;交通银行一款现金分期贷款业务,对12期及24期中长期分期贷款业务的利率给予优惠,折扣为1.8折起,折算下来相当于年化贷款利率约2.97%。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客户,银行还打起“拼团”的主意,多人组团贷款可享更多利率优惠。以兴业银行为例,参与拼团活动的客户,在7日内邀约1位客户成功申请并审批通过,每位参团客户可获得1张8折利率优惠券;邀约3位及以上客户成功申请并审批通过,每位参团客户可获得1张7.5折利率优惠券。

  除了利率“卷”,消费贷额度也“卷”了起来。

  以上述国有银行为例,其最高可以给到100万元的额度。“如果单位在我们行的白名单中,而且公积金余额比较高或者每个月缴纳的公积金比较高,都能取得一个比较高的额度。”该行工作人员表示。

  张萍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能取得100万元额度的人少之又少,具体的贷款额度、期限、利率需要银行评估客户信息后给出判断,大多数的消费贷额度是几十万元, 一般情况三四十万元。

  背后是同业竞争

  面对银行消费贷业务拼完利率拼额度,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年伊始,银行迎来“开门红”阶段,采取“以量补价”的模式,多家银行消费贷门槛降低。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年来,监管引导市场利率合理下行,以此助力消费加快恢复。同时,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也为银行下调消费贷利率打开了空间。

  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满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需求”,其中重点提到降低消费金融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利费水平”。

  在金融行业资深研究者于江看来,在扩内需、稳经济的政策指导下,金融监管部门正持续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消费的支持力度,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消费贷款利率优惠活动可以帮助消费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高价值产品或服务,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对于银行来说,发力消费贷,除了政策因素,更多是基于净息差下行带来的压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环比减少0.01个百分点,同比减少0.21个百分点。

  作为衡量商业银行收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净息差收窄则意味着银行收入压力增大。因此,消费贷成为银行当下发力的“C位”业务。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原本占银行贷款大头的中长期贷款规模在下降,银行贷款业务发展面临一定压力。”济南一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对经济导报记者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的揽储任务降低了不少,但消费贷以及信用卡等业务的任务量则大幅增加。

  警惕资金流向

  经济导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消费贷利率低破3%,有市民动了其他心思。

  作为房贷一族,市民张博就想“以贷还贷”。“我准备贷上一笔消费贷来还房贷,就按3%的利率计算,比我房贷低1.1%,这样算下来能省不少钱呢。”

  也有股民想“借鸡生蛋”,将目光瞄准了消费贷。“一年3%,贷上二三十万元,一年下来怎么也能赚出利息来,甚至还能赚不少。”股民杜辉说道。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他已经在网上查到了如何将消费贷转进股市的方法。“要么提现,要么将资金多转几手,或者是通过第三方将资金套现。”

  “千万不要这样做。”张萍说道,“消费贷款资金不能入股市、不能用来买房、不能以贷还贷。一定不要以身试险,一旦被发现,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甚至会被拉入黑名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去年12月29日发布的对于上海银行的罚单显示,该银行存在4项违规行为,其中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对于上述违法行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对上海银行处罚款145万元。另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共对银行机构开出266张涉信贷资金流入房市的罚单,处罚金额共计7460万元。

  “用户申请使用消费贷要提前做好风险规划,确保有按时还款的能力。”张萍建议道。

拼完利率拼额度,银行消费贷花式推销

继续阅读